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女以偿债者。
——晁错《论贵粟疏》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一说明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二说明小农经济为何具有脆弱性?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女以偿债者。
——晁错《论贵粟疏》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一说明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二说明小农经济为何具有脆弱性?
2.单选题- (共15题)
2.
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
C.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
3.
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可以得出
A.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 |
B.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 |
C.古人特别注重记录农业活动 |
D.商朝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
4.
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
B.佛教的广泛传播 |
C.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
D.封建统治者实行愚民政策 |
6.
唐朝《水轮赋》描述当时发明的一种工具:“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终夜有声。”这种工具的使用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
B.降低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
7.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男耕女织 |
B.刀耕火种 |
C.精耕细作 |
D.自给自足 |
8.
《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文中的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 |
B.私田的数量日益增多 |
C.封建生产方式具有优越性 |
D.周天子承认了土地私有 |
9.
与“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的观点不一致的是
A.“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C.“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
10.
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和沟,每年轮换在沟和垄上栽种,这样可以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A. 小农经济
B. 自给自足
C. 男耕女织
D. 精耕细作
A. 小农经济
B. 自给自足
C. 男耕女织
D. 精耕细作
11.
唐人崔融《禁屠议》说:“江南诸州,乃以鱼为命;河西诸国,以肉为斋。”近代史学家吕思勉说:“而(唐)北方之人,亦未尝不以稻米为美”。这主要说明了当时
A.农耕文明高度发达 |
B.南北经济的差异与交流 |
C.对外贸易的不断繁荣 |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
12.
元代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二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布农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的具有落后性和保守性
②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③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下农民生活的富足惬意
④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①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的具有落后性和保守性
②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③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下农民生活的富足惬意
④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13.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丝麻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A.小农经济发达 |
B.商品经济活跃 |
C.雇佣劳动盛行 |
D.赋税徭役沉重 |
14.
康熙年间,钱塘人俞森在《荒政丛书》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当时
A.农本商末观念开始改变
B.小农经济并非是完全封闭的
C.农村商品经济发达
D.纺织业是农村家庭支柱产业
A.农本商末观念开始改变
B.小农经济并非是完全封闭的
C.农村商品经济发达
D.纺织业是农村家庭支柱产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