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2.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材料二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材料三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材料一 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材料二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三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因素。2.单选题- (共11题)
3.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至康第六年(1667)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己。”说明了苏州
A.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
B.雇佣关系全面盛行 |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4.
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闵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说明
A.明朝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
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又回到北方 |
C.明朝区域性商帮开始出现 |
D.中国古代南北经济格局的改变 |
5.
《诗经·小雅·甫田》:“今适南亩,或耘(除草)或耔(培土),黍稷薿薿(茂盛)”这反映出西周时期农业生产
A.金属农具已经普遍推广 |
B.铁犁牛耕已经广泛使用 |
C.田间管理成为重要环节 |
D.农耕动力革命已经完成 |
6.
《唐律疏议》载,依选举令,“官人身及同居大功以上亲,自执工商,家专其业者,不得仕。其旧经职任,因此解黜,后能修改,必有事业者,三年以后听仕。其三年外仍不修改者,追毁告身,即依庶人例”。这反映了唐代
A.抑商政策崩解 |
B.商人社会地位低下 |
C.科举制度完善 |
D.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
7.
关于下列企业的共同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产业结构角度看,都属于轻工企业 |
B.从企业创建角度看,都为洋务派创办 |
C.从产品销售角度看,都重视对外贸易 |
D.从生产技术角度看,都使用机器生产 |
8.
下表为晚清两个不同年份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
对此表信息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 农业税收入 | 工商杂税收入 | 其他收入 | 总收入 | ||||
年代 | 数额(万两) | 比重(%) | 数额(万两) | 比重(%) | 数额(万两) | 比重(%) | 数额(万两) | 比重(%) |
1849 | 3281 | 77 | 969 | 23 | | | 4250 | 100 |
1885 | 3071 | 40 | 3923 | 51 | 714 | 9 | 7708 | 100 |
对此表信息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A.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 |
B.“实业救国”的思潮兴起 |
C.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 |
D.政府调整工商业政策 |
10.
下图是近代中国轻工业生产月平均指数增长图。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晚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措施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A.晚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措施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11.
1979年,深圳的谬真一家5口每月可凭猪肉票买6.80元的肉,凭豆腐票买0.64元的豆腐,凭鱼票买3.20元的鱼,凭海味票买0.70元的海鲜。这一现象可以印证当时
A.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
B.政府给予深圳特区特殊的经济政策 |
C.我国已完全打破计划经济体制 |
D.人们的饮食结构非常合理 |
12.
1979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粮食、油料总产量分别相当于过去15年、20年产量总和,发生这一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进行对外开放 |
B.农民自主权扩大 |
C.农业科技成果突出 |
D.率先取消人民公社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