2014-2015学年山东枣庄第六中学高一下期开学初测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5171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5/5/1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材料一(汉元帝时,贡禹表称)方今齐三服官(负责制作天子服用)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蜀广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传》
材料二“工之子恒为工
——《国语·齐语》“工匠之子,莫不继事——《荀子·儒效》“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唐六典》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生产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汉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及经营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手工业在技术的传承上具有怎样的特点?造成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扩大,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你是怎样理解“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的?它们是怎样被发现的?(6分)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对欧洲产生的主要影响。(6分)

2.单选题(共18题)

3.
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可以得出
A.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
B.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
C.古人特别注重记录农业活动
D.商朝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4.
“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年代里,“布衣”中的“布”是指
A.丝织品
B.棉纺织品
C.毛纺织品
D.麻纺织品
5.
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对盛泽镇有这样一段描写:“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一材料可用来作为
A.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
B.反映明代北方市镇经济发展的第二手材料
C.说明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
D.研究明代短篇小说写作的直接材料
6.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7.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B.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C.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有较大进步
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8.
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的长时段中才能凸显,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A.谷物种植
B.房屋建造
C.陶器制作
D.牲畜饲养
9.
《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A. 个体分工
B. 社会制度
C. 生产能力
D. 劳动力短缺
10.
据记载:宋代每人平均拥有土地5.6亩,而鸦片战争前,每人平均仅拥有土地2.5~3亩。有助于缓解明清时期人地矛盾的历史现象是
A.商品经济发展B.西学开始传入
C.赋役制度改革D.君主专制强化
11.
古罗马普林尼在《自然史》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由此不能说明的是
A.汉代的纺织技术非常高超
B.汉代纺织品受到古罗马人的青睐
C.汉代的纺织品已经远销欧洲
D.汉代时中国跟古罗马已有直接贸易往来
12.
中国古代有所谓“士农工商”四民的说法,这一说法形成于
A.夏商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
13.
宋代词人周邦彦在《少年游》中提到“并(太原)刀如水,吴(苏州)盐胜雪”。这反映宋代
A.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B.手工艺的提高和专业市镇兴起
C.商帮势力崛起
D.太原、苏州成为著名都会
14.
明朝“嘉庆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这反映了明中后期
A.富起来的地主较多
B.原来富有的地主被后起的超过
C.商品经济发展,经商致富者多了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冲击封建经济
15.
北宋时的商人经常将南方的粮食、茶叶长途贩运到北方的辽和西夏,其积极影响是
①加强了南北经济联系     ②缓和了宋辽、宋夏之间的关系
③扩大了商品流通范围     ④客观上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6.
央视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展现了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的传奇一生,这一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形成的历史条件主要有
①政府放弃了歧视商人的政策
②商业市镇兴起,城镇经济繁荣
③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
④私营手工业的产品也开始大量进入市场
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②④
17.
《史记·货殖列传》云:“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水陆交通要地),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这表明西汉初期
A.政策的松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B.重商政策推动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交通的便利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D.农副产品成为国内贸易的主要商品
18.
“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材料描绘的是
A.汉都长安B.隋朝洛阳
C.唐都长安D.宋都东京
19.
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其中一首《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千耦(二人并耕为耦)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B.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
20.
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下列航海家中到达亚洲的有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3.选择题(共2题)

21.如图是由6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它的左视图是(   )

22.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产生万紫千红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