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课时练习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15043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向北发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汉朝的丝织品,以临淄和襄邑(在今河南)所产最为有名。那里的丝织品,种类多,产量大,有名贵的锦、绢、纱等。……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两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摘自《简明宋史》
材料二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朝代
地区
西汉(公元2年)
唐朝(752年)
南宋(1210年)
黄河中下游地区
42.8
32.3
53.2
江淮地区
15.2
23.4
45.6
西南地区
3.9
7.1
9.2
 
——摘自《简明宋史》
材料三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代一片葱茏。秦岭及其北麓在汉代被人称为“陆海”。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建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其中主要是就近砍伐。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记载。秦岭北麓的森林至今早就无影无踪了。
——摘自《沧海神州·中国历史地理谈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变化的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
1987年8月在广东省阳江海域发现的一艘古代沉船,被我国考古人员命名为“南海一号”。“南海一号”位于海面下20米深处,被2米厚的淤泥所覆盖,船头朝向西南240度,船体保存依旧完好,整艘沉船没有翻、侧,而是端坐海底,船体的木质仍坚硬如新,敲起来铛铛作响。据初步推算,“南海一号”是尖头船,长度为26米以上,宽度10余米,船身(不算桅杆)高8米,排水量估计可达600吨,载重可能近800吨。按照这条船的载货量计算,文物总数将达到六万件到八万件。目前,从“南海一号”打捞出水的文物,大多数是瓷器,有瓶、碗、盘、碟……分别产自浙江龙泉、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等,品种超过30种。起获的文物还有:船上用麻石制的长方形条板的“锚”;一些古船身上的碎木块,其材质大部分是马尾松木;一条近2米长的鎏金腰带;一只硕大的金戒指;一只鎏金龙纹手镯:两具眼镜蛇遗骨:在“南海I号“沉船点发现的铜钱已达上万枚,其中年代最古老的是汉代的五铢钱,最近的是南宋初年的建炎元宝;还发现了铜镜、朱砂、胭脂盒等。
依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南海一号”考古面临的—个问题是“它是否是中国制造的船只”。在上述那些已出水文物中,可以直接用来考证这一问题的是什么?
(2)假如“南海一号”是我国宋元时期的沉船。请结合所学知识推测一下,我们将会从它那现已密封的船舱中,找到哪些种类的瓷器?
(3)假如“南海一号”是我国宋元时期的远洋货船。为了那一次远航,“南海一号”在沉没之前可能到过当时中国的哪几个港口?它又将驶向哪些地方?请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进行推测并说明理由。

2.单选题(共43题)

3.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余劳动力
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及
4.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气势磅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艺术宝库。它的发现,为我们研究下列哪些历史内容提供了宝贵史料
①艺术
②手工业
③军事
④阶级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
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艺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商周/铁器一唐宋/陶器一明清/瓷器
B.商周/青铜器一唐宋/瓷器一明清/棉布
C.商周/漆器一唐宋/青铜器一明清/瓷器
D.商周/玉器一唐宋/漆器一明清/玻璃
6.
2007年12月29日,沉睡海底800年之久的宋代古船“南海I号”终于跨进了“新家”——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接下来将着手制定详细的保护和考古方案,展开对“南海I号”的考古发掘工作,至少需要5~lO年。根据所学知识,可能会发现什么文物
A.邢窑的青瓷瓶
B.景德镇的彩瓷大碗
C.定窑的白瓷长颈瓶
D.大量的五(粉)彩瓷
7.
2007年12月29日,沉睡海底800年之久的宋代古船“南海I号”终于跨进了“新家”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根据所学知识,船上最有可能会发现什么文物
A.商周的青铜器
B.松江的棉布
C.哥窑的青瓷瓶
D.大量的西餐用具
8.
2007年1月,央视《艺术品投资》栏目举办的"2007民间寻宝记——走进丹阳”在评选“十大宝物”时发生意外,礼仪小姐展示一面战国青铜镜时不慎失手,古镜当场被摔碎。瞬间,人们都惊呆了。央视工作人员、礼仪小姐和专家都赶紧在地面上捡拾碎片,栏目负责人当场承诺将邀请著名的青铜器修复专家贾文忠修复古镜。该青铜镜之所以受到这样的珍视,主要在于它的
①艺术价值
②历史文化价值
③工艺价值
④文学价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9.
元代将金线织入锦中使其产生金碧辉煌的效果。丝绸纹样继承了两宋风格,融入蒙古与西亚文化特色,纺织技术有了创新和发展,织缎技术达到很高水平。形成元代丝织业这一特色的原因有
①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②元朝统一中国
③丝织工匠对技术的创新发展
④缂丝技艺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
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其中有一部分迁移到了越南,将我国的许多手工业品、生产技术等也带入越南,其中可能包括:
①灌钢冶炼法
②白瓷生产技术
③松江特产棉布
④用煤冶铁技术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1.
南北朝时期我国金属冶炼技术的重大突破是
A.发明了块炼钢技术
B.开始用煤作燃料
C.开始用焦炭冶铁
D.发胆了灌钢法
12.
关于西周“工商食官”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实行雇募制度
B.工匠世代为官府劳作
C.官府统一提供衣食
D.官府统一经营管理
13.
下图是我国古代青铜器的精品——四羊方尊。这件青铜器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14.
元朝时期,我国的制瓷技术有了飞速发展,但当时不能见到的是
A.彩瓷
B.青瓷
C.白瓷
D.珐琅瓷
15.
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展示出一件古代瓷器,如下图:你判断此瓷器最早可能出现于什么时期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16.
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南海一号上整理出大量珍贵的文物。以下文物不可能从该船发现的的是
A.
B.
C.
D.
17.
1987年8月在广东省阳江海域发现的一艘古代沉船,被我国考古人员命名为“南海一号”。目前,从“南海一号”打捞出水的文物,大多数是瓷器,有瓶、碗、盘、碟……分别产自浙江龙泉、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等,品种超过30种。假如“南海一号”是我国宋元时期的沉船。我们将会从它那现已密封的船舱中,找到哪些种类的瓷器
A.青花瓷和釉里红
B.白瓷和五彩瓷
C.斗彩和五彩瓷
D.粉彩和珐琅彩
18.
下图是文物展期间展出的泰山三宝之一的“黄釉青花葫芦瓶”。釉色嫩黄光润,青花色泽浓艳,造型古朴敦厚,是瓷器中的极品。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可断定该瓶为
A.官窑烧瓷,白瓷
B.民瓷烧制,秘色瓷
C.官窑烧制,青花瓷
D.民窑烧制,珐琅瓷
19.
下列关于我国使用和冶炼铁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是世界上首先铸铁的国家
B.春秋晚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器
C.南北朝时发明了先进的灌钢法
D.明朝开始用焦炭冶铁
20.
下图是央视《鉴宝》栏目出示的一件彩瓷瓶,经专家鉴定是真品,估价不菲。你认为该瓶最早应出现于哪个朝代
A.隋唐
B.宋代
C.元代
D.明清时期
21.
下列炼钢法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的是
A.块炼钢法
B.炒钢法
C.铸铁脱碳钢法
D.灌钢法
22.
中国古代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以下我国瓷器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珐琅彩
②五彩瓷
③青花瓷
④白瓷
⑤青瓷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⑤③④①②
D.⑤②③④①
23.
下列关于我国制瓷技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东汉瓷器技术达到成熟阶段
B.唐代形成南青北白的体系
C.宋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
D.清代发明了珐琅彩
24.
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期内,官营手工业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5.
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力全球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南海一号上整理出大量的文物。以下文物不可能在该船上发现的是
A.粉彩瓷
B.铜钱
C.唐三彩
D.白瓷
26.
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之一。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的“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妾有绣腰襦,威(wei)夔(rui)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等能够说明当时
A.妇女社会地位低下
B.官吏生活比较腐败
C.家庭手工业占手工业主导地位
D.丝织业比较发达
27.
电视剧《贞观长歌》中有一组关于魏征的镜头,其中哪一项符合史实?
A.他身着朴素的棉质长衫
B.正聚精会神阅读《天工开物》
C.案几上摆设着一件精美的白瓷茶碗
D.墙上挂着一幅意境恬淡的文人山水画
28.
《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 “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 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③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  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9.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三者并存局面最早出现于
A.夏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30.
下列关于中国的制瓷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制瓷业到西汉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B.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C.商朝工匠就已经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D.清代发明了珐琅彩,效果如同油画
31.
2007年12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部分青瓷和白瓷。出水时瓷器釉色清亮,仿佛新出窑一般。据此形成的以下认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南宋
B.南宋时期的青瓷和白瓷都是从海外进口的
C.青瓷和白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
D.南宋的青瓷和白瓷全部产于景德镇
32.
按使用出现的先后时间依次排列下列三种冶炼燃料,正确的是(  )
A.木炭、焦炭、煤B.焦炭、煤、木炭
C.木炭、煤、焦炭D.煤、木炭、焦炭
33.
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指出当时经济突出特点是
A.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B.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C.区域性经济分工的扩大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34.
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
35.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手工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民营手工业的工艺水平最高
B.产品仅供国内消费
C.生产形式以大作坊生产为主
D.生产技术主要来自实践经验的积累
36.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官营、私营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B.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效率低下,弊端丛生
D.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后来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37.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
B.唐代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从征役制到募雇制,是官营手工业生产关系上的重大进步
D.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中孕育出雇佣劳动关系
38.
唐人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但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最终印证了唐代就生产秘色瓷而非五代。以上材料能够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有()
①文学记载侧面反映 ②考古发掘 ③史书记载 ④民间传说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9.
1980年,湖南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包含“嫦娥奔月”内容的帛画,由此可以看出

①丝织品是当时百姓的主要衣料②汉代丝织品达到了很高水平
③汉代的绘画水平已经相当高超④中国人二千多年前的飞天梦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0.
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珐琅彩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青花花卉执壶。该收藏家的生活时代最早生活于
A.魏晋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41.
2007年12月21日,经过我国考古工作者的艰苦努力,沉睡中国南海底800多年的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成功出水。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可以判断“南海一号”上有大量
A.工艺精美的青铜器B.色彩鲜艳的珐琅彩瓷
C.珍贵精美的瓷器D.图案丰富的五彩瓷器
42.
有关我国古代手工业地位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中国是最先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B.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
C.中国是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D.中国最早冶炼的金属是铁
43.
在某次青铜器文物展览会上,三星堆青铜器展品赢得了参观者的一片赞美之辞。如果外国参观者向你咨询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在何时进入繁荣时期,你的回答应该是
A.新石器时代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
44.
英文单词CHINA小写是瓷器的意思,古代中国的制瓷业特别发达,世界领先,中国被西方国家称为“瓷器大国”。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瓷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夏朝时期我国出现了原始瓷器
B.宋代制瓷技术大放异彩,涌现出汝窑、官窑、钧窑、哥窑、定窑等名窑
C.唐朝有唐三彩,元代有青花瓷,明代有五彩瓷,清代有珐琅彩
D.在欧亚非地区都曾有中国古代的瓷器出土
45.
张强同学向图书馆借阅《红楼梦》《苏州府志》《天工开物》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选项最有可能成为这篇论文主题的是
A.唐代苏州的风俗
B.元代的海外贸易
C.明清江南的手工业
D.晚清的文学创作

3.选择题(共8题)

46.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
47.

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48.

辨析改错题:

下面是小刚同学撰写的课本剧《大唐帝国•唐玄宗》中的一个片段,其中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唐玄宗统治前期,有位天竺派遣的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和历法。到了唐朝开封,发现城市气势恢宏,街道整齐,异常繁华。商店里商品琳琅满目、物美价廉,让人目不暇接。离开商店,他又交往寺庙拜读了根据玄奘口述所著的《西游记》.他由衷地感慨:大唐果然是繁荣富庶的帝国啊!

49.

辨析改错题:

下面是小刚同学撰写的课本剧《大唐帝国•唐玄宗》中的一个片段,其中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唐玄宗统治前期,有位天竺派遣的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和历法。到了唐朝开封,发现城市气势恢宏,街道整齐,异常繁华。商店里商品琳琅满目、物美价廉,让人目不暇接。离开商店,他又交往寺庙拜读了根据玄奘口述所著的《西游记》.他由衷地感慨:大唐果然是繁荣富庶的帝国啊!

50. FeCl3 具有净水作用,但腐蚀设备,而聚合氯化铁是一种新型的絮凝剂,处理污水比FeCl3 高效,且腐蚀性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51. FeCl3 具有净水作用,但腐蚀设备,而聚合氯化铁是一种新型的絮凝剂,处理污水比FeCl3 高效,且腐蚀性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52.

任何分数都比1小。

53.

任何分数都比1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43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