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2同步测试题 专题1 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4584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3/5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大约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了棉花种植。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自汉至唐,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区有零星种植。南宋末,长江流域植棉渐广。元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海南岛的技术,改造织机,使这里迅速成为棉纺织中心,“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元明时,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棉花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说明我国古代衣料来源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南方经济的特点。这能否说明当时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为什么?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明时期棉花成为中国纺织业主要原料的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传》

材料二 通邑大都酤(买卖)一岁千酿……其帛絮细布千钧(《说文》:钧,三十斤也),文采千匹,答布皮革千石。

——《汉书·货殖列传》

材料三 及汉通西域,中国的丝绸,大量地运到中亚乃至地中海沿岸一带,成为国际市场上最著名的商品。中国的商人,并因此而有“丝绸人”之称。

——翦伯赞《秦汉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三服官”“三工官”和“东西织室”的手工业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生产经营的特点。
(2)据材料二、三,概括汉代纺织业繁荣与发展的表现。
(3)有观点认为:女性是汉代纺织业的主要劳动力,但“女性的劳动成果却被想当然的排除在经济学家的价值计算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2.单选题(共13题)

3.
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
A.手工工厂普遍建立起来
B.农业生产地位下降
C.手工业实现专业化生产
D.农工商业协调发展
4.
中国古代某装置“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该装置主要应用于
A.灌溉
B.冶金
C.纺织
D.制瓷
5.
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了一项手工业产品的相关制作信息,“钵以粗泥造”“火以十二时辰为足”“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焉”。该手工业产品是
A.青铜器
B.陶器
C.铁器
D.瓷器
6.
济南洛庄汉墓遗址发掘当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下图所列文物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A.图1铁兵器
B.图2陶罐
C.图3青花瓷
D.图4铜壶
7.
《太平御览》记载了为诸葛亮造三千口刀(时称“神刀”)的蒲元,他已经能够鉴别取自不同江河的水,由于水质不同具有不同的淬火能力。据此可知当时
A. 淬火工艺只有少部分人掌握
B. 三国时期的手工业实行官营
C. 水质对兵器质量有绝对影响
D. 对淬火冶炼规律有较深认识
8.
《康熙江西志》对景德镇御窑的生产有如下记载,“工匠自洗补至入窑,必看坯胎堪否,然后盖匣封固,起火烧造。如绘画中小器,亦须细看,上下四周,有无疵缪,必体质完美,方可入窑。不然,则徒劳罔功矣。”该记载内容主要反映出
A.制瓷工匠工作异常辛苦,常徒劳罔功B.景德镇瓷器工艺先进,产品精湛完美
C.瓷器烧制过程工序复杂,技术难操控D.工匠制作瓷器时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9.
“绢帛绫绸叠满箱,将来裁剪做衣裳。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明邝璠的《剪制》诗句反映民间手工产品主要用于
A.出售赢利B.自我消费C.向政府交纳赋税D.捐赠礼品
10.
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作“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 政府轻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
B. 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
C. 手工业品的质量难以提高
D. 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11.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D.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12.
“订烧瓷”系指外国客商根据本国需要前来中国订制的瓷器。下图为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786年在中国定制的五彩咖啡壶设计图稿。这反映出
A.中国瓷器逐渐融入世界贸易网络
B.订制瓷器是为迎合欧洲皇室的需要
C.“订烧瓷”成为中西贸易主体
D.外销成为制瓷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13.
电影《十二生肖》中的兽首铜像是在乾隆帝时期由宫廷工匠们精心制作的,铸工精整,清晰逼真,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这说明当时
A.“工官”仍代表手工业的较高技术水平
B.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D.冶铜业一直由官府垄断
14.
在今天的收藏领域,官窑瓷器比民窑瓷器更受青睐,拍卖价格也更高。这主要是因为官窑产品(  )
A.年代久远B.存世量大C.造型别致D.工艺高超
15.
《汉书·贡禹传》载:“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盛衣物或饭食等的方形竹器),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材料反映汉代
A.官营纺织业技术水平高超
B.政府鼓励民营手工业发展
C.官营纺织业规模大、耗资多
D.手工业产品大量投放市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