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近代以来的企业家们在中国企业史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3年张謇任农商总长,先后主持颁布了《公司条例》《公司保息条例》《公司注册规则》等一系列经济法规。他提出:“为今之计,唯有确定中央银行,以为金融基础,又立地方银行,以为之辅;厉行银行条例,保持民业银行、钱庄、票号之信用;改定币制。增加通货。”张謇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倍感人才的匮乏,发出“临事需人而悔储才之迟”的感叹,所以他提出“父教育而母实业”,“窃维环球大通,皆以经营国民生计为强国之根本。要其根本之根本在教育”。“今日最亟之教育,即救亡图强之教育也”。
——摘编自巧玲、任培秦、韦林珍《中国经济现代化史论》
材料二(永利铔厂)厂址选在南京长江北岸的卸甲甸。当时,这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芦苇滩。永利铔厂在1934年7月破土动工。1937年2月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批硫酸铵,日产硫酸铵150吨、硝酸40吨,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永利铔厂建立后,卸甲甸一带被称为大厂镇。……日军进攻南京,永利铔厂沦陷。范旭东摆脱了敌人的威逼和利诱,毅然率领全部技术人员西迁入川。永利铔厂的一些主要设备被日军拆运到日本。
——摘编自陈安吉主编《名人与南京》
材料三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认为:“如果你想做企业家,想把企业做大,那就该去解决社会问题。”“事实上我觉得每一次的成功,都要感谢这个时代,感谢中国经济的发展”。阿里巴巴的发展吻合了新商业文明的特征……2010年3月,淘宝网对外宣布,向全球开放淘宝数据,让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与之共享其海量原始数据。
——《马云教你创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张謇有关经济方面的主张。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
(2)据材料二指出永利铔厂的历史贡献。结合所学分析该厂创办时期的有利条件。
(3)据材料三,概括“新商业文明”的特征。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以来的企业家践行的共同核心价值观。
材料一1913年张謇任农商总长,先后主持颁布了《公司条例》《公司保息条例》《公司注册规则》等一系列经济法规。他提出:“为今之计,唯有确定中央银行,以为金融基础,又立地方银行,以为之辅;厉行银行条例,保持民业银行、钱庄、票号之信用;改定币制。增加通货。”张謇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倍感人才的匮乏,发出“临事需人而悔储才之迟”的感叹,所以他提出“父教育而母实业”,“窃维环球大通,皆以经营国民生计为强国之根本。要其根本之根本在教育”。“今日最亟之教育,即救亡图强之教育也”。
——摘编自巧玲、任培秦、韦林珍《中国经济现代化史论》
材料二(永利铔厂)厂址选在南京长江北岸的卸甲甸。当时,这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芦苇滩。永利铔厂在1934年7月破土动工。1937年2月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批硫酸铵,日产硫酸铵150吨、硝酸40吨,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永利铔厂建立后,卸甲甸一带被称为大厂镇。……日军进攻南京,永利铔厂沦陷。范旭东摆脱了敌人的威逼和利诱,毅然率领全部技术人员西迁入川。永利铔厂的一些主要设备被日军拆运到日本。
——摘编自陈安吉主编《名人与南京》
材料三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认为:“如果你想做企业家,想把企业做大,那就该去解决社会问题。”“事实上我觉得每一次的成功,都要感谢这个时代,感谢中国经济的发展”。阿里巴巴的发展吻合了新商业文明的特征……2010年3月,淘宝网对外宣布,向全球开放淘宝数据,让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与之共享其海量原始数据。
——《马云教你创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张謇有关经济方面的主张。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
(2)据材料二指出永利铔厂的历史贡献。结合所学分析该厂创办时期的有利条件。
(3)据材料三,概括“新商业文明”的特征。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以来的企业家践行的共同核心价值观。
2.
材料一“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材料一中,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邓小平先生是一个伟人,具有非凡的远见卓识,自1978年以来,他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制订了一系列符合实际的方针政策,使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结合所学知识,在改革开放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经济体制上进行了哪些重大调整?
材料三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中美两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
(4)你对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有何认识?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材料一中,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邓小平先生是一个伟人,具有非凡的远见卓识,自1978年以来,他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制订了一系列符合实际的方针政策,使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结合所学知识,在改革开放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经济体制上进行了哪些重大调整?
材料三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中美两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
(4)你对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有何认识?
2.单选题- (共22题)
3.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创立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到1941年为止,共计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开辟了740多万亩国有林区和大量的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最受欢迎”,“最无争议”,也“最为成功”。上述评论的主要依据是
A.有效解决社会保障问题 |
B.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
C.政府把资源保护放到新政的首位 |
D.政府将环境保护与失业救济并举 |
4.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①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②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 农业税(万贯) | 非农业税(万贯) | 农业税:非农业税 |
至道末年(997年) | 2408.1 | 1567.3 | 60:40 |
天禧末年(1021年) | 2641.2 | 3874.0 | 40:60 |
熙宁十年(1077年) | 2021.3 | 5117.2 | 28:72 |
①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②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6.
清代乾隆八年,唐英所著的20幅《陶冶图说》描绘了制瓷业的20道工序;景德镇的《浮梁县志》又记载了22种制瓷业工种。这可以论证出当时
A.制瓷业专业化程度较高 | B.制瓷工序繁琐工种混杂 |
C.瓷都景德镇制瓷业发达 | D.制瓷业已出现雇佣关系 |
7.
秦、汉、唐、明都有过大规模强制迁徙富豪的事情,涉及数万人,他们的田产一律化为乌有。权势再大的官僚地主,只要皇帝一声令下,他的土地就被全部没收,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土地私有权实质上没有法律保障 |
B.土地不允许自由买卖 |
C.迁徙富豪是整顿吏治的主要手段 |
D.土地经营权完全自主 |
8.
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该现象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不利于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 B.推动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
C.有利于传统经济政策的松动 | D.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
9.
“英国是第一个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国家,紧随其后,欧洲大陆和北美洲的一些国家也成功地实现了工业化。这是工业文明的第一轮扩张,其对象是与英国有着相同或者相近文化传统的欧洲大陆、北美国家。”这说明
A.文化传统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
B.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
C.制度已成为完成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
D.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
10.
1624年英国制订《垄断法》,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给发明专利予以肯定。有学者指出,英国若无1624年的《垄断法》,那么“18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出现”。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专利制度推动了技术创新 | B.政府利用法律保护个人的权益 |
C.垄断法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 D.垄断法推动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
11.
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出现了不同的别称,如“黄金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下列国家与三者分别对应的是
A. 西班牙、荷兰、意大利
B. 葡萄牙、英国、美国
C. 英国、意大利、德意志
D. 意大利、法国、荷兰
A. 西班牙、荷兰、意大利
B. 葡萄牙、英国、美国
C. 英国、意大利、德意志
D. 意大利、法国、荷兰
12.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I,1533~1603)曾经同意英格兰海船掠夺加勒比海和中南美洲沿岸城市,引起敌方报复,由此在英吉利海峡发生了一场举世瞩目、激烈壮观的大海战。当时英国船只攻击的主要对象是
A.葡萄牙 | B.法国 | C.西班牙 | D.美国 |
13.
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以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恩格斯在此评述的“联盟”
A.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B.扩大了原始资本积累 |
C.导致国家干预经济加强 | D.加剧了列强间的争夺 |
14.
“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则材料能够反映( )
A.核能的运用促进了经济垄断 |
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
C.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 |
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
16.
1896年,杨宗濂、杨宗瀚兄弟在无锡开办的业勤纱厂尽管日夜开工,仍无法满足常州、江阴、镇江等地的需要……1907年,业勤纱厂声誉鹊起,盈余50万两白银。这一现象出现的客观因素是
A.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
B.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 |
C.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
17.
1936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行业。之后按计划逐步在湖南、江西、四川、云南等地筹办相关企业。这一举措
A.构建了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 |
B.均衡了中西部工业发展水平 |
C.使官僚资本的规模急剧扩张 |
D.为持久抗战进行了战略布局 |
19.
老舍的《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是一位实业家,他的理想是要建“顶大顶大的工厂”,因为“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资,那才能救国”。1916年前后,他兴办的企业最为红火。“最为红火”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的推动 |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 |
C.欧洲列强放松了对华侵略 | D.“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
20.
下图是米谷创作的漫画《伪金圆券:这难道是我昨晚脱下的鞋子吗?》漫画中,画家把金圆券画成人形,一夜之间身体缩小了几十倍。昨晚穿的一双鞋比它的身体还要大,如同两条船。该漫画反映的情景可能出现在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B.抗日战争时期 |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21.
1928~1936年,我国实有的经过登记注册的公司数量从394家增加到了2702家,其实收资本总额也从1.75亿元上升到了7.97亿元。国内出现了更多实力较强、信用良好的民族股份公司。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B.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政策 |
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D.外国商品和资本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
22.
1957年—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
A.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
B.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
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
23.
(原创)从1957年到1978年,尽管粮食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都有了增长,但1978年全国人均占有粮食大体上还只相当于1957年的水平,全国农业人口平均全年收人只有70多元。平均每个生产大队的集体积累不到l万元,有的地方甚至不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这主要是因为( )
A.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压制 | B.人口快速增长阻碍了农业发展 |
C.农业生产力呈倒退之势 | D.土地公有制不适用于现代农业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