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重阳节”的昨天和今天
——摘编自杜尚侠《中国民俗文化丛书:重阳节》
分析材料,提取有关“重阳节”发展的信息,并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加以说明。(可以就重阳节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也可以比较或者概括其中两个时期有关重阳节的特点,并加以说明。要求:明确写出所提取的信息,说明须有史实依据。)
材料 “重阳节”的昨天和今天
先秦 | 秋天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祀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 |
两汉 | 过重阳节的习俗由宫中传至民间。“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可令人长寿”,官民“自发向家中老人叩首”成为风尚。 |
魏晋 | 当时道教宣称,“九为阳数,九九极阳,最为大吉”,各地道观往往举办道场以求长寿。佛寺则举办法会,由年老高僧诵念佛经超度亡灵。 |
隋唐 | 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除举行赏菊、饮酒外,主要举行敬老之类的诗会,县令、保长会携带各类果品慰问年满六十之老人。 |
两宋 | 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分别对北宋开封和南宋临安做了大量生动的描绘,皇宫中帝妃吃花糕、赏菊,民间则流行荡秋千、游街市、访亲友,瓦肆、勾栏通宵达旦说唱尊老、助老的话本。以后,历代皆然。 |
2012年12月28日 | 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
——摘编自杜尚侠《中国民俗文化丛书:重阳节》
分析材料,提取有关“重阳节”发展的信息,并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加以说明。(可以就重阳节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也可以比较或者概括其中两个时期有关重阳节的特点,并加以说明。要求:明确写出所提取的信息,说明须有史实依据。)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魏,因佛救的传播和译经的需要;早期白话文便已萌芽。到唐代,佛教兴盛,白话译经的传统也得以延续,传世作品。敦煌文书、禅宗语录都已通篇采用白话文。宋以降,人们的口头语和先秦口语为基础的文言文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很多读书人未必能用文言文表达下里巴人要说的话。另一方面,话本小说,南曲杂剧、俗词俚语等白话文作品纷纭迭出,迅速占领市井生活的高地,至此,作为汉语书面语之一的古白话文完全成熟。入明后,布衣皇帝朱元璋常以白话下诏,清雍正市奏批还曾以“朕就是这样的汉子”开篇,白话文的使用已不局限于民间了。此外,《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红楼梦》等明清白话小说的流传,这样,古白话文达到高峰。尽管如此,白话文始终没有撼动文言文的正统地位。
——据胡适《白话文学史》等整编
材料二19世纪未,面对“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发现,文言文在表达新生事物,传达新思想时已力不从心。黄遵宪最先站出来,在纵览西欧语言及其变革大势后,高呼。我手写我口”,……1898年,中国第一份白话文报纸《无锡白话文报》创刊,截止1911年,各地白话文报竟达130余种,蔚为壮观,在报人们的努力下,清政府告示开始用白话行文,以便于平民占姓阅读。……进入民国,仍国远维艰,迷失在“欧风美雨”。的知识分子往往会文化自卑。以《新青年》为阵地,以胡适、钱玄同、鲁迅等为代表,主张“崇白话而废文言”,斥文言文为“独夫民贼”;他们以“直译欧文句法”的方式彻底改造中文,欧化的语法逐渐融入汉语肌理,并成为现代白活文不可分割的血肉。……至1920年,教育部训令“国民学校一二年级,改国文为语文体(白话文)”,白话文至此确立了在教育制度上的地位。
——据刘茉琳《论晚清至“五四”的白话文运作》等整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中国古代白话文发展的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2)恨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至“五四”前后白话文发展的特点。
(3)综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白话文及其发展演变的认识。
材料一汉魏,因佛救的传播和译经的需要;早期白话文便已萌芽。到唐代,佛教兴盛,白话译经的传统也得以延续,传世作品。敦煌文书、禅宗语录都已通篇采用白话文。宋以降,人们的口头语和先秦口语为基础的文言文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很多读书人未必能用文言文表达下里巴人要说的话。另一方面,话本小说,南曲杂剧、俗词俚语等白话文作品纷纭迭出,迅速占领市井生活的高地,至此,作为汉语书面语之一的古白话文完全成熟。入明后,布衣皇帝朱元璋常以白话下诏,清雍正市奏批还曾以“朕就是这样的汉子”开篇,白话文的使用已不局限于民间了。此外,《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红楼梦》等明清白话小说的流传,这样,古白话文达到高峰。尽管如此,白话文始终没有撼动文言文的正统地位。
——据胡适《白话文学史》等整编
材料二19世纪未,面对“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发现,文言文在表达新生事物,传达新思想时已力不从心。黄遵宪最先站出来,在纵览西欧语言及其变革大势后,高呼。我手写我口”,……1898年,中国第一份白话文报纸《无锡白话文报》创刊,截止1911年,各地白话文报竟达130余种,蔚为壮观,在报人们的努力下,清政府告示开始用白话行文,以便于平民占姓阅读。……进入民国,仍国远维艰,迷失在“欧风美雨”。的知识分子往往会文化自卑。以《新青年》为阵地,以胡适、钱玄同、鲁迅等为代表,主张“崇白话而废文言”,斥文言文为“独夫民贼”;他们以“直译欧文句法”的方式彻底改造中文,欧化的语法逐渐融入汉语肌理,并成为现代白活文不可分割的血肉。……至1920年,教育部训令“国民学校一二年级,改国文为语文体(白话文)”,白话文至此确立了在教育制度上的地位。
——据刘茉琳《论晚清至“五四”的白话文运作》等整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中国古代白话文发展的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2)恨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至“五四”前后白话文发展的特点。
(3)综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白话文及其发展演变的认识。
2.单选题- (共16题)
3.
中国古代把请人写文章、写字、作画的报酬称为“润笔”。至明朝中后期不少士大夫已形成为人作文字必须取得适当的金钱或其他物质报酬的观念,甚者以“润笔为生”。材料能说明
A.封建文化专制政策的松弛 |
B.儒家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 |
C.士大夫轻视科举入仕途径 |
D.白银流通扩大商品经济范围 |
4.
以下是著名漫画家王锦松2015年创作的一幅漫画。你能得到的信息是


A.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
B.经济改革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
C.“南方谈话”指明了中国改革的方间 |
D.深化改革需要思想的进一步解放 |
5.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已有耻,自一身以全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两句言论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进步性
A.反对中央集权;否定宋明理学 |
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振兴工商业 |
C.反对封建专制;人人平等 |
D.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经世致用 |
6.
大英图书馆是世界上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之一,而其最引以为豪的是它收藏了全世界最古老的书(有明确刊印日期),该书印刷于公元868年的中国,而有关该书的来历,大英图书馆的网站上只是淡淡地写着“没有为这些珍宝文付多少钱”。材料不能表明
A.国人的愚味无知 |
B.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影响深远 |
C.该书应属于唐朝的雕版印刷品 |
D.近代西方列强殖民侵略导致中国珍贵文物流失 |
7.
梁启超指出:“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决计不可能……”这段话反映了
A.革命不可能成功 |
B.开启民智的重要性 |
C.应坚持改良的道路 |
D.维新变法最终失败 |
8.
五四运动后期,李大钊指出:“大凡一个主义,都有理想与实用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问题的解决“有不能十分分离的关系”。材料表明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实用性 |
B.李大创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体系 |
C.马克思主义已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
D.李人钊迈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步 |
9.
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一面是反叛,反叛沦为工具的礼教;另一面是坚守,坚守的是儒家理想。”上述观点以为新文化运动
A.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
B.反对旧道德推崇西方文化 |
C.存在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态度 |
D.没有能认清儒家思想的本质 |
10.
汉武帝时的“独尊儒术”和新文化运动时的“打倒孔家店”,二者对儒学态度截然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本质上的共同原因是
A.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而董仲舒则发展了儒家思想 |
B.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思想 |
C.儒家学说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
D.儒家所宣扬的“仁”极具双重性 |
11.
著名买办郑观应认为面对通商以来外国的侵略,“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唐廷枢脱离怡和洋行加入轮船招商局后,想方设法“去损伤这些外国公司”。这反映了
A.实业救国张的兴起 |
B.师夷长技才能自强 |
C.必须武力推翻清朝统洲 |
D.买办是救亡图存的中坚力量 |
12.
历史中会经常碰到“近代化”一词。百度词条对此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相符的有:
①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今为机器之业,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③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坎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④国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牛,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①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今为机器之业,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③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坎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④国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牛,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③④⑤ |
B.①②④ |
C.②④⑤ |
D.②③⑤ |
13.
邓小平家中挂布一幅《双猫图》。一只猫毛色雪白,茸毛轻柔,另一只猫毛色乌黑,黑里透亮。画的上方,是几行遒劲苍老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它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精髓
A.家庭联系承包责任制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C.解放思想,实事求足 |
D.一国两制,祖国统一 |
14.
“最近几个月,中央政治局听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从中看到一些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段论述出自
A.![]() |
B.![]() |
C.![]() |
D.![]() |
15.
美国学者罗斯·特甲尔在《***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的学说
A.超过了列宁主义的成就 |
B.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 |
C.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主张 |
D.坚持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
16.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早期以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主义为主要内容,辛亥革命后以反对帝国主义,追求中华民族独立为核心,“五四”运动以后则以“济弱扶倾”,支持全世界弱小民族独立为目标。这说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A.始终围绕着民族独立的主题进行着 |
B.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根本目标 |
C.是随着民主革命的发展不断丰富的 |
D.把反对封建专制和民族独立相对立 |
17.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坚持旧三民主义不动摇 |
B.主张转向新三民主义 |
C.仍末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
D.继续反对满清政府残余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