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8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1789年关税法》,对所有进口货物征收关税。1812年,英美战争爆发,美国将关税税率提高了一倍,为20%左右。在1816年通过的新关税法中,将关税税率提高到35%左右,到1820年,美国制成品的平均关税水平达到40%。南北战争结束后,代表北方工业利益集团的共和党连续执政,高关税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在美国得以延续,并成为美国基本国策。进入20世纪,美国短暂降低过关税,但由于一战和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再度增加了整体关税。1930年通过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令美国平均关税税率从38%上升至48%。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实施以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基础的贸易自由化策略,但贸易保护主义却从未消失。除关税外,还有各种非关税壁垒,例如资源出口约束、进口产品配额、产品保护和补贴。同时,各种临时性、制裁性和报复性关税等单边贸易制裁手段开始使用,《1974年贸易法》中的301条款就是重要武器。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欧共体和日本采取了多种贸易保护措施。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数控机床和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产业崛起,里根政府通过惩罚性关税、汇率、进口限制等多维手段打击对手,并通过《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增加“超级301”“特别301”条款。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在寻求国际多边合作基础上,运用单边主义对本国产业实施强制保护。小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时期,中国还成为美国保护政策的矛头所向。特朗普上任后,将贸易战枪口对准中国,企图通过多种贸易保护手段遏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例如,针对中兴通讯的禁令试图以技术封锁打击中国5G产业的崛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加入WTO后调低关税的原因
材料一 178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1789年关税法》,对所有进口货物征收关税。1812年,英美战争爆发,美国将关税税率提高了一倍,为20%左右。在1816年通过的新关税法中,将关税税率提高到35%左右,到1820年,美国制成品的平均关税水平达到40%。南北战争结束后,代表北方工业利益集团的共和党连续执政,高关税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在美国得以延续,并成为美国基本国策。进入20世纪,美国短暂降低过关税,但由于一战和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再度增加了整体关税。1930年通过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令美国平均关税税率从38%上升至48%。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实施以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基础的贸易自由化策略,但贸易保护主义却从未消失。除关税外,还有各种非关税壁垒,例如资源出口约束、进口产品配额、产品保护和补贴。同时,各种临时性、制裁性和报复性关税等单边贸易制裁手段开始使用,《1974年贸易法》中的301条款就是重要武器。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欧共体和日本采取了多种贸易保护措施。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数控机床和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产业崛起,里根政府通过惩罚性关税、汇率、进口限制等多维手段打击对手,并通过《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增加“超级301”“特别301”条款。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在寻求国际多边合作基础上,运用单边主义对本国产业实施强制保护。小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时期,中国还成为美国保护政策的矛头所向。特朗普上任后,将贸易战枪口对准中国,企图通过多种贸易保护手段遏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例如,针对中兴通讯的禁令试图以技术封锁打击中国5G产业的崛起。
——摘编自陈树志《美国贸易保护政策促进经济崛起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材料三 我国自2002年起逐年调低进口关税。2002年大幅调低了5300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2005年降税涉及900多种商品,这是我国履行义务的最后一次大范围降税;此后的几次降税涉及商品范围有限,对关税总水平的影响均不大。2006年7月1日,我国降低了小轿车等42种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税率,最终完成了汽车及其零部件的降税义务,我国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税率分别由“入世”前的70%—80%和18%—65%降至25%和10%。——摘编自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大阶段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异同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加入WTO后调低关税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成立以后,货币制度混乱,货币种类繁多,铜币贬值,地方钞券滥发无度。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内通货紧缩,货物滞销。1935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实施法币改革,这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事件。法币改革标志着中国的货币制度完成了由银本位货币制度向纸币制度的转变。法币的出现,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货币支撑,对民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是国民政府利用货币发行权的集中,加强了金融垄断;又以法币系拥有法偿资格的不兑现纸币,而用膨胀发行办法填补财政赤字,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成为后来国民经济崩溃的重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罗斯福新政能够顺利推行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美苏贸易为例,简要说明世界性经济危机与苏联工业化建设的关系。
材料一 民国成立以后,货币制度混乱,货币种类繁多,铜币贬值,地方钞券滥发无度。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内通货紧缩,货物滞销。1935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实施法币改革,这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事件。法币改革标志着中国的货币制度完成了由银本位货币制度向纸币制度的转变。法币的出现,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货币支撑,对民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是国民政府利用货币发行权的集中,加强了金融垄断;又以法币系拥有法偿资格的不兑现纸币,而用膨胀发行办法填补财政赤字,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成为后来国民经济崩溃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罗斯福创建了一批政府机构——证券交易委员会、联邦通信委员会、工程进度管理署、公共工程管理署等,所有这些机构要花费大量美金,也让政府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依靠“税收和花销”。罗斯福的对手们认为他急于把社会主义引入美国,然而罗斯福认为他正在拯救资本主义和民主。罗斯福依靠由许多年轻聪明的常春藤名校毕业生组成的“智囊团”,来入驻这些新成立的机构。罗斯福认为自己在从事一项“大胆的实验”,并坦率地承认他的一些想法不会生效,但是他让美国人相信“不朽的但丁告诉我们,热心人和冷血人的罪孽是不同的”。——摘编自《美国通史》
材料三 到1932年,苏联完成了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先后建成了一批大型重化工业企业。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成为西方技术和机器设备的最大买主。1929—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据统计,1931年苏联购买的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出口总量的50﹪,1929年美国所需的锰矿有一半以上是苏联进口的,还大量购买苏联的锯材、羊毛、小麦等商品。斯大林认为苏联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援助下建立的,因此与美国建立正常的贸易关系已成为苏联的迫切任务。——摘编自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的背景及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罗斯福新政能够顺利推行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美苏贸易为例,简要说明世界性经济危机与苏联工业化建设的关系。
2.单选题- (共5题)
3.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对经济的干预或减少干预的根本出发点
A.减轻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 |
B.缓和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
C.扩大内需以刺激产品消费 |
D.保证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
4.
传统制造业曾被认为是“夕阳产业”。但国际金融危机后,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经济发展成为多国的国策。美国正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德国提出“德国工业4.0”战略目标,中国也将“中国制造2025”定位在战略层级。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新经济发展模式取代传统经济 |
B.新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全球竞争 |
C.国家干预政策已占据主导地位 |
D.世界各国跨入到知识经济时期 |
5.
1933年7月,罗斯福在致伦敦国际经济会议的电报中声明,反对恢复金本位制,坚持美元贬值的货币政策。对于美国的上述政策,认识正确的是
A.罗斯福为稳定国际金融形势做出了贡献 |
B.标志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扩展到金融领域 |
C.美国的政策加剧了经济危机的严重后果 |
D.为战后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了基础 |
6.
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
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
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