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西方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伯里克利削减了贵族会议和执政官的权力。为了保证一般公民都能担任国家公职,伯里克利制定了公职津贴制,规定除大将军外,所有担任公职的人员每日都可得到政府的津贴。雅典的公民因此都不拒绝担任公职了,而且把担任公职当作一种荣誉,谁要是一生中什么公职也没有担任过,谁就将被认作是懒汉和没有出息的人,那可是一生的耻辱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雅典民主政治是不是所有人都享有民主权利?请说明理由。
(2)这种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什么?有何进步性?
材料二: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4)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在版图上有何共同点?
材料三: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6)材料四表明中古西欧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一:伯里克利削减了贵族会议和执政官的权力。为了保证一般公民都能担任国家公职,伯里克利制定了公职津贴制,规定除大将军外,所有担任公职的人员每日都可得到政府的津贴。雅典的公民因此都不拒绝担任公职了,而且把担任公职当作一种荣誉,谁要是一生中什么公职也没有担任过,谁就将被认作是懒汉和没有出息的人,那可是一生的耻辱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雅典民主政治是不是所有人都享有民主权利?请说明理由。
(2)这种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什么?有何进步性?
材料二: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4)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在版图上有何共同点?
材料三: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5)西欧城市为自治而斗争的常用手段有哪些?西欧城市基本居民有哪些?(6)材料四表明中古西欧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有什么历史意义?
2.
改革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它与历史的发展相始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646年,日本国内出现了统治危机。日本孝德天皇任用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促进了日本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为其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灭亡后,拜占庭帝国依然保持它的繁荣。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西征,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加速了帝国统治危机,拜占庭帝国陶醉已有的辉煌,不屑学习和其它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最终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社会改革。请简述政治改革措施和经济改革的措施。
(2)根据料材二,面对统治危机,拜占庭帝国采取了怎样的政策?结果如何?
(3)想一想:对待先进的文明,日本与拜占庭帝国各持何种态度?
(4)综合以上材料,我们能从改革中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646年,日本国内出现了统治危机。日本孝德天皇任用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促进了日本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为其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灭亡后,拜占庭帝国依然保持它的繁荣。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西征,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加速了帝国统治危机,拜占庭帝国陶醉已有的辉煌,不屑学习和其它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最终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社会改革。请简述政治改革措施和经济改革的措施。
(2)根据料材二,面对统治危机,拜占庭帝国采取了怎样的政策?结果如何?
(3)想一想:对待先进的文明,日本与拜占庭帝国各持何种态度?
(4)综合以上材料,我们能从改革中得到什么启示?
3.
法制建设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中的石柱记载了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一部法典。它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把奴隶看做主人的工具和财产,不属于人的范围,因而不予保护。如: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拐带、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处以死刑等。
材料三 “皇帝一生都在征服。如意大利,北非,西班牙…但他对历史的最大贡献却显然不在征战本身,是《民法大典》使他著称于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部法典的名称。它的历史价值何在?
(2)《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的成文法,它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中的皇帝是谁?使他著称于世的重要法律文献是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文献。
(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人类法制建设的一个什么趋势?
材料一

图中的石柱记载了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一部法典。它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把奴隶看做主人的工具和财产,不属于人的范围,因而不予保护。如: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拐带、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处以死刑等。
——摘编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公元前五世纪时,罗马的法律还是习惯法,它的解释权操控在贵族法官手里。法官利用这个权利为贵族谋利益。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长期的斗争,于公元前449年迫使贵族成立十人委员会(十人团)制定和公布了成文法。因这个文法刻在十二块牌子(铜表)上而得名。材料三 “皇帝一生都在征服。如意大利,北非,西班牙…但他对历史的最大贡献却显然不在征战本身,是《民法大典》使他著称于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部法典的名称。它的历史价值何在?
(2)《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的成文法,它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中的皇帝是谁?使他著称于世的重要法律文献是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文献。
(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人类法制建设的一个什么趋势?
2.选择题- (共20题)
4.
“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将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別强调奴隶必须听从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材料主要表明该法典颁布的目的是( )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B.维护奴隶的利益 |
C.维护奴隶制度,稳固社会秩序 | D.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
11.
古希腊文明翻开了欧洲文明史的第一页,古罗马历史则展现了欧洲上古时代的文明与辉煌。下列有关古希腊、古罗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公元前5世纪,斯巴达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 |
B.公元前27年,屋大维实行元首制,罗马进入帝国时期 |
C.盲诗人格列高利编著了《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长诗 |
D.公元前4世纪,伯里克利建立了横跨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
13.
“法治”是现代社会稳步发展的前提。早在古代社会,各国就制定了法律加强法制建设。以下法律是罗马共和国时期制定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 |
B.《十二铜表法》 |
C.《查上丁尼法典》 |
D.《罗马民法大全》 |
14.
庄园是构成中世纪西欧社会的一个最基本单位。如果佃户消极怠工、不能完成劳役或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租税等,有权处罚这些侵犯领主利益行为的机构是
A.御史大夫 |
B.庄园法庭 |
C.封建领主 |
D.公民大会 |
15.
古罗马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在长期司法实践中,罗马人认识到外来民族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新的法律—万民法。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该法律体系的是( )
A.贵族垄断立法权 |
B.具有灵活性和实效性 |
C.广泛借鉴外邦人的法规 |
D.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
16.
伯利克里统治期间,雅典举行公民大会。10岁男孩哈里斯家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结了婚的哥哥、嫁出去的姐姐和一名男仆。根据当时的民主制度,可以参加会议的人数有
A.8人 |
B.6人 |
C.5人 |
D.3人 |
17.
英国诗人雪莱说:“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之根都在希腊,古希腊文明回声的最强音,是世界许多民族每天都在运用的语言文字。”这句话的含义是
A.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 |
B.古代希腊人是欧洲人的祖先 |
C.古代希腊是一切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
D.希腊文明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源 |
18.
亚历山大的东征,从西方到东方,从希腊到印度,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直到今天,他的名字还被很多人传颂,这是因为东征和帝国的建立
A.使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
B.削弱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 |
C.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
19.
“按照规定,被封予土地的贵族,必须对封主宣誓效忠,为他们服骑兵役。封臣如不履行义务,封主则有权收回封地。”这样的社会关系存在于( )
A.中世纪的欧洲 | B.大化革新后的日本 |
C.古代印度 | D.古代希腊 |
20.
中世纪的西欧出现了许多教师私人办的大学,巴黎的教师们自发组织了教师行会,开创“教授治校”的先河,这一时期大学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西欧城市复兴,工商业迅速发展 | B.社会经济日益复杂,增强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求 |
C.封建统治者和教会对教育的支持 | D.学校实行自治制度,完全摆脱了基督教会束缚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