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别从中国与欧洲角度分析明清时期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原因。
启蒙运动发生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启蒙运动的影响巨大。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别从中国与欧洲角度分析明清时期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原因。
2.论述题- (共1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从古至今都非常注重给人起名字。下表是我国几个历史时期名人或普通人的姓名(有的含字)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中名字所含信息进行概括,提炼出一个观点,并予以分析说明。(要求观点明确、逻辑合理、表述清晰)
材料 我国从古至今都非常注重给人起名字。下表是我国几个历史时期名人或普通人的姓名(有的含字)
时期 | 姓名(字) |
西汉 | 班超班彪(史学家)扬雄(文学家)韩延寿(画家) 卫青霍去病 |
宋代 | 周敦颐(字茂叔)欧阳修(字永叔)陆游(字放翁) 岳飞(字鹏举)韩世忠(字靓臣) |
晚清与近代 | 曾国藩李鸿章康有为黄兴陈独秀李大钊叶挺邹韬奋 |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中名字所含信息进行概括,提炼出一个观点,并予以分析说明。(要求观点明确、逻辑合理、表述清晰)
3.单选题- (共15题)
3.
二战后,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在西方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密切相关。新中产阶级“居主导地位”的原因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
B.中产阶级划分标准发生改变 |
C.西方社会的贫富差距缩小 |
D.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 |
4.
史学家陈旭麓曾说:“洋务派的出世,是中国有地主阶级以来第一次真正的分化,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的改革是由他们开始的。先前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如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虽然提出了不少改革主张,但还是一种思想。”根据这句话,可以推知洋务派
A.让改革派思想有了实践意义 |
B.促使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 |
C.使得崇洋媚外思想开始出现 |
D.促使国家走向分裂的道路 |
5.
有学者在评价西方某思想家的著作时说:他这篇“简短的论文”不仅“可供采择”,而且变得家喻户晓,人们一谈到“自由平等”,一谈到人民是“国家的主权者”,人民的主权“是不可转让的”,就要从他的《 》中寻找依据,就要用这本书作为他们推翻君主专制和建立民主制度的理论武器。这本著作是
A.伏尔泰的《哲学通讯》 |
B.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
C.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
D.赫胥黎的《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
6.
德尔菲的阿波罗神殿是希腊最著名的神圣之地。据说,神殿的石墙曾刻有两句话:“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和一个神秘的大写字母“E”。公元前547年,吕底亚国王克罗伊索斯与波斯王居鲁士进行战争时,派使者去德尔菲神殿请求神谕。这一次,克罗伊索斯讨来的神谕说,有一个帝国将会陷落。克罗伊索斯于是断定波斯帝国将会灭亡,便集结部队准备进攻。可是战争的结果却是吕底亚大败,亡国之君克洛伊索斯至此才明白德尔菲神谕的真正含义:准备出兵攻打别人的人,自己却遭到了毁灭。真是没有认识自己啊!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①吕底亚与波斯的战争推动希腊文明进入“古典时代”
②希腊城邦共同遵守和信仰德尔菲城阿波罗神殿的神谕
③“认识你自己”这一主张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④“凡事勿过度”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
①吕底亚与波斯的战争推动希腊文明进入“古典时代”
②希腊城邦共同遵守和信仰德尔菲城阿波罗神殿的神谕
③“认识你自己”这一主张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④“凡事勿过度”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7.
15世纪,欧洲美术创作中以宗教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主题的作品,充满着温情主义的精神。这一时期所画的圣母形象娇憨、妩媚、宗教气息完全消失,而以神话传说为主题的作品也是揭示人的完美形象与纯洁高尚的精神品质,体现对人生幸福与欢乐的狂热歌颂。这表明当时
A.宗教改革运动如火如荼 |
B.摆脱神学束缚成为共识 |
C.民主与科学观广泛传播 |
D.人文主义影响日渐深入 |
8.
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据材料可知( )
时间 | 欧洲 | 时间 | 中国 |
16世纪 |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 明中期 | 李时珍《本草纲目》 |
17世纪 |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 明后 期至 清初 |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
据材料可知( )
A.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 | B.东西方社会发展趋势不同 |
C.“东学西渐”历程开启 | D.宗教信仰影响科技的发展 |
9.
中国古代数学家大都把自己的数学研究与《周易》、《周礼》的“九数”以及儒家的“六艺”联系在起。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在所撰《九章算术注》的序中说:“周公制礼而有九数,九数之流,则《九章》是矣。”这说明,我国古代科技发展
A.深受儒家经学的影响 |
B.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
C.汇集诸子百家的精华 |
D.与商品经济繁荣有关 |
10.
乾隆帝酷爱书法,于卧室边专置一间小暖阁,用以珍藏代表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之名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询《伯远帖》,此三帖被后人称为“三希帖”(见下图)。下列对“三希帖”书体特征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A.疏密得体,收放结合,浓淡相融 |
B.圆劲均匀,粗细一致,形式奇古 |
C.笔画详备,形体方正,规矩整齐 |
D.结构简省,钩连不断,纵任奔逸 |
11.
某博物馆建周、汉、唐、宋文化展室,需选择一些具备标志性意义的历史信息作为时代标签。下表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 三司使闽粤棉布米芾《蝶恋花》 |
② | 江南道均田制立井水车欧体 |
③ | “内朝”五都五经博士《四民月令》 |
④ | 世官制“国有六职”金文《生民》 |
A.①②③④ |
B.④③②① |
C.①③②④ |
D.④③①② |
12.
科学史研究有“内史”和“外史”之分,内史“主要研究某一学科本身发展的过程,包括重要的事件、成就、仪器、方法等”。外史“侧重于研究该学科发展过程中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以及该学科在历史上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性质”。根据以上描述,下列不属于“外史”的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的“地心说” |
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
C.牛顿经典力学最本质的东西是落体定律、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
13.
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提出:“好学知耻之士,以讲学明耻为天下倡,崇尚道义,砥砺廉节,播为风气,蒸为习尚……以昌学术,以明廉耻,以正人心,以厚风俗。”李大钊的主要目的是
A.否定传统思想,宣传民主思想 |
B.提倡儒家学说,重建公序良俗 |
C.提倡新的道德,批判复古主义 |
D.继承传统美德,扭转人心风俗 |
14.
胡适曾提到自己名字的来历:有一天早晨,我请我二哥代我想一个表字,二哥说“就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适’字好不好?”我很高兴,就用“适之”二字。这个情况可以反映当时
A.“进化论”的影响 |
B.民族主义大行其道 |
C.崇洋媚外之风盛行 |
D.社会风气趋于保守 |
15.
“明明是海军学校,却要叫水师学堂。这不是一个称谓的问题,背后,体现的是一个特别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新的东西,每每要被旧的压着,戴一顶旧帽子才能存活。”其体现的是
A.欣然接受器物层面的西化 |
B.讽刺“中体西用”的局限 |
C.反对洋务派的变革尝试 |
D.认识到了中国落后的根源 |
16.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指出:“汽机所成,倍人力者三十,故其国(英国)富强之力,亦倍三十……吾国土地人民十倍于彼,而富强力三十倍,则亦三倍于我,故吾幸未灭,而为彼所弱,可比较而得之矣。”据此可知,康有为
A.认为器物不如人是中国衰败的根源 | B.对西方认识并未超越洋务派的水平 |
C.极力鼓动光绪帝效法西人变法图强 | D.科学解释了中国积弱而未亡的原因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