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县第八中学等八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1452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16

1.综合题(共4题)

1.
观察下列图片,探索人类古老的文明:

(1)图一反映的法典诞生于哪一文明古国?该法典在世界历史上有何地位?
(2)图二所反映的是什么等级制度?为反对这一等级制度,佛教诞生了,其创始人的名字?他处于这一等级制度的哪一等级?
(3)图三是埃及的金字塔,它的用途是什么?历史上最大的金字塔是哪个?
(4)上述三个文明的发祥地有什么特点?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5世纪末,一个个日耳曼国家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法兰克王国是其中最大的封建国家。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进行了改革,不再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
材料二 庄园的面积有大有小,大多以村庄为基础,有住房、作坊、耕地、草地、林地、荒地、池塘;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大的庄园往往成为地方经济的中心。小的领主可能只有一个庄园,而大贵族可以拥有十几个甚至更多庄园。
材料三  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国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
(1)材料一中的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是谁?法兰克王国的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分析,西欧庄园的特点是什么?生活在庄园里的居民有哪些?
(3)主持法庭的是什么人?审理时依据的是什么法律?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通常手段是什么?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材料二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   当政期间,希腊半岛上的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材料三  “雅典的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

(1)材料一中的“她”是指谁?从文明类型的角度而言,“她”是什么文明?
(2)材料二“ ”处应填入的内容(人名)是什么?在该政权中,最高的权力机构是哪个机构?
(3)材料三是古代雅典“交通禁行标志”示意图,在通往公民大会会场路途中,被这一标志禁行的人有哪些(任举两例)?由此可见,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什么?
4.
古代文明在碰撞中传播,在交往中融合。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丝绸之路是连接欧、亚、非三洲的重要通道,当年在这条路上来往的商人将不同地区的物产、文化进行传递和渗透。当然,丝绸之路上运送的不仅仅是丝和丝绸.西汉时期,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汉朝的使者和商人络绎不绝地西行,丝绸之路更加畅通。
(1)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谁?观察图1和图2,分析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有哪些相同点(任举两例)。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丝绸之路开通者是谁?除丝绸外,丝绸之路上还运送哪些商品?
(3)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描述了东西方文明交往的两种方式,你还能再举例吗(各举一例)?

2.选择题(共20题)

5.
查理之所以被称为“查理大帝”,主要是因为他
A.成为法兰克王国的国王
B.将法兰克王国的版图扩展至与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相当
C.继承了罗马帝国皇帝的血脉
D.于800年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
6.
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庄园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庄园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大多数物品都可在庄园内取得
②大约到11世纪,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
③庄园的“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共同使用
④庄园法庭有固定的工作人员和开庭地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
查士丁尼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
A.《法学汇纂》
B.《新法典》
C.《法理概要》
D.《查士丁尼法典》
8.
下列帝国中,领土没有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是
A.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查理曼帝国
D.拜占庭帝国
9.
5世纪末,建立法兰克王国的是
A.日耳曼人
B.斯拉夫人
C.阿拉伯人
D.罗马人
10.
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东方许多古老民族告别了野蛮与蒙昧,大踏步地迈进了文明社会,创造了辉煌的古代东方文明。下列文明成果属于古埃及的是
A.60进位制
B.佛教
C.金字塔
D.阿拉伯数字
11.
某中学九(1)班的元旦节目是有关印度种姓制度的课本剧。其中不符合史实的场景是
A.刹帝利对婆罗门非常恭敬
B.婆罗门主持祭祀活动
C.首陀罗担任官吏在巡视
D.吠舍在农田里劳动
12.
历史学习中常常要对历史要素的关联进行分析,下列历史要素中没有关联的是
A.古印度文明——种姓制度
B.法兰克王国——封君与封臣
C.《汉谟拉比法典》——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D.拜占廷帝国的灭亡——日耳曼人
13.
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霸主的是
A.罗马共和国
B.拜占庭帝国
C.罗马帝国
D.迦太基
14.
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在哲学中以及在其他许多领域中,常常不得不回到这个小民族的成就方面来。”“这个小民族”主要是指
A.古印度
B.罗马
C.希腊
D.马其顿王国
15.
按时序排列欧洲文明演进过程中的相关现象,正确的是
①罗马帝国的分裂
②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
③希腊城邦建立
④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②①③
D.②①④③
16.
随着中西文化碰撞的不断加强,许多西方节日传入中国,如“圣诞节”、“感恩节”等,其中“圣诞节”与下列哪一宗教有关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7.
“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该法典主要维护
A.外邦人的利益B.奴隶主的利益
C.奴隶的利益D.领主的利益
18.
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国家各级官职向公民开放,通过选举产生,由全体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这体现了希腊的突出特点
A.小国寡民B.重视农业C.民主政治D.对外扩张
19.
中世纪,西欧大学兴起,大学的自治权利得到一定的保障。大学自治地位主要表现不包括
A.免赋税特权
B.司法特权
C.思想言论自由权
D.教育自主权
20.
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堪称世界上最伟大、存在时间最长的帝国之一,他所创造的辉煌文明曾对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灭亡拜占庭帝国的是
A.蒙古骑兵
B.奥斯曼土耳其军队
C.阿拉伯军队
D.亚历山大东征军队
21.
西欧中世纪乡村典型的组织形式是庄园,生活在庄园里的佃户承担的义务不包括
A.为领主耕种“直领地”
B.向教会缴纳“什一税”
C.缴纳“婚姻捐”“继承捐”等
D.为领主耕种“公用地”
22.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欧洲中世纪的谚语。此话说明了中世纪的欧洲城市是
A.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B.已不受国王管辖
C.城市的空气比较清新
D.城市相对独立和自治
23.
(2015·湖南衡阳)英国近代诗人雪莱曾说:“我们都是希腊人。”他这样说是因为()
A.英国人都是希腊人的后裔
B.英国人和希腊人生活习惯一样
C.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
D.希腊人曾统治过欧洲
24.
《圣经》把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在这里曾经孕育的文明国度是()
A.古巴比伦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D.古中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