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封君和附庸之间的纽带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西欧封建庄园具有什么显著特点?
(4)结合材料四,推动西欧城市重新复兴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取得城市的自治权,西欧城市采取了哪些手段?
材料一 当时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境内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海路畅通无阻,陆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不仅促进了贸易发展,也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军队调防。帝国同北欧、印度、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也传到帝国。原来落后的帝国西部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
材料二 当任何人……和最高封君发生附庸关系时,受封者必须跪在封君面前说:“大人,现在为了某某采邑,我成为您的亲近附庸,拥护您,保卫您,反对一切人……”
材料三 一般庄园都有城堡式的领主住宅、教堂和教士住宅,有农奴们简陋的茅舍,有加工麦子的磨坊、烘面包的烤炉、制造农具的铁工房和酿制葡萄酒的酒坊以及仓库等。封建主组织庄园生产的目的,是保证自身及其家庭的消费需要,使各项农产品及手工业品供应丰足而且自给,它和外面的交换是偶然的,只出卖临时剩余的产品,购买自己没有的东西如盐、铁、染料,以及不能生产的少数手工业品及奢侈品。
材料四 …… 激憤的市民高呼口号,冲入主教家,主教死于乱棍之下,暴尸衡头。 封建势力急忙镇压,琅城人民坚持斗争多年,终于取得自治地位。
(1)材料一中的“帝国”指哪一帝国?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一帝国后来衰亡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封君和附庸之间的纽带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西欧封建庄园具有什么显著特点?
(4)结合材料四,推动西欧城市重新复兴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取得城市的自治权,西欧城市采取了哪些手段?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6、7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
材料二: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族入侵……
(1)面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这种时局,在日本和阿拉伯半岛分别涌现出了哪两位力挽狂澜的人物,解决了危机?
(2)日本的这位历史人物解决矛盾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有何影响?
(3)阿拉伯半岛的这位历史人物解决矛盾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有何影响?
材料一:6、7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
材料二: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族入侵……
(1)面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这种时局,在日本和阿拉伯半岛分别涌现出了哪两位力挽狂澜的人物,解决了危机?
(2)日本的这位历史人物解决矛盾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有何影响?
(3)阿拉伯半岛的这位历史人物解决矛盾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有何影响?
2.选择题- (共41题)
3.
在某节目当中,主持人展示:①他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 ②他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 ③他有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请问“他”是
A.德谟克里特 |
B.苏格拉底 |
C.柏拉图 |
D.亚里士多德 |
5.
下列关于古巴比伦的叙述,有可能在《古巴比伦文明读本》中查阅到的是
①古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
②古巴比伦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③古巴比伦的建立者是汉谟拉比
④古巴比伦使用的文字是楔形文字
①古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
②古巴比伦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③古巴比伦的建立者是汉谟拉比
④古巴比伦使用的文字是楔形文字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6.
亚历山大东征时,在东方建立了多座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希腊化城市,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今亚历山大城)就是当时建立的世界名城,城内商业繁荣,学术氛围浓厚。由此可见
A.亚历山大东征给埃及人民带来的只有巨大的灾难与痛苦 |
B.战争和征服客观上也可以成为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
C.亚历山大里亚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 |
D.经济发展促使战争的出现,战争同时也推动经济发展 |
10.
“她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她……在文学,史学,科学,哲学,艺术诸方面都独领风骚,而且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一切胚胎。”“她”指的是
A.古埃及 |
B.古希腊 |
C.古印度 |
D.古罗马 |
11.
“我是伟大的征服者,我的功绩照耀在万里……人们看到亚历山大城,自然会想起它英明的缔造者。我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这个帝国是
A.阿拉伯帝国 |
B.罗马帝国 |
C.波斯帝国 |
D.亚历山大帝国 |
12.
“一年分为12个月,平年为365日;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为365日;历年的平均长度是365.25日”。这一内容由凯撒修改古埃及的历法而成,出自
A.太阳历 |
B.阴历 |
C.夏历 |
D.儒略历 |
15.
阿拉伯人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下列有关阿拉伯文化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①阿拉伯人创造了辉煌的文化,这与他们重视知识有关
②阿拉伯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这与阿拉伯帝国当时地跨亚、欧、非三大洲有关
③帝国时代的阿拉伯人在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取得了当时世界领先的科学成就
④阿拉伯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并将其传播到世界各地
①阿拉伯人创造了辉煌的文化,这与他们重视知识有关
②阿拉伯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这与阿拉伯帝国当时地跨亚、欧、非三大洲有关
③帝国时代的阿拉伯人在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取得了当时世界领先的科学成就
④阿拉伯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并将其传播到世界各地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 |
16.
凯撒是古代罗马的军事统帅、政治家,曾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他在《高卢战记》中写道:“如果按照教科书的指示行动,是无法获胜的。”这表明( )
A.他的作战方法富有创造性 | B.他的政策受到普遍欢迎 |
C.他是罗马帝国的皇帝 | D.他酷爱希腊的古典文学 |
17.
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的一个家庭要去参加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家里有一名男主人,一名女主人,一名小女孩,一名男奴隶、一名女奴隶。根据当时的民主制度,可以参加投票的有
A.5人 |
B.3人 |
C.2人 |
D.1人 |
18.
中世纪的西欧,两个相距仅百余公里的地方,一个地方有大量的粮食,另一个地方却在遭受饥饿是很正常的事情。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西欧出现了等级君主制,大封建主仗势欺人,以邻为壑 |
B.国王以粮食为武器,限制粮食贸易,反对城市自治 |
C.庄园制经济封闭和自给自足 |
D.奥斯曼帝国崛起控制了亚欧商路,破坏了西欧商业环境 |
19.
大学是中学生心仪的地方。下列关于中世纪大学课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课程设置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 | B.大学生先上基础课程 |
C.学生学完基础课程后进人专业课程 | D.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
21.
查士丁尼继任东罗马帝国皇帝后,为稳固社会秩序,保证专制权力,大力推动法典的编纂,使罗马法系走向完备。下列法律文献中能较全面地查阅到查士丁尼本人执政期间的法令的是
A.《查士丁尼法典》 | B.《法学汇纂》 | C.《法理概要》 | D.《新法典》 |
22.
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一次。这一说法突出强调的观点是
A.在罗马帝国扩张过程中武力征服所起的作用最大 |
B.《罗马民法大全》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
C.《罗马民法大全》废除了奴隶制 |
D.《罗马民法大全》对近代欧洲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
23.
假如你是生活在公元10世纪某个时期的一家庄园的农奴,那么下述生活场景中,你最不可能遇到的是
A.庄园的大部分土地租给农奴耕种 |
B.农奴要向领主缴纳租税,并为其服劳役 |
C.农奴终年劳累,常用怠工和逃亡等方式发泄不满 |
D.农奴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做一切事情 |
24.
公元前406年,雅典取得阿基纽西海战胜利,但也造成了数千士兵因船破沉没溺水身亡。在随后的公民大会上,指挥这次战役的6位将军被指控救援不力,在没有听取6位将军个人申辩的情况下,就将他们判处死刑。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
A.公民大会掌握城邦司法权 | B.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至上权威 |
C.被告人没有法庭申辩权利 | D.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存在冲突 |
25.
2世纪,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罗马帝国成为地中海的霸主。下面关于罗马的扩张表述错误的是( )
A.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共和国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 |
B.罗马共和国战胜了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 |
C.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征服东地中海地区,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
D.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 |
26.
公元前5世纪末期,罗马的某法官接了一个案件,“罗莫洛是一个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生前曾立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罗莫洛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法官最后判定罗莫洛的家人败诉。法官依据的是
A.未成文的习惯法 | B.《十二铜表法》 |
C.《汉谟拉比法典》 | D.保民官的否决权 |
27.
在西欧封建社会,教权和王权错综交织。下列有关法兰克王国教权和王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 |
B.在克洛维的带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基督教 |
C.查理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 |
D.教皇为克洛维加冕,称克洛维为“罗马人的皇帝” |
28.
图特摩斯三世被史学家们誉为“第一个曾经建立了一个具有任何真正意义的帝国的人,也是第一位世界英雄”“古埃及的拿破仑”。图特摩斯三世获得赞誉的原因是( )
A.他的征服战争使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
B.他初步实现了古埃及统一 |
C.他修建了金字塔 |
D.他建立了古埃及的奴隶制国家 |
29.
文物是古代通向今天的使者,是我们研究历史的可靠资料。一位同学在法国旅游的时候看到了下图所示的文物。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包括( )

①君权神授的理念
②古巴比伦的奴隶制度
③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
④基督教在欧洲的地位

①君权神授的理念
②古巴比伦的奴隶制度
③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
④基督教在欧洲的地位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30.
吉米是公元前1500年印度一个非常善于经营的富有商人,家财万贯,他有很多愿望,在当时的条件下,你认为他的哪个愿望可能实现
A.向神庙中的婆罗门上供 |
B.向国家多纳税,寻求国王授予爵位 |
C.娶一个美丽的公主做妻子 |
D.雇佣一名武士,保护财物不受侵犯 |
31.
公元前427年,希腊小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据此可知,在古代( )
A.希腊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权 | B.公民决定雅典城邦重大决策 |
C.大邦争霸阻碍了希腊统一 | D.雅典公民大会有时违背民意 |
33.
下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
34.
“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这一仪式应出现于
A.古代印度河流域 |
B.中世纪的欧洲 |
C.封建社会的日本 |
D.古代两河流域 |
36.
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是( )
A.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教会和世俗封建主势力得到空前的加强 |
B.促使封建主日益贪婪,加紧对市民的剥削 |
C.形成了早期资本主义的雏形——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
D.提高了西欧国际社会的地位,使之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
38.
12世纪初,伦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以此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纪欧洲
A.封君封臣制度逐步形成 |
B.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城市 |
C.城市获得了部分自治权 |
D.市民以暴力方式反抗贵族 |
40.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美国当地时间2017年1月27日颁布了针对伊拉克、叙利亚、伊朗等七国公民的“禁穆令”。“禁穆令”出台后,遭到美国西海岸民众的普遍抵制。这些国家人民主要信仰
A.道教 |
B.佛教 |
C.伊斯兰教 |
D.基督教 |
41.
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书写‘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A.农民阶级 |
B.封建贵族阶层 |
C.市民阶层 |
D.工业无产阶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4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