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灵宝市实验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476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10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不同时期经济的发展又呈现不同状态,英国的工业革命不仅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对世界也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农业的改造,也就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转移到工业经济上来。诚然,在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的年代里,土地仍然是英国人的主要资源和财富,然而农业人口的变化早在15世纪开始就悄悄地进行着。。。。
——《欧洲文明扩张史》
材料二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国家内部的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很难称为一个大国,即使称为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方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材料三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1520
1600
1670
170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
占总人口比例
5.25
8.25
13.5
17.0
21.0
27.5
51.0
 
材料四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全世界纪录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材料五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农业人口的变化早在15世纪开始就悄悄地进行着”指的是什么?概括它对英国工业革命的重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的?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化的影响。
(3)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治理环境的措施。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2.单选题(共41题)

2.
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①④②③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④①③②
3.
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
②自耕农经济出现
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
“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徽商的谦虚
B.明清政府对商人的歧视和压制
C.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的虚伪
5.
下列关于唐代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牛耕开始普及全国
②出现结构更完备的曲辕犁
③设置市舶使管理港口贸易
④使用筒车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
《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下图为康熙命画家重新绘制该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
A.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
B.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C.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D.水田耕作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
7.
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
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
C.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
D.这是客观现实的、直接的、真实的反映
8.
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
9.
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①流动人口众多
②制瓷业发达
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
10.
明朝后期,太湖地区出现了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纺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综合分析这些现象,可以直接说明
A.地区性社会分工扩大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手工业生产力提高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11.
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业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白市”、“夜市”和“晓市”,许多交易数额巨大,“动即千万”。本段话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A. 汉代长安
B. 唐代洛阳
C. 北宋东京
D. 元朝大都
12.
央视播出的《乔家大院》展现了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的传奇一生,这一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
①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
②小城镇经济空前繁荣
③政府放弃歧视商人的政策
④专卖制度被废除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
吴江县的盛泽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上述材料说明
A.盛泽镇丝织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明代已开始形成以“市”为标志的商业中心
C.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失效
D.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形成与繁荣
14.
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①农业经营结构发生一定转变②政府重视农业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手工工场兴起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5.
秦入关中之初,实施一种叫“爰田制”的土地制度,将国家控制的“井田”分为公田和私田,并对“井田”征税,又摒弃耕种时“公田优先”的传统,充分考虑田土之美恶、劳逸之均衡、负担之平等,主张“爰田易居”。这反映了“爰田制”的实施
A.是对西周“井田制”的复辟
B.有利于调动耕作者的积极性
C.使秦国土地私有制得以确立
D.大大扩充了秦国的统治疆域
16.
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所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17.
中科院自然科学所研究员宋正海认为,即使郑和航海到达西欧,今日世界历史格局也不会有根本性不同。下列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是小农经济和专制制度
B.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C.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
D.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8.
强调重视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古代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实行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对“重农”政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其根本原因是适应了封建小农经济发展的要求
B.根本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C.其作用是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和巩固封建统治
D.重农的结果是促进了中国古代历朝经济的发展
19.
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20.
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C.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D.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21.
1840年一位英国人说:“关于我们对印度贸易的整个问题是他们是否能用他们的土地产物来偿付我们准备输出的工业品。”由此可以看出英国
A.转移贸易对象
B.要把印度变为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C.认为印度经济水平低,商品输出受影响
D.对印度的贸易出现入超
22.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由工场制到工厂制,再到大企业制度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大机器生产出现的需要
B.科学和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
D.满足市场扩大的不断需求
23.
1913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开始建立生产流水线,12小时28分钟组装一辆汽车。1925年,福特一天能造出9109辆T型车,创造平均10秒一辆的世界纪录。这表明
A.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
B.技术革命促进了生产和管理的科学化
C.生产流水线的出现导致了垄断的产生
D.美国成为以汽车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
24.
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C.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D.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25.
在美国,哥伦布被授予全美洲“移民之父”的尊称,以哥伦布命名的州、城市、乡镇、大专院校、历史景点等达七十多处。哥伦布对美洲的主要贡献是
A.美洲的财富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来源
B.使印第安文化在欧洲文化影响下得到发展
C.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联系在一起
D.把资本主义制度带到美洲促进美洲的开发
26.
下列关于17世纪荷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航运发达,有“海上马车夫”之称B.成为世界范围的商业殖民帝国
C.建立了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殖民地作交流D.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参与竞争
27.
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外国商品输入英国,或英国商品输出到外国,只许用英国船装载或用输入国或输出国的船只装运,否则一律禁止输入英国。”该条例遭到了谁的激烈反对并引发了战争
A.西班牙B.荷兰C.法国D.美国
28.
1602年建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发行股票的公司,政府持有股份,有为战争支付薪水、与外国签订条约、铸造货币、建立殖民地等权利。该公司的历史反映了
A.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B.新航路开辟
C.工业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29.
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
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到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
这种异化在十九世纪晚期表现为
A.资本主义经济完全实行自由竞争与自由贸易
B.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福利政策
C.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
30.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之后,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此,某中学开展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们可以通过以下哪些事实证明他们的观点

①埃克斯穿着人造纤维的衣服去拜访亲友   ②爱丽丝与鲍勃谈恋爱不用面对面地进行
③李克尔梅在飞机上俯瞰美景 ④摩尔根家族开始投资石油工业,获利丰厚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31.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支持
C.突出了企业家们的作用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32.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网上查找资料时找到了下面所示的世界地图,同学们在观察研究后,认为该地图的绘制最早是在(   )
A.14世纪B.15世纪C.16世纪D.17世纪
33.
“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马克思的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
A.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B.殖民活动的进步作用
C.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D.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血腥性质
34.
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包括
A. 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 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 蒸汽锤、铁路设备 D. 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35.
《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一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结合材料知识分析,解决这种状况的根本方法为
A.首先取得民族独立
B.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C.冲破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双重压
D.大力发展经济
36.
如果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的发展,洋务运动可以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
A.有限度地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工业
B.建立起一支近代化的海军
C.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
D.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
37.
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1934年前最高年产量曾达27万吨。但自1934年后年产量显著下降。1947年仅16万吨,1948年跌至13万吨,并被征军用。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艰难、每况愈下的外部原因有
①资金少,技术力量弱,产品竞争力差
②官僚资本压制和国民政府内战政策
③日本的经济掠夺
④美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38.
郑观应曾批评洋务运动:“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这实际是指()
A.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B.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C.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
D.西方国家阻挠中国工业化
39.
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时间
茶叶
生丝
鸦片战争前
5000(年平均值)
5000(年平均值)
1846年
7010
13220
1850年
8919
23040
1854年
14122
62896
 
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0.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是(   )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商品经济开始出现D.资本主义经济出现
41.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42.
下表反映出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特征是
 
1895年
1913年
增长
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
1.7亿
7.7亿
3.3倍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中国出口
0.28亿
1.66亿
8倍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A.中国民族工业的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B.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C.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利用了大量资本
D.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压制

3.选择题(共4题)

43.

It's {#blank#}1{#/blank#}. It lost its way home.


44.

下列关于未成年人行使权利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行使权利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②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行使权利

③公民自由行使权利不受任何限制

④公民行使权利不得损害他人

45.如图所示,分别为汽车甲的位移—时间图象和汽车乙的速度—时间图象,则(    )

46.如图所示,分别为汽车甲的位移—时间图象和汽车乙的速度—时间图象,则(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41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