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评估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4637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9/29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祭祀先农和亲耕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周朝。明清两代,成为国家重要的祭祀典礼。每年仲春亥日皇帝率百官到先农坛祭祀先农神并亲耕(称为藉田礼)。在先农神坛祭拜过先农神后,到亲耕田举行亲耕礼。亲耕礼毕后,在观耕台观看王公大臣耕作。
中国古代的《氾胜之书》《齐民要术》《陈敷农书》《王祯农书》《农政全书》统称五大农书,这五大农书是中国现存的古代农学专著中的杰作。农学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取得成就最辉煌的学科之一,和中医学、天文学以及算学并称于世。
材料二 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或雇工。一般租佃关系普遍采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促进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农村经济的特点。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昔者桓公问管仲曰:“寡人请问度地形而为国者,其何如而可?”管仲对曰:“夷吾之所闻,能为霸王者,盖天子圣人也,故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乡山,左右经水若泽。内为落渠之写,因大川而注焉。

——摘编自《管子度地》

材料二 隋唐两朝是史家津津乐道的中国城市发展的黄金时期,雄伟的长安城内外三重城墙,周回八十余里,相当于今天西安城的九倍还多。宫殿、官署都被围在宫城和皇城的高墙之中,坊区排列纵横有序,被南北十四条大街和东西十一条大街分割成棋盘状,市区则被固定在东西两区,有墙隔断,与坊区分开。按规定,坊区是居住区,市区为商业区,一切商业活动都规定在市区进行。

——摘自《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城墙》

材料三 江南地区自唐宋时代开始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明中叶以后,当地传统市镇的军事及行政机能渐趋退化,商业机能日渐凸现,其规模和数量远超过宋代。至盛清时代,市镇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市镇和农村之间逐渐形成一种生产与贸易的连锁体,构成市镇网络。

——摘编自《明清江南市镇与农村关系史研究概说》

(1)根据材料一,指出管仲论述的主题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城市分布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长安城的布局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古代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3.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ニ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国。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2.单选题(共20题)

4.
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
20以下
24
17.3%
20~130
103
74.1%
131~300
10
7.2%
300以上
2
1.4%
小计
139
100%
 
A.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B.自耕农经济盛行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5.
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的萌芽D.商业经济的发展
6.
明朝商人黄汴对苏州市场有这样一段记载:“苏州聚货缎匹外,难以尽述,凡人一身诸行日用物品,从其所欲皆有。”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
B.地域性商帮开始出现
C.区域长途贩运兴盛
D.城市商业发展繁荣
7.
《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这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
A.精耕细作的特点
B.男耕女织的生产形式
C.自给自足的特征
D.租佃式的经营方式
8.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中实际包含着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致命因素”,这是因为自然经济
A.完全排斥商品市场的存在
B.自给自足的特性不利于商品交换
C.导致出现大量自由劳动力
D.自身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经济形态
9.
朱元璋认为元末商税太重,改二十取一为三十税一,并扩大免税范围。明中叶以后又推行了两项政策,一是取消轮班匠制度,二是推行“一条鞭法”,前者使工商业者的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减轻,后者则使那些“操赀无算”的富商大贾“亦以无田而免差”。上述政策的实行导致的主要结果是
A.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B.“重农抑商”政策被抛弃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工商皆本”的思想被社会接受
10.
公元前594年,鲁国进行税制改革,其措施被史学界称为“初税亩”。“初税亩”的含义是
A.最先改变了按亩纳税的惯例
B.最先实行按亩纳税的办法
C.是古代中国征收土地税的开端
D.是古代中国税收制度的开端
11.
宋高宗曾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用旧法,以招徕远人,埠通货徭。”这主要体现了南宋时
A.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B.经济活动转向海外
C.发展经济商业立国
D.实施鼓励移民之法
12.
宋真宗时因“京师衢巷狭隘”,加以开广。由于店铺开设越来越多,有的店铺连通衢大道也要侵占一番,因而到宋徽宗时候,不得不征收“侵街房廊钱”。这反映出当时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C.城市中坊市界限被打破
D.官府不再监管市的交易
13.
据《耒耜经》记载:“辕之上又有如槽形,亦如箭焉,刻为级,前高而后庳(低),所以进退为评。”材料记载的耕作工具被称为
A.耦犁B.耧车C.翻车D.曲辕犁
14.
据记续载,宋代时,“陈、许、颖、亳等州,止因去秋一次水灾,(农户)遂致骨肉相食,积尸满野”。这说明小农经济
A.具有保守性
B.缺少防灾意识
C.具有脆弱性
D.有自给自足性
15.
唐人《茶瓯》诗云:“邢客与越人,皆能造兹(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该诗歌描述的对象是
A.越窑白瓷和邢窑青瓷
B.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
C.越窑青瓷和邢窑粉彩瓷
D.越窑粉彩瓷和邢窑青瓷
16.
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作“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 政府轻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
B. 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
C. 手工业品的质量难以提高
D. 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17.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尖锐的挑战,“工商皆本”的学说被广泛提出。促使社会上出现这一思想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 对外贸易相当发达
C.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18.
位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好墓,出土的随葬品数量巨大,种类丰富,充分反映了商代手工业制造水平。下列文物应该出土于该墓葬的是
A.
B.
C.
D.
19.
明代后期,有学者谓:江南一带,以前“四民各有定业,百姓安于农亩,无有他志……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这一现象反映了
A.士、农、工、商结构被彻底打破
B.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C.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人们的观念
D.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20.
商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有“商葩翼翼,四方之极”之称。与这种繁荣景象相关因素是
A.产生职业商人B.私商成为商人主体
C.集镇夜市兴旺D.形成大的商帮
21.
乾隆年间,“闽省客商赴浙江湖州一带买丝,用银三四十万至四五十万不等;至于广(今广东地区,下同)商买丝银两动至百万,少亦不下八九十万两;此外苏杭……商人贩入广省尚不知凡几”。这表明
①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②广东商人比福建商人资金雄厚
③苏杭是丝织品的主要产地
④对外贸易使广东商人生意兴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2.
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工商业市镇,明代达到316个,清代(鸦片战争前)增加到479个。就明清时期而言,这些工商业市镇
A.位于经济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B.严格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度
C.已开始流通世界上最早的纸币D.表明资本主义萌芽在我国出现
23.
“明代‘海禁’政策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抗倭的体现。”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
A.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
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
C.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3.选择题(共3题)

24.下列成语中涉及的两个变量呈正相关关系的个数为(    )

①名师出高徒;②登高望远;③水涨船高;④博学多才;⑤拔苗助长;⑥高瞻远瞩;⑦熟能生巧;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5.下列成语中涉及的两个变量呈正相关关系的个数为(    )

①名师出高徒;②登高望远;③水涨船高;④博学多才;⑤拔苗助长;⑥高瞻远瞩;⑦熟能生巧;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6.下列成语中涉及的两个变量呈正相关关系的个数为(    )

①名师出高徒;②登高望远;③水涨船高;④博学多才;⑤拔苗助长;⑥高瞻远瞩;⑦熟能生巧;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