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商业起源很早,作为商品交换地点的市也起源很早,几乎是与城市一同出现的。但在唐朝以前,市场都是由政府设立,并由政府管理的。到北宋建国以后,城内市场不再由官府设定,且首创了在县以下的商业繁荣之地设立镇市,使镇由过去的军事设防之地变为商贾交易之所。宋代不仅是中国古代城市格局和国家行政体制的重大变革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商业一次重大的、革命性的变化时期。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材料一 中国的商业起源很早,作为商品交换地点的市也起源很早,几乎是与城市一同出现的。但在唐朝以前,市场都是由政府设立,并由政府管理的。到北宋建国以后,城内市场不再由官府设定,且首创了在县以下的商业繁荣之地设立镇市,使镇由过去的军事设防之地变为商贾交易之所。宋代不仅是中国古代城市格局和国家行政体制的重大变革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商业一次重大的、革命性的变化时期。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
材料二 中小商人处于被统治阶级地位,最早他们是前代商业奴隶的孑遗,秦汉时大都是坐市列贩卖的有市籍的小零售商;不止一次被列入“七科谪”的范围之内,“贾人,故有市籍、父母大父母有市籍者”,是与“天下吏有罪者、亡命者及赘婿”等而视之。在封建社会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扰如汪洋大海中一些岛屿的错落存在,实际上只占一个不大的比重。——摘编自吴慧著《中国古代商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商业“革命性的变化”的表现。(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发生后,英国的国民收入由1801年的232百万英镑大幅增至1881年的1051百万英镑,增长了约3.5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比重由1770年的45%大幅降至1881年的10.4%,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比重在1770—188l年间大幅上升,由24%上升至37.6%,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比重由1770年的31%上升至1881年的52.1%,超过了一半。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工业革命带给我们的启示。
材料一 工业革命发生后,英国的国民收入由1801年的232百万英镑大幅增至1881年的1051百万英镑,增长了约3.5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比重由1770年的45%大幅降至1881年的10.4%,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比重在1770—188l年间大幅上升,由24%上升至37.6%,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比重由1770年的31%上升至1881年的52.1%,超过了一半。
——摘编自许兵《工业革命与产业结构演变——一基于历史与逻辑的视角》
材料二 1851年英国女性人口为1070万人,其中参加工作的妇女有283万人,大多集中在纺织业、服装业、帮佣。另外,采矿业、金属业、造纸、印刷、食品、水泥、制砖、玻璃等行业也雇佣了一部分女工。不过,在产业部门工作的女工实际上并不多,约占该年有工作妇女总数的28.300,在英国女性人口中仅占7.6%左右。——摘编自张云《从(南方与北方)出发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女性》
材料三 大批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以后,城市的工业和第三产业却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来吸纳这些人口,导致失业现象极其严重。流入城市人口的激增,使得城市原有的住房不能满足需要,城市住房十分拥挤。由于城市居住条件太差,导致卫生环境十分恶劣,疾病到处流行。英国工业化初期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炭,煤烟尘和水蒸气的结合,这使伦敦成了世界著名的“雾都”。——摘编自吴雪《回眸工业时代开端——浅析工业革命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的影响。(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工业革命带给我们的启示。
3.
阅读材料,完成卜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清末状元张寒认为“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开始筹办大生纱厂。本欲招商股白银60万两,但一年之中,奔波无数,只招得三四万两。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张容通过两江总督刘坤一将湖北官购存沪未用的2040锭领回,作价25万两,以此作为官股,“按年取息,不问盈亏”。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春,大生纱厂在江苏通州唐问开车生产。唐闸厂区周围是产棉区,原料价廉。
工人工资较低,正、杂各税也较轻。大生纱厂所产之纱,质地优良,行销各地,利润优厚。民国初年,大生妙厂进入辉煌时期,利用大生纱厂的利润,兴办了学校、港口、慈善机构、博物苑以及气象台等,创造了诸多中国“第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封建势力阻挠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清末状元张寒认为“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开始筹办大生纱厂。本欲招商股白银60万两,但一年之中,奔波无数,只招得三四万两。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张容通过两江总督刘坤一将湖北官购存沪未用的2040锭领回,作价25万两,以此作为官股,“按年取息,不问盈亏”。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春,大生纱厂在江苏通州唐问开车生产。唐闸厂区周围是产棉区,原料价廉。
工人工资较低,正、杂各税也较轻。大生纱厂所产之纱,质地优良,行销各地,利润优厚。民国初年,大生妙厂进入辉煌时期,利用大生纱厂的利润,兴办了学校、港口、慈善机构、博物苑以及气象台等,创造了诸多中国“第一”。
——摘编自陈杨霞《浅谈利用文化遗产开展历史神入教学的策略》
材料二 大生纱厂开厂之际,张春请江宁画家单林作了四幅画,名为《厂做图》,悬挂在厂内公事厅,生动记录了大生创业的艰难和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第一幅画名为《鹤芝变相》,讽刺了集资过程中洋行买办潘琴鹤(华茂)和郭茂之(勋)的反复无常。第二幅画名为《桂杏空心》,讽刺了江宁布政使司桂高庆、太常寺卿盛杏荪(宣怀)的言而无信。第三幅画名为《水草藏毒》,讽刺了通州知州汪树堂和幕燎黄阶平的暗藏祸心、多方阻挠。第四幅画名为《幼小垂涎》,讽刺了上海商界巨子朱幼鸿(畴)严小舫(信厚)的贪得无厌。——摘编自言夏《国商一排徊上海路灯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大生纱厂创办和获得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封建势力阻挠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年,中共中央根据***的建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根据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人民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期间,工农业生产及其他经济事业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958年,***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的讲话中,要求大大缩短超英赶美的时间。会议通过了根据***的倡议而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后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原因。
材料一:1953年,中共中央根据***的建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根据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人民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期间,工农业生产及其他经济事业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958年,***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的讲话中,要求大大缩短超英赶美的时间。会议通过了根据***的倡议而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摘编自孙健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1979年,邓小平指出:“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实现了长期的高速增长,发展成就举世公认。——摘编自贾国雄《论改苹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实施的意义,并指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后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原因。
2.单选题- (共22题)
5.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始开江浙闽广海禁,于云山(今连云港)宁波、漳州、澳门设四海关,关设监督”;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正月,清政府下令禁止对南洋贸易。由此可知,清朝前期
A.海禁使得中国变得贫穷 |
B.对外贸易已经禁绝 |
C.锁国促使国内动荡不安 |
D.官方控制对外交往 |
7.
我国古史传说中有一位受人尊敬的农神:烈山氏(“烈山”就是放火烧荒)之——柱(“柱”是
一种挖眼点种用的尖头木棒)。据说,柱“能殖百谷百蔬”。这一传说折射出我国原始农业
一种挖眼点种用的尖头木棒)。据说,柱“能殖百谷百蔬”。这一传说折射出我国原始农业
A.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 |
B.采用个体生产形式 |
C.已掌握刀耕火种技巧 |
D.具有精耕细作特征 |
8.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下令将北方郡县近城荒地拨给农民耕种,“户率十五亩,又给地二亩与之种蔬,有余力者不限顷亩,皆免三年租税”。这一规定
A.合理调整了生产结构 |
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 |
C.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 |
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
9.
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原始社会,发展于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环境中。其中突出体现封建自然经济形态特征的手工业是
A.家庭手工业 |
B.工场手工业 |
C.民营手工业 |
D.官营手工业 |
10.
清代景德镇制瓷业实行“官搭民烧”制度,官窑瓷器大多数在御厂内完成制坯成型的工序,然后在民窑中烧制,形成了官窑、民窑竞争的局面。“官搭民烧”制度
A.巩固了官窑垄断地位 |
B.形成了区域性经济分工 |
C.降低了制瓷业的利润 |
D.利于提高民窑制瓷技术 |
11.
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规定:那些立有文券,议有年限,受雇长工之人,或雇出外随行者,不论年月久近皆为雇工人;而那些计日取资的短工以及手工业雇工则不能以雇工人论,他们与雇主的关系已属凡人之间的关系。这表明明代中后期
A.人身依附关系日益松弛 |
B.资本主义萌芽尚未出现 |
C.劳动者受政府政策保护 |
D.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提高 |
12.
15世纪,“东方商品一般到达地中海沿岸,价格增达4倍多”,运到欧洲比原价高8一10倍,这使得西欧商人无利可图。这一现象
A.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因素之一 |
B.使欧洲封建主阶级实力下降 |
C.起因是欧洲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
D.中断了欧亚两洲之间的贸易 |
14.
在英国亨利八世(1509-1547年)末年的枢密院,19名成员中仅有6名拥有贵族头衔,其余13名均来自新兴阶级。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大国争霸 |
B.商业革命 |
C.价格革命 |
D.工业革命 |
15.
1907年,德国拥有50个工人以上的大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总数占下人总数的39.4%,占有的蒸汽马力和电力分别高达75.3%和77.2%。这说明德国
A.工业革命进程慢 |
B.重工业发展较快 |
C.进入了电气时代 |
D.形成了垄断组织 |
16.
据统计,1870—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增加了2倍多,这反映出此时
A.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密切 |
B.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兴起 |
C.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形成 |
D.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均衡 |
17.
马克思指出,“自18世纪最后三十多年以来,就开始了一个像雪崩一样猛烈的突破一切界限的冲击”,“旧法规中按农民的习惯规定的关于昼夜的简单概念,也变得如此模糊不清”。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手工工场改变了人们的作息时间 |
B.工厂制度的实行突破了自然限制 |
C.行业组织的发展规范了社会生活 |
D.圈地运动冲击了农民的生活习惯 |
18.
子口税是近代中国的一种新的税制。在这种税制下,进口洋货及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开办的工厂所制造的产品只需缴纳2.5%的内地通过税,就可以在中国内地通行无阻。这种税制
A.调和了列强之间在华的矛盾 |
B.使中国民族工业面临竟争压力 |
C.为清廷拓宽了财政来源渠道 |
D.旨在规范中国内地的市场秩序 |
19.
下面是近代中国民营工矿企业的数量和资本额(1912—1918年)统汁表。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C.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
20.
1946年广州港的进口值为470.14亿元(国币),从美国进口值为119.42亿元;1948年上升为6146万元(金圆券),从美国进口值达2080万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 |
B.国统区经济发展明显 |
C.实业救国思潮的推进 |
D.国民党争取美国援助 |
22.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中国传统行业出现“异化”状况,如棉纺织业、造船业日益衰落,而制茶、缥丝等传统行业却获得较快发展。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商品物美价廉 |
B.传统手工艺创新能力强 |
C.自然经济顽强抵抗 |
D.世界市场的差异性需求 |
23.
1872年,李鸿章设立轮船招商局。1875年,轮船招商局架设了由中国人自己架设的第一条专用电话线。1882年,轮船招商局投资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型煤矿开采企业一一开平矿务局。这表明轮船招商局
A.刺激了民族工业产生 |
B.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
C.加速了自然经济瓦解 |
D.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
24.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取消农副产品统购统派制度,合同收购以外的产品可以自由出售,或以协议价格卖给国家……农业税由过去向农民征收实物改为折征现金。这些政策有利于
A.变革农村经济体制 |
B.推进农产品商品化 |
C.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
D.大大减轻农民负担 |
25.
自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后,国务院曾明确提出:“使企业适应市场的要求,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由此可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C.发展工业企业 |
D.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