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金银特别是银源源不断地从西班牙殖民地流入欧洲,欧洲货币金属的供应量大幅度上升,在整个16世纪至少增加了3倍。西班牙政府曾试图禁止金银的出口,但徒劳无益。而且政府本身就是最大的违禁者。它用大量的金银支付对意大利、德国和荷兰的欠款,并且资助无休止的战争。正是这些国家包括西班牙参与的违禁买卖活动,使贵金属在欧洲蔓延扩散。最明显直接的结果是价格的长期(不正常的)上涨。16世纪末的价格水平比16世纪初高出3倍至4倍之多。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烟囱多于教堂”的理解。
材料一 金银特别是银源源不断地从西班牙殖民地流入欧洲,欧洲货币金属的供应量大幅度上升,在整个16世纪至少增加了3倍。西班牙政府曾试图禁止金银的出口,但徒劳无益。而且政府本身就是最大的违禁者。它用大量的金银支付对意大利、德国和荷兰的欠款,并且资助无休止的战争。正是这些国家包括西班牙参与的违禁买卖活动,使贵金属在欧洲蔓延扩散。最明显直接的结果是价格的长期(不正常的)上涨。16世纪末的价格水平比16世纪初高出3倍至4倍之多。
——《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从实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描述的是欧洲哪一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产生的影响。(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烟囱多于教堂”的理解。
2.
阅读下则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材料二 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债,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举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拆卸、倒卖一空。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50-70年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916年前后秦二爷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
(3)从秦二爷创业的结果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材料二 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债,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举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拆卸、倒卖一空。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50-70年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916年前后秦二爷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
(3)从秦二爷创业的结果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单选题- (共22题)
3.
西班牙人在1513年抱怨:“今天一磅羊肉的价格在过去能买一整只羊;一磅蜡或油的价格顶得上过去的12磅。”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贵金属涌入 |
B.奴隶贸易 |
C.人口激增 |
D.商业中心转移 |
4.
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
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
B.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
C.都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 |
D.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
5.
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墓葬中,河北兴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
A.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 |
B.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
C.铁器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 |
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
7.
战国秦献公七年(公元前378年)“初行为市”。“初行为市”不是以前没有“市”,而是从此时开始在城(首先是在都城)中建立市场,设官管理,即“置市”;此外,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以上措施
A.促进商业资本的迅速积累 |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 |
C.有利于秦国军队实力增长 |
D.抑制农民弃农经商的行为 |
8.
《礼记·月令》关于秦代官营手工业有这样的记载:“物勒(刻通)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这表明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质量管理严格 |
B.产品大都精美 |
C.生产不计成本 |
D.产品不入市场 |
9.
工业革命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也不仅仅意味着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它还是一场空前的社会大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社会财富迅速增长,工人生活全面改善 |
B.国家实力迅速增长,政府权力日益加强 |
C.工业生产迅速增长,民主制度普遍受挫 |
D.阶级结构发生变化,阶级对立冲突加剧 |
10.
十四、十五世纪以来,亚洲区域内的贸易逐步扩大,存在三个贸易圈: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贸易圈、以印度为中心的南亚贸易圈以及两者之间以若干贸易中转港为中心的亚洲贸易圈。这些贸易圈被以欧洲为中心的贸易圈打破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
B.西方资产阶级革命 |
C.鸦片战争的爆发 |
D.世界市场的形成 |
11.
“英国和荷兰商人组织了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荷兰的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政府特许状赋予公司买卖和建立商埠的权利,为了公司的利益甚至有权发动战争。”这表明当时的股份公司
A.政府建立但由商人经营 |
B.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
C.是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 |
D.仍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 |
12.
16—18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地名。这些地区名称冠以“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领地 |
B.新的独立国家 |
C.新兴工业城市 |
D.新的民族诞生 |
13.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
15.
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 | B.请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
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 | D.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
18.
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起,上海出现了一批船舶修造厂和造船厂。不久,面粉厂、汽水厂、酿酒厂、制药厂和印刷厂、食品加工厂等一批轻工业相继出现;60至70年代,民族资本家开始投资重工业,创办了发昌机器厂、建昌铜铁机器厂;80年代又出现了电厂和自来水厂。这说明19世纪中后期的上海
A.自然经济最先开始瓦解 |
B.已建立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 |
C.已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中心 |
D.近代工业已经初具规模 |
19.
洋务派创办的天津机器局“今其制造,言之有理即可已扩充,制造制铁机、制铜机、火药炮弹、铳炮、钢铁诸器,并铸造银货,其分厂极多;(甲午)战后颇有扩张,其业之兴盛有可望也。”这表明甲午战争以后
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
B.洋务运动已宣告失败 |
C.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
D.部分洋务企业继续发展 |
20.
“本报天津22日电,河北抚宁县杜庄炼铁厂二号六点五立方尺小高炉,在16日创造了生产灰生铁7.98万吨的高产记录。”这篇报道应发生在
A.一五计划时期 |
B.三大改造时期 |
C.大跃进时期 |
D.文革时期 |
21.
河北省徐水县1958年8月推出供给制,全县实行“十五包”:“吃、穿、住、鞋、袜、毛巾、肥皂、灯油、火柴、烤火费、洗澡、理发、看电影、医疗、丧葬,全由县里统一包下来。”这本质上反映了
A.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 |
B.“大跃进”成就显著 |
C.生产关系脱离了实际 |
D.社会公平基本上实现 |
22.
某同学在搜集研究性学习材料时发现了一幅大跃进时期的宣传画,上面有“老母鸡,真稀奇,生只蛋儿一斤几”等字样。此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 |
B.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
C.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 |
D.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 |
23.
我国宪法中关于市场经济的有关表述发生了如下变化,这表明


A.国家重点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
B.非公有制经济地位逐渐上升 |
C.频繁修宪不利于市场经济完善 |
D.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