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县第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506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嘉靖以后,苏州堪称天下第一雄郡。在周围长达40里的城区内,东部是以手工业生产为主的手工业区,西部是以商业为主的商贸区。在东区,“半城大约机户所居”,这里“比屋皆工织作”,“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构成了一个丝织商品生产的新天地。
材料三:今夜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宋王安石《商感》

材料四:“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五:“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六:因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粤省之澳门矣”。故于乾隆二十二年下令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贸易。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派使团来中国求建立“充分的外交关系”。英使所提出的要求,遭到拒绝。乾隆帝在给英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梁廷楠《粤海关志》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其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新天地”是指什么?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苏州出现这种“新天地”的原因。
(3)从材料三中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唐宋政府依旧实行什么经济政策?
(4)从材料四到材料五反映了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材料六说明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上实行的是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施这一政策的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宫城,东西4里……皇城,东西5里,115步……城市,总110区……以朱雀街为界,街东54坊及东市……街西54坊及西市。”
材料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篆宫,直到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闹……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布匹,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丝银帛交易之所……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罢瓦……内中瓦子莲花栅,牡丹栅……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广东佛山镇“……晨,街西坊工聚之……织造老板供给纺工棉花二斤,收回棉纺一斤”“织造各种布匹,工人共约五万人,工作需要紧急时,工人就大量增加。仅此地约二千五百家织布工场……远胜苏杭”。

——《手工业发展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描绘的是哪座城市?“市”和“坊”有何区别?
(2)材料二描绘的是哪座城市?同材料一相比有何新特点?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情况?通过材料三和前两段材料的描绘,你对我国商品经济发展有何认识?

2.单选题(共34题)

3.
江浙地区唐宋以后一直是重要的粮食产地,“东南之田,所种惟稻”。但到了明中后期,“农田种稻者不过十之二三,图利种植者,则十之七八”,各地广种棉花、甘蔗、果木、烟草等作物的记载也多见于史书。这种现象反映了江浙地区
A.经济重心地位日渐凸显
B.农业商品化的趋势加强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4.
据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可知,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导致明清粮食亩产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繁荣冲击农业生产
B.残酷的封建剥削严重伤农
C.农业生产技术发展长期停滞
D.生产方式制约生产力提高
5.
董煟在《救荒活民书》中说:“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该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小农经济的
A.封闭性
B.分散性
C.脆弱性
D.连续性
6.
下面是建国以来考古发掘的两汉时期铁质犁具、起土农具范出土情况(部分)。据此可以得出的史实是,两汉时期
出土地点
犁具
其他起土农具
陕西韩城
 
铲范6件,锄范6件
山东莱芜
铧冠范4件
大铲范6件,锄范2件
山东藤县
犁范(数未详)
锄范(数未详)
河南南阳
铧冠范模50多件
锸范(数未洋)
河北满城
 
锄范8件
 
A.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确立
B.南方农业经济较为落后
C.冶铁业以农具生产为主
D.已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
7.
宋朝以前的家训大多只重视读书仕宦,对其他职业较少提及,对诸如音乐、美术、医学等杂艺则持鄙弃态度。宋朝以后的家训对其他职业多有提及,基本不鄙弃杂艺。还较多渗透了择业、理财等经济思想。宋朝家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主流社会观念受到冲击
B.人们谋生的职业观发生变化
C.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D.世家大族式的家族制度瓦解
8.
宋代泉州港市舶司官员每年都要会同地方官去西郊的延福寺,共同为中外海舶的安全航行举行祈风仪式,祭海神通远王以祈求顺风。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佛教的祈福观念深入人心
B.政府重视海外贸易的发展
C.东南沿海社会影响力上升
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
9.
清代陶煦在《租核推原》中说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该史料所反映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当时国家管理混乱,火灾频发
B.重农抑商思想根深蒂固
C.田租是当时的主要收入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10.
“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这是乾隆皇帝的御制诗,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是
A.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发展潮流
B.阻碍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C.抑制了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
D.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安全
11.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载:“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由此可知,班固
A.推崇重农抑商政策
B.有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观念
C.有农商皆本的意识
D.主张商品经济取代小农经济
12.
朱元璋规定凡商税,三十税一,后来又在南京设立“塌坊”,为商人储存货物之用,并发行纸币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以便商品交换。据此可知,明初年
A.流通以宝钞币为主
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C.商人地位明显改变
D.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13.
土地兼并往往导致社会矛盾频发,统治者虽然采取措施,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但始终不能阻止封建社会土地兼并问题的出现。其根源在于
A.封建土地私有制
B.社会动荡不安
C.豪强地主势力阻挠
D.重农抑商政策
14.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六月,上海船户张元隆揽装商客价值数万两银的布匹、瓷器“前往辽东贸易”;同年八月,松江船户张永升揽装茶叶、布、碗等货物“前往关东贸易”。这说明当时
A.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B.民间贸易缺乏政府监督
C.出现了实力强大的商帮
D.长途贩运贸易较为活跃
15.
《齐民要术》卷一《耕田》对耕耱技术有详细要求。首先,要求“犁廉耕细”,即要求所耕犁条不能太宽,宽了就耕不深,耕不细。其次,要求根据墒情(土壤湿度情况)确定耕作时间。再次,耕地的深度,要求因时而定。材料反映中国古代农业
A.因时耕作,集体劳动
B.分工细致,技术先进
C.重视农时,精耕细作
D.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16.
图为邮票《中国陶瓷﹣钧窑瓷器》(部分)。钧瓷属北方青瓷系统,产于河南禹县神垕镇,因纪念夏禹大会诸侯的古钧台而得名。由于钧瓷的高超艺术造诣,北宋徽宗年间,指定它为御用品。由此可知,钧窑属于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民间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17.
下边是我国古代某一生产工具的插图,有关该图工具的正确是
A.农业播种技术的革新
B.用于农业灌溉
C.促进汉代粮食产量增加
D.被称为“水排”
18.
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新航路开辟影响
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19.
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C.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20.
《汉书·食货志》载:“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分封制没有遭到破坏
B.周朝礼制没有遭到破坏
C.承认了土地私有
D.井田制遭到破坏
21.
下图所示的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了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中国古代被誉为“青铜文明”的时代是指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两汉时期
D.魏晋时期
22.
《墨子》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布绳,此其分事也。”这句话直接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不发达
23.
明中期以后,“生活”的内涵从耕织扩大到了商业买卖。时人将商业买卖视为一种“治生”的合法手段,甚至是致富途径,于是在“生活”一词之外,在小说中出现了“生意”一词。这反映出
A.新的生产方式已经产生
B.政府经济政策发生转变
C.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D.工商业与传统农业分离
24.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晚期,一些大商人往来于列国之间经商。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以后,去往齐国的陶隐居经商,“三致千金”;子贡在曹、鲁之间做买卖,“家累千金”,以财力结交诸侯,所到之处,诸侯无不以平等之礼相待。由此推知,当时的商业
A.获得了自主发展的空间
B.以齐鲁之地为交易中心
C.对政权具有很大依赖性
D.形成了地域性商人群体
25.
顺治十八年,湖广道御史李之芳上疏说:“山贼、海寇何代无之?但当制驭有方,使民获宁宇,未关堂堂天朝迁民避贼也。”“海民一旦迁之,鸿雁兴嗟,室家靡定。或浮海而遁,去此归彼,是以民予敌。”李之芳的上疏
A.针对当时明朝政府推行的海禁政策
B.是对政府厉行海禁政策的积极响应
C.认识到海禁是一种消极的防御政策
D.表明当时大多数官员反对海禁政策
26.
阆中市是春节文化发源地,每逢春节阆中人都要进行“牛儿灯”表演,生动地用舞蹈形式表现了斗牛、牛犁田、牛戏水等场景。这项源远流长的传统民俗,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
A.以家庭为生产基本单位
B.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
C.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牛耕在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27.
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民间丰富的建筑文化的要求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C.“买房置地”社会风气使然
D.农业经济的商品化的制约
28.
凡有瓷器从沉船中打捞上来,即使是一个茶壶或瓷盘,也因其曾深藏海底数世纪而仍会引起人们的莫大兴趣。过去认为大多数外销瓷只在民间窑场制作的看法并不正确,在明、清两代,尽管景德镇是官窑所在,专为宫廷服务,但它在生产宫廷瓷器之余,也生产出口瓷器,这也是许多外销瓷品质优越的原因。这表明
A.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十分发达B.官营手工业与市场发生联系
C.瓷器是百姓最重要的必需品D.中外之间贸易交流非常频繁
29.
据《考工记》的记载,制木器的工人有七种,制金属器的工人有六种,制皮器和设色、刮摩的工人都有五种,制土器、陶器等的工人有两种。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A.手工业和商业发达
B.手工业得到发展
C.民营手工业发达
D.打破了官府对手工业的控制
30.
史料中这样描述17世纪初苏州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材料表明
A.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困苦
B.自由雇佣劳动的状况
C.各行业出现新经营手段
D.手工各行业发展迅速
3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商业的说法,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①地域性商帮的出现
②柜坊和飞钱的出现
③市、坊的界限被打破
④丝绸之路的开辟
A.④①②③
B.③④①②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32.
两宋时期,我国的商业空前繁荣,表现为
①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②海外贸易发达,商品远销东亚、南亚、西亚及东欧和北非等地
③河南开封、浙江杭州是商业繁盛的大都市
④在重要城市出现了为地域商帮服务的会馆,其中晋商和徽商的会馆最多最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3.
宋代汴京城内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当铺,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复开张”。这一现象说明
A.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B.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C.商品交易种类繁多
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34.
在四川新繁和成都出土的汉代《市井》画像砖上有汉代“市”的景象:市列分明,商肆整齐,“市楼”矗立于市井中央,在其上可以“俯察百隧”。这反映出
A.汉代政府对市场贸易进行垄断
B.四川的商品经济相对发达
C.《市井》画像的景象与史实不符
D.汉代的市场监管较为严密
35.
明初晋商借明朝统治为北方边镇筹集军饷之机而崛起,入清后又充当皇商获得商业特权,并通过为清政府代垫和汇兑军协饷等而执金融界牛耳。这说明晋商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坚持以义制利
B.政府重视商业
C.为封建政府服务
D.商品经济繁荣
36.
宋朝范成大诗云:“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句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
C.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田园生活
D.当时的纺织材料中有麻和丝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3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