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是学习、研究经济史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比例的这些变化,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工业方面出现了怎样的新气象?并分析出现这些新气象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比例的这些变化,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工业方面出现了怎样的新气象?并分析出现这些新气象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

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材料二 1978~2006年我国三大产业GDP变化的比较(%)

1955~2000年美国三大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2)据材料二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二,对比中美两国产业结构,指出我国产业结构仍存在的问题。结合材料三,谈谈我们该如何应对。
材料一 《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

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年份 | 国民经济比例(%) | ||
农业 | 轻工业 | 重工业 | |
1960 | 21.8 | 26.1 | 52.1 |
材料二 1978~2006年我国三大产业GDP变化的比较(%)

1955~2000年美国三大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资料2007年国家统计年鉴)(资料《世界经济》编辑部等)
材料三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使主要发达国家相继经历了战后以来规模较大的结构性调整。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美国最先进入以信息产业发展为主导的后工业化发展时期。——马莉莉《战后主要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比较》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当时产业结构的特点(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针对当时的产业结构状况,中央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2)据材料二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二,对比中美两国产业结构,指出我国产业结构仍存在的问题。结合材料三,谈谈我们该如何应对。
2.单选题- (共10题)
3.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
B.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
C.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
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
4.
宪法的内容体现了时代特色,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的发展与变化。下列各项内容选自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国家保护合作社的财产,鼓励、指导和帮助合作社经济的发展”反映的是三大改造 |
B.“农村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组织。现阶段农村人民公社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 |
C.“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反映的是1960年对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 |
D.“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
5.
中共党史专家杨奎松教授认为发动“大跃进”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过强的民族悲情意识;一个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形成这种“民族悲情意识”的主要原因
A.美国政府支持蒋介石政权 |
B.近百年来国家积弱受人欺凌 |
C.中苏关系的公开破裂 |
D.中国的统一大业尚待完成 |
6.
“合作社是大石桥,不会动来不会摇,大家走向幸福路,稳稳当当靠得牢。”此歌谣
A.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
B.表明我国开展了大跃进运动 |
C.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
7.
1960年,***在七千人大会上总结经济困难局面出现的原因时,明确提出了“人祸”的问题。他认为“人祸”不是敌人造成的,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人祸”应是
A.阶级斗争的扩大化导致社会动荡 |
B.经济建设领域的“左”倾指导方针及其实践 |
C.中国和苏联两国关系的不断恶化 |
D.中国在外交领域继续坚持“一边倒”的方针 |
8.
建国以来农村曾盛行两幅春联:“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据此判断两幅春联所处的时期分别是
A.新中国成立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 |
B.土地改革的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
C.新中国成立时期、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时期 |
D.抗日战争胜利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
9.
下表反映了我国20世纪60年代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导致表中所示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的制定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C.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奠定 |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
10.
下列关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评价正确的是
A.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就是否定计划经济 |
B.计划经济在新中国历史上没有合理性 |
C.实行计划经济是执行“左”倾路线 |
D.计划经济是后来经济发展变化的前提 |
11.
改革开放使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下列内容明确体现出打破“所有制崇拜”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中共“十五大”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 |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D.邓小平南方谈话阐释姓“资”还是姓“社”问题 |
12.
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媒体跟踪报道。下列四组文章中发表于这一年的是
A.《东方风来满眼春》、《要搞快一点》、《要敢闯》 |
B.《标准只有一个》、《实践标准与科学预见》 |
C.《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力争高速度》 |
D.《评“左”比右好》、《怎样看待正当的家庭副业?》 |
3.选择题- (共4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