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后习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15123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3/7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丝麻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
——《墨子》
(1)据材料一概括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
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都实行扶植小农经济的政策?
材料三: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3)据材料三说明封建社会农民的实际生活情况怎样?

2.简答题(共1题)

2.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3.单选题(共9题)

3.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
下列对我国原始农业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生产工具的发明是原始农业确立的基础
B.农作物种植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割据
C.采集经济是原始农业的基础
D.家禽饲养成为原始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
从下列图片可以得出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正确信息是


①已经使用铁农具
②牛耕逐步推广
③农具种类增加
④冶铁业发展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
观察下图,图中的犁耕方式开始于
A.春秋战国
B.西汉后期
C.三国两晋
D.隋唐时期
7.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8.
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9.
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
A. “千耦其耘”的大规模简单协作
B.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D. 大规模分工合作
10.
在中国、西亚和东南亚等地,古人喜欢以一种动物作为当年出生的生肖属相。其中中国的十二生肖中的动物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等。这种纪年法反映了:
A.农业文明
B.草原文明
C.海洋文明
D.儒家文明
11.
古代有“闽人以海为田”之说,这种说法突出反映了福建人
A.临海而居的居住方式
B.围海造田的生产方式
C.靠海谋生的生存方式
D.四海为家的生活方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