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的?(从政治、经济方面作答)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科技进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
材料三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的?(从政治、经济方面作答)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科技进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发昌机器厂原是方举赞、孙英德于1866年合伙成立的一个为外商船厂打制、修配船用零件的手工业锻造作坊,制造资本为200元。1869年已经使用车床,这是它从手工作坊转化为近代工业的重要标志。19世纪70年代后,已经能够制造小火轮船,不久又生产车床、汽锤等,但其制造小火轮船的发动机均为英国制造。进入80年代,受到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于被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2)据材料二,概括张謇企业制度创新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1900至1921年间推动大生资本集团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分析影响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利条件。
材料一 上海发昌机器厂原是方举赞、孙英德于1866年合伙成立的一个为外商船厂打制、修配船用零件的手工业锻造作坊,制造资本为200元。1869年已经使用车床,这是它从手工作坊转化为近代工业的重要标志。19世纪70年代后,已经能够制造小火轮船,不久又生产车床、汽锤等,但其制造小火轮船的发动机均为英国制造。进入80年代,受到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于被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魏永理《中国近代经济史纲》
材料二 张謇通过金融融资的方法向社会招股集资,解决资本问题……张謇高度重视企业内部的立章定规。他亲自拟定的《厂约》,被章开沅教授称为中国早期民族近代企业留下的一篇重要文献……“父教育、母实业”,实业、教育是张謇提倡救国立国一个整体的两个车轮,相依相承,共同发展……1900至1921年间,大生资本增长六倍。以此为基础,张謇发起创办了20多个股份制企业,涉及工业、农业、盐垦、冶金、面粉、造纸、交通运输、金融银行等行业,成立了我国第一个集团公司,控制资金达2240万两……1922年,中国经济形势突变。一战结束后日本的经济侵略卷土重来;天灾人祸、水灾不断导致棉花连年失收;东北市场出现严重萎缩;大生公司战线过长、管理落后等多种不利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大生资本集团陷入困境。——张绪武《大生纱厂见证封建制度的没落和现代社会的到来》
(1)据材料一,概括上海发昌机器厂的特点。(2)据材料二,概括张謇企业制度创新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1900至1921年间推动大生资本集团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分析影响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利条件。
2.单选题- (共23题)
3.
据载,唐大历五年,外国商船到达广州的有四十多艘,它们载来了香料药材象牙犀角、珍宝等物从中国贩走丝绸、瓷器等物品。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政府鼓励对外贸易 |
B.中国物产丰富多样 |
C.中外贸易的发达 |
D.朝贡贸易的兴起 |
4.
下列属于朝贡贸易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有国家财力的支持,目的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②目的是宣传国威
③给途经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
④和亚非国家保持了一种友好关系
⑤使中国延续了海洋强国的地位
①有国家财力的支持,目的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②目的是宣传国威
③给途经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
④和亚非国家保持了一种友好关系
⑤使中国延续了海洋强国的地位
A.①④⑤ |
B.②③⑤ |
C.②④ |
D.②④⑤ |
5.
以下三种古代手工业形态,按其商品化程度,排列正确的是
A.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
B.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 |
C.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 |
D.民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
6.
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墓葬中,河北兴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
A.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 |
B.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
C.铁器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 |
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
7.
清朝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制瓷技艺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 |
B.许多瓷器为国际市场需要而生产 |
C.清朝政府采取鼓励瓷器出口政策 |
D.官营手工业规模大且占主导地位 |
9.
16世纪著名的葡萄牙诗人路易斯·德·卡蒙斯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的:“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令诗人对他的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A.地处海路交通要冲 |
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
C.率先探寻新航路 |
D.居于欧洲经济中心地位 |
11.
1796年,一位美国医生发布了曼彻斯特儿童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该报告指出,大纱厂所雇用的童工很容易遭受烈性热病的传染,这类传染疾病一旦发生,会迅速感染封闭空间中的密集人群。材料表明
A.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
B.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
C.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未顾及儿童 |
D.工业化进程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
12.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当时美洲印第安人后裔也用一种另类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以下几条标语,你认为哪一条最能表现他们的感情?
A.“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
B.“感谢哥伦布将光明带给我们” |
C.“新大陆的伟大发现者” |
D.“哥仑布给我们带来贫困” |
13.
16—18世纪,西班牙荷兰英国依次成为海上世界殖民霸主,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殖民霸权不断转移 |
B.英国国力超过西班牙 |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D.工业资本优于商业资本,资本主义优于封建主义 |
14.
假如你是17世纪时,荷属东印度公司雇用的著名的印刷业家族的一员,为该公司绘制航海地图。受雇后,你必须在阿姆斯特丹市长的面前起誓,答应要保守秘密,不让航海图上的信息外流。荷属东印度公司此一做法最主要是出自何种考虑?
A.战争因素 |
B.商业因素 |
C.文化因素 |
D.外交因素 |
15.
马克思曾经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也去制造这些机器了。”这说明: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
B.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
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
D.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
16.
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A.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
B.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
C.大街上电线林立,一到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 |
D.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
17.
在近代中国,这场运动“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属于这场运动的企业是
A.洪盛碾米厂 |
B.安庆内军械所 |
C.沈阳机床厂 |
D.贻来牟机器磨坊 |
19.
1933年,国民政府在与西方列强谈判后,经立法院审议通过,正式公布了新的关税修订案,将之前最高50%的进口税率提高到80%,实行5%到80%共14级的累进税率。这次税制改革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B.树立了独立自主的国际形象 |
C.收回了海关行政管理权 |
D.扭转了长期的对外贸易逆差 |
20.
1867—1913年,在烟台进出口贸易结构中,豆类、黄丝、野蚕丝、屑丝、茧绸、粉丝、草帽辫、果类、花生、药材、花边、发网等15项对输出贸易影响较大;鸦片、纺织品、纺织原料、糖、纸、燃料、火柴、五金和染料等是主要进口商品。由此折射出近代中国经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重视商业发展 |
B.农产品商品化 |
C.小农经济解体 |
D.卷入世界市场 |
21.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进入近代以后,“耕”与“织”开始分离。“耕”与“织”分离的直接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
B.民族工业的兴起 |
C.洋布的大量输入 |
D.洋务运动的影响 |
22.
“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A.大跃进时期 |
B.农业合作化时期 |
C.文化大革命时期 |
D.改革开放时期 |
23.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 |
B.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 |
C.抵制“大跃进’,的错误 |
D.政治运动干扰生产活动 |
24.
邓小平南方谈话时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进行的主要探索是
A.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改革 |
B.加强与苏联合作 |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发展外向型经济 |
25.
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Steam,即蒸汽机)是英国人。”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
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是英国发明的
③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
④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
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
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是英国发明的
③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
④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