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城市一中2018-2019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495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9/20

1.单选题(共37题)

1.
“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低不做荒。”这首《竹枝词》描述的灌溉工具是
A.
B.
C.
D.
2.
明洪武二十八年规定,凡洪武二十七年以后新垦的田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若有司增科扰害者罪之”。这些措施(  )
A.鼓励垦荒,扩大播种面积B.可以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
C.能有效抑制土地兼并D.降低赋税,减轻农民负担
3.
唐朝农学家、文学家陆龟蒙在《象耕鸟耘辨》一文中对传说中的“象耕鸟耘”进行了自己的诠释。他认为所谓的“耕如象行”,即要求耕田必须像大象行走一样“既端且深”(深,即深耕;端,则是要求平直)。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A.生产规范
B.自给自足
C.精耕细作
D.粗放经营
4.
《醒世恒言》记载:施复夫妇是苏州织绸小户,不到十年积累了大量财富,后来又买了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新兴的丝织工场主。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    )
A.家庭手工业发展B.商品经济开始发展
C.私营手工业发达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5.
W·L·舒尔茨在《马尼拉大商帆》中记载,西班牙人多次抱怨“中国商人把从新西班牙(美洲殖民地)运来的白银几乎全部运走了”。其经济原因是
A.中国古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中国和欧洲垄断了世界贸易
C.中国古代农业商品化
D.明代手工业发达出口顺差大
6.
元代王祯所著《农书》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倾于岸上所横木槽,谓之天池,以灌田稻,日夜不息,绝似人力。”材料中描述的是
A.
B.
C.
D.
7.
下列明清时期(1840年前)出现的社会现象中,最能反映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是
A. “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B.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C.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D. “奏章票拟,主之内阁”
8.
殷墟甲骨文中有“王令众人曰:劦田”的记载。据史学家考证“劦田”是三耒共耕的意思,由此可知商朝的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集体耕作
9.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
10.
一句俗谚:种田种得全,只要买点盐!反映了小农经济这一经济形式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
B.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C.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11.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这是自元代流传下来的一首民谣,它表达了人们对黄道婆的感念之情。黄道婆的杰出贡献在于
A.丝纺织业
B.毛纺织业
C.麻纺织业
D.棉纺织业
12.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
B.冶铁
C.纺织
D.制瓷
13.
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
14.
在中国古代“布衣”是对平民的统称。诸葛亮在《出师表》为表明自己出身卑微,曾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那个时代里,“布”最有可能是指
A.毛纺织品B.麻纺织品
C.丝纺织品D.棉纺织品
15.
北宋真宗时期通行的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益州多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
A.纸币从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的过程
B.会子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
C.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
D.宋代纸币已经取代金属货币
16.
“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首诗反映了
A.丝绸之路的发展兴盛
B.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
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
D.古代丝织业的发达
17.
美国学者施坚雅对中国古代城市史和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史进行了研究,认为从8世纪后半期至南宋时期,发生了“中世纪城市革命”。下面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官市组织衰落,终至瓦解
B.坊市分隔制度消灭,可在城内或四郊各处进行买卖交易
C.出现具有重要经济职能的大批集镇
D.商帮捐资,建设会馆
18.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土地买卖、土地所有权是宋朝法律的重要内容,史称“官中条令,惟(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这反映了宋代
A.土地私有不断深化
B.税制发生重大调整
C.自耕小农发展壮大
D.经济结构面临转型
19.
据<周礼·地官·大司徒》记载,贵族根据所封疆域的大小,将年收人的一半、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以贡赋的形式上交给周天子。材料表明当时
A.土地收益权被分割
B.封建租佃关系开始形成
C.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D.土地私有观念得以深化
20.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下列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朝民间的海外贸易走私情况较为严重
B.明朝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朝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朝政府倭寇猖獗,故限制与日本的贸易
21.
1493年,哥伦布带回了他在新大陆采集的玉米、甘薯和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并广泛种植,缓解了饥荒对旧大陆人类生存的威胁。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美洲和欧洲的经济联系
B.哥伦布彻底解决了亚欧大陆的饥荒问题
C.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新航路的开辟证实了地圆学说
22.
马克思指出:“创造资本关系的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因此,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下列项中不属于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典型途径的是
A.推销国债,提高赋税
B.商业战争,武力征服
C.贩卖奴隶,掠夺殖民地
D.血腥屠戮,资本输出
23.
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A.工业革命兴起B.垄断组织产生
C.海外殖民扩张D.民主制度确立
24.
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进入垄断阶段,“垄断”的本质是
A.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的高度发展
B.生产规模巨大、资本的分散
C.消除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25.
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的是
A.美国经济的崛起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
26.
17世纪,随着美洲种植园经济和金银矿的开发,欧洲国家确立了“非洲服务于美洲的总政策”。材料中所说的“总政策”体现为
A.向美洲倾销廉价商品
B.贩卖黑人奴隶到美洲
C.引进非洲农作物品种
D.向美洲提供生产设备
27.
17世纪中后期英国打败了荷兰。马克思说:“荷兰衰落的历史,就是一部商业资本从属于工业资本的历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中的“工业资本”是指机器大工业确立后的工业资本
②导致荷兰衰落的直接因素是三次英荷战争的失败
③荷兰是一个专营海上转运贸易的商业国,工业基础薄弱
④英国是手工业相对发达的国家,工场手工业是商业贸易的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8.
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欧洲物价在16世纪末上涨的直接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欧洲贵金属大量增加
B.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C.欧洲主要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D.资本主义生产迅速发展
29.
对人类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打开了新旧大陆不知多少世纪的隔绝状态。“这”指的是
A.哥伦布发现美洲
B.郑和下西洋
C.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D.“三角贸易”
30.
西方国家每年举行盛大活动以纪念“哥伦布日”。而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呼吁拉丁美洲人不要庆祝这个节日,称哥伦布1492年的地理大发现带给拉美土著印第安人的是长达150年的“种族屠杀”,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殖民活动给美洲带来灾难
B.加强了世界联系
C.扩展了工业文明
D.冲击了美洲的传统社会
31.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I,1533~1603)曾经同意英格兰海船掠夺加勒比海和中南美洲沿岸城市,引起敌方报复,由此在英吉利海峡发生了一场举世瞩目、激烈壮观的大海战。当时英国船只攻击的主要对象是
A.葡萄牙B.法国C.西班牙D.美国
32.
1851年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革命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包括
A.汽车、远洋轮船B.电灯、发电机
C.蒸汽船、蒸汽机车D.无线电报、电话
33.
“在这两百年(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人首先解决了……的问题,接下来解决了全球商业秩序的问题,而工业革命则是在这两个任务完成之后的事情。”文中省略号部分应该是()
A. 现代企业制度 B. 机器动力来源
C. 资本垄断方式 D. 国内政治体制
34.
18世纪末,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设计了新的筑路方法,用碎石铺路,路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宽阔。后来,这种路便取其设计人的姓,取名为“马卡丹路”,简称“马路”。马路的出现主要是适应了
A.产业变革的需要B.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
C.农业灌溉的需要D.对外殖民扩张的需要
35.
当代法国著名历史学家福柯往其《规训与惩罚》的书中提出,工厂、学校与部队是对人身体规训的三个最重要的空间。那么其中工厂对人身体的规训应该最早起源于()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36.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和布局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正确的描述是()
①工业的布局摆脱了河流的限制
②工业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
③纺织与铁路成为当时领先的二个部门
④出现了一批以化学工业为代表的新兴的工业部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④
37.
“当时,尤其是15世纪,绝大多数人口是自由的自耕农,尽管他们的所有权还隐藏在封建招牌的后面。……在17世纪最后十几年,自耕农即独立农民还比租地农民阶级的人数多。……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灭了。”在英国发生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光荣革命B.工业革命C.圈地运动D.城市化进程

2.选择题(共9题)

3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1.在观察植物和动物细胞临时装片时,我们发现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因为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是由(    )构成的
42.在观察植物和动物细胞临时装片时,我们发现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因为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是由(    )构成的
43.如图,四个完全相同的小球上分别写有:0, {#mathml#}23{#/mathml#} ,﹣5,π四个实数,把它们全部装入一个布袋里,从布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球上的数是无理数的概率为{#blank#}1{#/blank#}.

44.如图,四个完全相同的小球上分别写有:0, {#mathml#}23{#/mathml#} ,﹣5,π四个实数,把它们全部装入一个布袋里,从布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球上的数是无理数的概率为{#blank#}1{#/blank#}.

45.

在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的和等于{#blank#}1{#/blank#}, 整个圆用来表示{#blank#}2{#/blank#}。

46.

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交战双方,同样装备着“坚船利炮”,却以清朝的惨败而告终。它暴露了清朝政治制度的腐朽。清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7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