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后来文明中心又转移到希腊半岛,出现迈锡尼文明。爱琴文明晚于苏美尔文明和古埃及文明,但早于欧洲其他任何古文明,是迄今发现的欧洲最古老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爱琴文明”属于什么文明类型?
材料二: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2)概括材料二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
材料三:(执政官)从候选人中抽签决定,候选资格无任何财产、等级和资历的限制。其他各级官职和五百人会议成员则在各选区合格公民中直接抽签产生……贵族会议丧失一切政治权利,只处理与宗教有关的事物。公民大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允许公民就任何问题自由发言(无论违法与否)。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都不能离开公民大会擅自决定任何政务大事。
(3)结合材料三所述,归纳总结伯里克利改革的主要内容。
材料四:评价希腊,不应看它哪些没有做到,而应看它做了什么。自由探索的精神,民主政体的理论与实践,多种形式的艺术、文学和哲学思想。对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心的强调——所有这些构成了希腊留给人类的光辉遗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民主政治方面,雅典“哪些没有做到”?
材料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后来文明中心又转移到希腊半岛,出现迈锡尼文明。爱琴文明晚于苏美尔文明和古埃及文明,但早于欧洲其他任何古文明,是迄今发现的欧洲最古老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爱琴文明”属于什么文明类型?
材料二: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2)概括材料二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
材料三:(执政官)从候选人中抽签决定,候选资格无任何财产、等级和资历的限制。其他各级官职和五百人会议成员则在各选区合格公民中直接抽签产生……贵族会议丧失一切政治权利,只处理与宗教有关的事物。公民大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允许公民就任何问题自由发言(无论违法与否)。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都不能离开公民大会擅自决定任何政务大事。
(3)结合材料三所述,归纳总结伯里克利改革的主要内容。
材料四:评价希腊,不应看它哪些没有做到,而应看它做了什么。自由探索的精神,民主政体的理论与实践,多种形式的艺术、文学和哲学思想。对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心的强调——所有这些构成了希腊留给人类的光辉遗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民主政治方面,雅典“哪些没有做到”?
2.选择题- (共44题)
2.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重新出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罗马法有完整的体系 | B.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法律产生重要影响 |
C.罗马法只适用于古罗马社会 | D.罗马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
3.
6世纪中叶,查士丁尼大帝主持编纂《罗马民法大全》期间,重金悬赏各地法学家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最有可能被采纳的是
A.甲上书皇帝废除奴隶制 | B.乙呈献据称是共和国时期颁发的《十二铜表法》 |
C.丙提出罗马法律不适用于外邦人 | D.丁建议政府保护自由民的财产不受侵犯 |
4.
“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拜占庭帝国以其保存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作为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和保存者,加之位于亚欧两洲交界处的优越地理位置,拜占庭保持了帝国的稳定与繁荣。当时的西欧人为拜占庭有如此壮丽的城市而倍感惊讶,他们认为这就是天堂!”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拜占庭帝国是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和保存者 |
B.拜占庭帝国的稳定与繁荣是因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 |
C.西欧人攻占了拜占庭,使其灭亡 |
D.希腊罗马文化通过拜占庭对外传播 |
5.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真正具有创造力。”据材料,拜占庭帝国灭亡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A.骄傲自满使国家落后 | B.穷兵黩武耗尽财力 |
C.故步自封,缺乏创新使国家落后 | D.一个国家必须保持过去的势力和荣誉 |
6.
下面图片再现了中华文明对日本文化产生的重大影响,依据图片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①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吸纳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国家;
②日本的服饰、建筑和书法深受中国的影响;
③日本传统文化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
④反映了大化改新带给日本繁荣

①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吸纳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国家;
②日本的服饰、建筑和书法深受中国的影响;
③日本传统文化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
④反映了大化改新带给日本繁荣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7.
830年,哈里发为延揽翻译人才,哈里发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这段材料最准确地反映了
A.阿拉伯人取得突出的文学成就 | B.阿拉伯的伊斯兰教向世界各地传播 |
C.阿拉伯人成为沟通东西文化的角色 | D.阿拉伯保存了大量世界各地的文化 |
8.
一本历史书中对阿拉伯帝国有以下描述:“这帝国盛行伊斯兰教,商人拥有能在逆风中航行的商船,从印度输入米、棉及蔗糖,从唐帝国进口丝绸,首都巴格达因此成为当时世界重要的大都会。”据材料说明
①阿拉伯帝国崇拜伊斯兰教
②阿拉伯对外贸易发达
③阿拉伯帝国首都是当时最大的都会
④阿拉伯帝国主要从事进口贸易
①阿拉伯帝国崇拜伊斯兰教
②阿拉伯对外贸易发达
③阿拉伯帝国首都是当时最大的都会
④阿拉伯帝国主要从事进口贸易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④ | D.③④ |
9.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据材料,西欧城市有怎样的特点
①人口少
②贸易量小
③拥有大学
④享有自治权、有日益增长的新生政治力量
①人口少
②贸易量小
③拥有大学
④享有自治权、有日益增长的新生政治力量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10.
据历史文献提供的数字估算,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屠杀的平民多达25万人。另外,波斯帝国战败投降后,亚历山大仍然纵兵烧杀抢掠,将富丽堂皇的波斯宫殿付之一炬。最后掳走的黄金数量惊人,需要5000头骆驼和2万头骡子驮运。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源于战争 | B.亚历山大东征是一场对外掠夺扩张的侵略战争 |
C.战争使文明消亡 | D.暴力冲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
12.
“教堂中信众们虔诚地歌颂上帝,罗密欧却想着如何利用向领主借来的犁栽种春麦,增加收获,好应付领主的需索以及一家嗷嗷待哺的老小。”以上所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A.古希腊 | B.古代埃及 | C.西罗马帝国 | D.法兰克王国 |
13.
关于下图《西欧封建等级示意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帝王是大封建主的封君,而大封建主又是小封建主的封君 |
B.封君与封臣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
C.封臣必须为封君提供兵役、金钱和劳役等 |
D.小封建主无效忠于帝王的义务 |
14.
关于下面三个地方所涉及的宗教,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们涉及的宗教都产生于亚洲
②它们涉及的宗教都因社会矛盾尖锐而产生的
③它们涉及的宗教都一开始被统治者所利用
④它们涉及的宗教都宣扬服从神的思想

①它们涉及的宗教都产生于亚洲
②它们涉及的宗教都因社会矛盾尖锐而产生的
③它们涉及的宗教都一开始被统治者所利用
④它们涉及的宗教都宣扬服从神的思想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5.
近代翻译家严复在《财富》一书中把“feudalism”翻译为“拂特之制”,进而解释为“顾分土因而分民,于是乎有拂特之俗。……用拂特之制,民往往知有主而不必知有王。故地大民众者,王力不足以御临之地。”文中的“拂特之制”是指
A.雅典民主制 | B.罗马民主制 | C.封君封臣制 | D.欧洲庄园制 |
16.
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有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案例说明庄园法庭
①有专门的工作人员
②惩罚违法的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
③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④维护了领主利益
①有专门的工作人员
②惩罚违法的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
③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④维护了领主利益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④ | D.②③④ |
17.
经济学家托尼曾经估算,“农民每交给领主1个便士,就往自己口袋放进6个便士。”很显然,如果没有庄园法对农民的保护,这是很难做到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以上材料说明庄园法庭存在的积极意义是
A.庄园法庭主要保护的是农民的利益 | B.庄园法庭主要保护的是领主的利益 |
C.庄园法庭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 D.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
18.
13、14和15世纪的英国主教在牛津或者剑桥受过教育的比例分别为50%、70%和90%左右。这从侧面说明了
A.教师行会的成立对大学诞生的作用 | B.大学得到教会的支持 |
C.牛津大学比剑桥大学建立得更早 | D.中世纪大学都由教会主办和控制 |
19.
普罗塔格拉宣称,宙斯分配人以政治技术,但政治与别的技术不同,不是分配给个别的人,如使这个人会做鞋,那个人会种植等等,而是平均地分配给每一个人。苏格拉底则认为,既然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同样,治理国家也需要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可见,两人争执的焦点,是城邦政治决策应当遵循
A.全体公民意见还是多数人意见 | B.神的旨意还是城邦公共利益 |
C.城邦利益至上还是思想自由 | D.多数人意见还是以精英治国 |
20.
“尼罗河平缓的水流使得北上的航行变得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显得毫不费力。这样,埃及人就拥有了一条宝贵而又可靠的交通运输线,它促进了整个流域的统一。”材料说明了
①尼罗河为古埃及提供了充沛的水源
②尼罗河为古埃及提供肥沃的土壤
③尼罗河为古埃及提供航运
④尼罗河有利于古埃及的统一
①尼罗河为古埃及提供了充沛的水源
②尼罗河为古埃及提供肥沃的土壤
③尼罗河为古埃及提供航运
④尼罗河有利于古埃及的统一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21.
著名的埃及胡夫金字塔上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这说明法老修建金字塔的目的是
A.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 |
B.法老为了诅咒后来人 |
C.法老具有预知未来的能力 |
D.法老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及与天上神灵的密切联系 |
22.
有人作了实验:取一定量的沙土从上到下慢慢地倒在地上,直到沙土不能再堆积为止,最后必然形成一个圆锥形的土堆,如果把圆锥切成一个四面体,则四个边面以51°52′的倾角向上倾斜。而金字塔的四个边向上倾斜的正是这一角度,这说明
A.金字塔的设计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 B.金字塔是外星人设计的 |
C.金字塔是用沙土建筑 | D.古埃及人具有丰富的化学知识 |
23.
《汉谟拉比法典》中:“如果一自由民的房屋失火,另一前去灭火的自由民瞅见房屋主人的财产,并将它占为己有,这人应被扔进火中。”“如果一自由民弄瞎一自由民的眼睛,他应将自己的眼睛弄瞎。如果奴隶主弄瞎了奴隶的眼睛,只要付一定数量的钱就可了事。”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法典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 B.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
C.法典存在同态复仇现象 | D.法典注重维护社会公平 |
24.
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 “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娶通亲,飞伏异路;内外宗枝姻媾不杂。”依据材料,种姓制度的特点有
①界限森严
②职业世袭
③种姓间通婚
④种姓内婚
①界限森严
②职业世袭
③种姓间通婚
④种姓内婚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③ | D.①②④ |
26.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它和其他的所有文明一样,大量借用过去的文明——如中东文明。不过,希腊人所借用的,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的特征。”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希腊文明是中东文明、埃及文明、西亚文明的综合体 |
B.希腊文明是希腊人自创的文明 |
C.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都吸收了希腊的文明 |
D.希腊文明吸纳、借鉴了其他地区的文明,也保留了自己特点 |
27.
西欧中世纪大学里的学生和老师大多是外来人口,几乎不享有城镇的任何政治和民事权利,他们组成“同乡会”或行会,借此享有一些保护性特权,如免税收、免兵役、免受普通法院管辖等。材料强调了“同乡会”或行会
A.维护学生和老师的权益 |
B.联络同乡之间的友谊 |
C.开展同行间的学术交流 |
D.完全脱离教会的控制 |
28.
罗马教皇利奥三世曾在教堂安放了一幅画,描写圣彼得正把披风送给教皇,把旗帜送给国王,画上写着:“圣彼得把生命赐给教皇利奥,把胜利赠给皇帝查理!”这句话反映了
A.王权凌驾于教权之上 |
B.教权与王权彼此利用,相互依存 |
C.教权与王权互相争斗 |
D.教权完全控制王权 |
30.
779年,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规定,缴纳什一税是每个法兰克王国居民的义务(所征实物)分为大什一税(粮食)小什一税(蔬菜水果)血什一税(牲畜)等,税额往往超过纳税人收入的1/10,负担主要落在农民身上。上述材料无法提取的信息是
A.查理大帝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 |
B.什一税最终以货币的形式缴纳 |
C.中世纪西欧农民负担十分沉重 |
D.宗教对西欧农民产生了重要影响 |
31.
大化五年(649年),孝德天皇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并建立“置八省百官”的中央机构和地方行政机构(国、郡、里)。材料中涉及的改革措施与作用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编订律令法典,作为治国的基础 |
B.土地收归国有,使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
C.改革行政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
D.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促进了日本进步发展 |
32.
《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罚、租佃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上述材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是
A.内容全面 |
B.思想落后 |
C.传播广泛 |
D.影响深远 |
33.
每个佃户须为自己分得的份地,付出一定租金和税款。在一年中有半年时间须为领主工作,还要向领主缴纳各种捐税,虽然领主和佃户属于分隔很大的社会阶级,但是他们都是基督徒。遇到基督盛会,特别是圣诞节和复活节,所有居民都要到教堂聚会。上述场景发生在
A.古希腊城邦 |
B.古罗马城邦 |
C.中古西欧庄园 |
D.中古日本庄园 |
34.
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
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
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域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代 |
D.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
35.
历史学家马世力指出:“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据此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
A.满足人民所需的契约自由 |
B.符合尚法治的价值和法律精神 |
C.巩固皇权,维护国家安定 |
D.教化帝国民众,人人安分守法 |
36.
若你是秦朝丞相,当与同时期的罗马元老院成员相遇时,在治国原则上的最大分歧是
A.“秦法”与《十二铜表法》 |
B.“郡县制”与“元首制” |
C.“禅让商议”与“公民大会” |
D.“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 |
38.
(题文)《剑桥古代史》对古代雅典有这样的描述:“(雅典公民)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穿波斯的拖鞋,睡爱尔兰的床……”这表明( )
A.雅典物产丰富人民富足 | B.雅典海外贸易非常发达 |
C.雅典是当时地中海霸主 | D.雅典人充当了海盗角色 |
39.
下面是小历同学在读史活动中摘抄的有关“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帝国起源于地中海区域 |
B.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 |
C.帝国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 |
D.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 |
40.
12世纪初,伦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以此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纪欧洲
A.封君封臣制度逐步形成 |
B.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城市 |
C.城市获得了部分自治权 |
D.市民以暴力方式反抗贵族 |
41.
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文献史料包括史书。档案、地方史志等:实物史料包括器物、建筑物、遗址,遗迹等:口述史料包括回忆录,神话,传说、史诗等。下列属于文献史料的是
①《荷马史诗》
②迦太基城遗址
③《史记》
④《威海市志》
①《荷马史诗》
②迦太基城遗址
③《史记》
④《威海市志》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42.
公元8世纪,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丕平继位后,帮助教皇打败了他的敌人,并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即拉温娜到罗马之间的“五城区”)赠送给教皇,史称”不平献土”。丕平献土说明
A.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借此加强对教会的控制 |
B.教皇和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的关系日益密切,互相利用 |
C.西欧采邑制度的建立逐步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 |
D.罗马教皇始终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实际统治者 |
43.
(题文)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 )
A.强调公民的平等 | B.保护公民的隐私 |
C.保护公民的财产 | D.表达生者的敬意 |
44.
“这个帝国对外抵抗亚洲游牧民族的入侵,对内直接或间接地保存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其后它所形成的文化至今仍存留于巴尔干半岛和希腊一带。”“这个帝国”是指
A. 拜占庭帝国 B. 罗马帝国 C.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D. 亚历山大帝国
A. 拜占庭帝国 B. 罗马帝国 C.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D. 亚历山大帝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4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