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492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0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是所有制的单一性……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包括了所有经济部门和领域,其他的所有制形式遭到否定。二是国家直接对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三是始终坚持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不惜牺牲轻工业和农业,以保证重工业发展的高速度。”很明显,苏联的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不可能使苏联经济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

——凤凰网《斯大林模式:苏联强大与衰落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

(1)依据材料一概括斯大林模式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析其弊端。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中国经济发展史》

(2)依据材料二总结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历程。
材料三  1978—2008年,中国用短短的30年实现了一个从颓败到中兴的划时代飞跃,迅速踏上现代化道路。30年,经历了欧洲用两个世纪才完成的同样程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转型;30年,经济保持年均速度近10%的持续高速增长,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电视政论片《解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实现“划时代飞跃”的基本经验。

2.单选题(共12题)

2.
《汉书·食货志》引李悝语:“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亦如之。”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精耕细作
C.脆弱、封闭
D.自给自足
3.
据《宋会要·食货》记载,北宋时长江流域的成都府路、梓州路和两浙路每年上贡的丝绸已达266万多匹,占据全国的三分之二。这说明长江流域
A.丝织技艺水平相对较高
B.受黄道婆纺织术的影响
C.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
4.
《清明上河图》中,多家店铺门前悬挂着形制不一的栀子灯,还有一些店铺前出现了长条形相牌灯箱。这些栀子灯和灯箱既装饰了店铺,又起到了广告的作用。这反映出当时
A.开始出现广告
B.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被打破
C.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D.人们用电灯照明
5.
下表是美国钢铁业统计情况表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人)
78000
27200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下列选项中对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A.重工业发展速度迟滞
B.企业的生存环境有所好转
C.私人垄断时代的到来
D.工厂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
6.
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然而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上学,学习必要的适应社会发展。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民主治政对富有阶级的敌视心理
B.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激烈斗争
D.人文主义对个人素质的强烈关注
7.
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B.各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差异
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8.
火车出现后,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就修建了近万公里的铁路,把各个主要城市连接起来了。这个现象说明
A.人类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修建铁路
B.实现了“要致富先修路”的目标
C.广阔的市场是交通发展的驱动力
D.激烈的市场竞争驱使财阀投资
9.
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三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允许民间办厂的主张被淸政府正式推行带来的影响有
A.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春天
10.
鸦片战争后,质优价廉的洋纱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市场,多数农户由原来的自己植棉、纺织、自用,逐渐变成从市场买进口机纱,织成布匹自用或供给市场。从材料中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A.进口机纱导致“纺”与“织”分离
B.民族纺织工业迅速发展
C.进口机纱导致“织”与“耕”分离
D.传统纺织品完全商品化
11.
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邓小平主持工作,提出了全面整顿的思想
B.“左”倾错误得以根本纠正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D.农村土地关系的根本变化
12.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领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指的是
A.大跃进
B.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设立经济特区
13.
有人在评述苏联改革时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就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从实质上来讲都是由于
A.把重点放在农业改革上
B.把重点放在重工业改革上
C.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