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4978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3/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帝)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汉书·文帝纪》

材料二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缺)而不录。

——贾思勰《齐民要术·序》

材料三 (一)限制通商口岸。……
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
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中外历史知识述要》

(1)材料一中的“本”指的是什么?“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二共同反映了中国古代对“本”“末”持何态度?其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三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容?简析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
2.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农业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与此同时,传统经济政策却出现了背离世界发展大势的趋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  1757年,清政府关闭厦门、宁波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处与外国进行贸易,并规定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1)材料一中的“本”“末”各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概况清政府奉行的经济政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2.单选题(共14题)

3.
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桅杆的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明朝
A.鼓励民间贸易
B.禁绝朝贡贸易
C.实行海禁政策
D.造船技术落后
4.
唐代后期,“远近异法,内外异制,民得自有其田而公卖之,天下纷纷,遂相兼并。”这表明当时
A.农业发展迅猛
B.曲辕犁推广
C.井田制恢复
D.均田制被破坏
5.
《汉书·食货志》载:“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分封制没有遭到破坏
B.周朝礼制没有遭到破坏
C.承认了土地私有
D.井田制遭到破坏
6.
雍正帝认为:“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因此,他实行的政策是
A.重农抑商
B.盐铁专营
C.鼓励工商
D.闭关锁国
7.
1647年,清政府规定,准许寓居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以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但是“禁入省会”、“止令商人载货下澳贸易”,结果“每岁通市不绝”。这一现象表明
A.海外贸易管制相对宽松
B.朝贡贸易关系迅速发展
C.清廷海外贸易占据优势
D.海禁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8.
《商君书·境内》云:“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使民无得擅徙,则诛愚,乱农之民无所于食而必农。”上述主张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瓦解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租佃关系的确立和发展
D.秦国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9.
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最早出现在
A. 商周时期
B. 战国时期
C. 秦汉时期
D. 隋唐时期
10.
我国历史上,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标志是
A.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B.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
C.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
D.明朝政府绘制“鱼鳞图册”
11.
话说明朝有个叫陆二的商人,他从苏州贩了一船灯草运往南京,灯草总共只值八两银子,但过了几个税关,商税就缴了四两,还没到南京,又遇上了税关,陆二无奈之下只好一把火烧了灯草。这个故事的主题表明当时实行
A. 重商政策
B. 抑商政策
C. 海禁政策
D. 锁国政策
12.
战国时期,贵族固有土地的井田制已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这种局面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有
①君主私有制度
②地主私有制度
③土地兼并制度
④自耕农私有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3.
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南宋以后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参加各级考试,还有“榜下捉婿”的风习,每当张榜公布进士考试结果时,富商人贾争相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这说明
A. 统治者鼓励商业发展 B. 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C. 重农抑商政策略有松动   D. 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14.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
①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③避免了西方的殖民侵略
④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5.
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 财产平均分配
B. 禁止土地买卖
C. 实行土地国有化
D. 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
16.
《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

3.选择题(共1题)

17.

我们中国的“母亲河”是黄河,那么俄罗斯的“母亲河”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