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醴陵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505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6/1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全在经济之残破。以致国民生活日益困穷,而民族之命运,亦因之岌岌危殆,不能生存于二十世纪之今日。
(一)……活泼农业金融、流畅农产运销,悉以合作社为基础,指导并改进之,以达到粮食自给自足为初步目标。
(四)……赞助政府实施征工制度,鼓励民众参加义务劳动。尤以开发交通道路,修治水利,培植森林,开辟垦地为征工之基本工作。
(五)……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
(八)……由政府执行健全货币政策与汇兑政策,而人民衷诚拥护之。
——蒋中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实施》(1935年)
材料二:1937年3月……宋子文宣布大萧条已经结束:“没有理由认为中国已经脱离了所有困难,不可否认,过去18月的事实说明,整个国家的境况……都已经有了彻底的改变和改善。”总之,正像陈光甫所回忆的:“我要说,从1936年一直到1937年战争爆发之前,是标志性的两年。”
——(日)城山智子《大萧条时期的中国》
材料三:到1936年,帝国主义在华资本已达42.8亿多美元,控制了中国生铁产量的96.8%,原煤产量的55.7%,发电量的55%,棉布产量的64%,外洋航运吨位的83.3%,国内航运吨位的63.1%。1937年,帝国主义直接经营和控制经营的铁路已占到全国铁路总里程的90.7%。
——严志才《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材料四:时人评论说:“统制蚕丝的结果,是在通过茧商,使农民负担重税……是在勒令小行闭歇,使富商大贾垄断居奇。”……另外,南京国民政府提倡国货的各项举措,为国货开拓了市场,但政府直接介入经营,不利于市场的公平竞争。
——刘兰兮《南京国民政府的市场管理与经营》
材料五:国民党政府进行经济建设的部门很多,但真正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很少,在全国财政开支中只占极小的比重。如有数可查的1933-1936年的4年中,全国财政支出总计40.18亿元,其中经济行政费和“国营事业资本”,合计3.64亿元,仅占总额的9%。这些资金包括拨给实业部、交通部、铁道部、建设委员会、全国经济委员会等部委及其所属各机构和事业实体的行政费用、1934年扩充中央银行资本的7500万元,以及原在军务费内支出的国防建设费等,真正用于经济建设的经费,极其有限。
——刘克祥《中国近代经济史(1927-1937)》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蒋介石所倡导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背景、特征。
(2)结合材料三、四、五和所学分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
(3)根据材料和所学,简要分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
城市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是文明的要素和载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城市的发展原因、发展动力,城市的功能、结构,城市的地位、作用都有明显的差别。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广东茂名梅篆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来这里坐肆列市。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正德年间《姑苏志》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l5里,西至震泽镇30里,至南浔镇50里。

——摘编自《中国全史》,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材料二:18世纪60年代,曼彻斯特创立了第一家棉纺厂;1776年,开凿曼彻斯特至利物浦港的运河,从而开通了远洋航线。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这是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1802年,曼彻斯特共有棉纺厂52家,1809年增至64家,到1830年达到99家。至此,曼彻斯特棉纺织业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进而改变了曼彻斯特乃至于整个世界的面貌。

——摘编自《曼彻斯特科学博物馆说明》

材料三:《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南乡村城镇化的主要原因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江南乡村市镇大量出现对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城市的因素。
(3)材料三反映出中西在19世纪城市化进程中呈现什么差异?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

2.单选题(共18题)

3.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
A.小农经济影响了人们生活规律
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
C.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4.
宋代关于物的立法,有动产和不动产的区别,其中动产被称为“财”或“物”,不动产被称为“产”或“业”。业主的土地所有权也由单一的所有权派生出永佃权、占佃权等,以及基于土地所有权的典当、抵当等担保物权。这反映了宋代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民间租佃关系的日益规范
C.社会主流观念改变
D.法律注重保护土地所有权
5.
《诗经》云:“千耦其耘。”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上述现象变化主要得益于
A.土地私有制确立
B.铁犁牛耕的运用
C.赋税制的改革
D.重农抑商政策
6.
盐引是盐商合法贩盐的官方凭证。明朝政府鼓励商人输运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盐商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支盐,再把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获取利润。这反映了明朝
A.食盐市场出现官商勾结
B.政府对盐商采取扶植政策
C.食盐业被政府严格控制
D.食盐生产具有区域性特征
7.
乾隆时的《陶冶图说》中记载:“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山环水绕,僻处一隅,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这表明
A.清代开始景德镇具有瓷都的地位B.景德镇多民营制瓷手工业
C.手工业发展提高了富商地位D.清代手工业经济重心南移
8.
“帝王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该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该政策始终是古代帝王明智选择
C.该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必然选择
D.该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史的始终
9.
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爱迪生发明电灯后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100家工厂……从此类现象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经济利益的驱动是科技进步的力量源泉
B.大力投资重化工业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
C.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D.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10.
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受英国殖民霸权的挑战
B.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竞争失利
C.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其造成冲击
D.世界贸易中心发生改变
11.
16—18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诸多以“新”为前缀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源于
A.工业城市涌现
B.新兴国家独立
C.民族区域增多
D.早期殖民扩张
12.
学者在《第三次浪潮》中谈到:“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大航海时代海外殖民的需要
B.工场手工业改进技术的需求
C.蒸汽时代机器普及的推动
D.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求
13.
小表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该表所含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项目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A.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农民负担减轻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洋务经济兴起
14.
到1894年,进口火柴因其价廉物美基本取代传统打火石。1900年前后,华商自办火柴厂纷纷出现,其产品比进口火柴成本更低,价格更便宜,虽质量稍逊,但性价比高,因而更易于销售。这说明
A.民族工业比外商企业更具竞争优势
B.民众消费观念主要受民族情感支配
C.民众往往存在经济实用的消费心理
D.在华外商企业与民族工业竞争激烈
15.
抗战时期,以四川为中心的大后方经济迅速发展,至1944年,其工厂占了国统区工厂总数的88.63%(如下表所示)这种历史现象
年份
1937.7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总计
工厂数量
234
419
517
306
1061
1376
549
5462
 
A.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体现
B.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C.使得中国的工业区域布局渐趋平衡
D.为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16.
在1872~1885年的第二阶段中,虽然国防工业仍然是主要的着眼点,但也有更多的关注投向了发展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这类“洋务”逐渐被看作是“时务”,因为它们乃针对国家的急迫事务而开办。这里的“时务”是指
A.兴办民用工业
B.创办军事工业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D.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17.
经济学家马寅初1935年在《中国经济改造》一书中认为:面对西方国家的倾销政策,中国保护幼稚工业,除保护税外,用统制的办法,发展国内工业与之相抗,亦为今日国际经济竞争之武器。但到1940年,马寅初就对传统制经济提出批评:“吾人以千数百万同胞之死伤,数百万财产之损失,希冀获得胜利以求民族之快快复兴,决不愿以如是巨大之牺牲来交换几个大财神,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马寅初对统制经济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A.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 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C. 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D.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盛行
18.
据统计,1890年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工人平均月工资是5元银元左右,同一时期武昌织布官局的工人月工资是7-10元,熟练的技术工人能达到30元甚至更多。而1883年直隶普通农民除去各种赋税折算每月收入不过1元多。这说明了
A.农民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尖锐B.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C.新的生产方式推动经济发展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19.
自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基本上按现有人口平均分配,把整块土地分割成许多小块,实行分户经营,农民还在沿用传统手工劳动工具。这说明我国当前的农村经济
A.大体仍处于自给自足状态
B.能有效挖掘现有土地潜力
C.较难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
D.带有浓厚的小农经济色彩
20.
1981年11月,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国有企业分为四类:一是严格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进行生产的骨干企业;二是既按市场变化又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生产的企业;三是大部分产品按国家计划生产的企业;四是大部分产品根据市场变化组织生产的企业。材料反映,当时中国
A.开始经济体制改革B.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并重
C.重视资源优化配置D.尚未认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

3.选择题(共2题)

2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朋友,你自己去寻出一个本不成问题的问题,“①{#blank#}1{#/blank#}?”其实这个问题是容易解答的。人生的意义全是各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高尚、卑劣,清贵、污浊,有用、无用……全靠自己的作为。生命本身不过是一件生物学的事实,有什么意义可说?一个人与一只猫、一只狗,有什么分别?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②{#blank#}2{#/blank#}。你若情愿把这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昼做梦之上,那就是你这一生的意义;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做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就无穷了。

    总之,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③{#blank#}3{#/blank#}。

2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朋友,你自己去寻出一个本不成问题的问题,“①{#blank#}1{#/blank#}?”其实这个问题是容易解答的。人生的意义全是各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高尚、卑劣,清贵、污浊,有用、无用……全靠自己的作为。生命本身不过是一件生物学的事实,有什么意义可说?一个人与一只猫、一只狗,有什么分别?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②{#blank#}2{#/blank#}。你若情愿把这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昼做梦之上,那就是你这一生的意义;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做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就无穷了。

    总之,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③{#blank#}3{#/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