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432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9/27

1.单选题(共13题)

1.
学者们普遍认为春秋以前政府实行了工商食官政策。下列史料能够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A.士农商家受田,五口乃当农夫一人
B.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钛(一种刑罚)左趾
C.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
D.府藏皆有贾人,以知物价
2.
汉武帝在货币改革中发行白鹿皮币和白金币,白鹿皮币仅针对王侯宗室,规定他们在朝勤聘享时必须使用皇家上林苑出产的、每张售价40万钱的白鹿皮作为玉璧的衬垫;白金币由中央政府专向富商豪民发行,作价奇高。这一举措表明汉武帝旨在
A.削弱地方封国势力
B.增加中央财政收入
C.加强汉朝集权政治
D.维护社会等级制度
3.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嫛、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成套铁农具有利于农业精耕细作
B.中原地区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C.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D.战国时期随葬品以铁器为主
4.
曹魏时期,被誉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曾锻铁“以自赡给”;西晋开国功臣石苞也“贩铁于邺市”。他们的做法
A.丰富了手工业的生产门类
B.使盐铁官营政策陷入破产
C.反映了私营手工业的进步
D.是对农耕经济的有益拓展
5.
甲骨卜辞中,有商王祈求禾、黍、稷、麦、稻获得好收成的记录,有向上帝、祖先、神灵祈求降雨、得到好年成的记录,有督促“小精臣”“多尹”等官员去指挥田间生产的记录,还有商王本人参加籍田活动的记录。这些记录说明当时
A.农业历法知识丰富
B.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C.农业人口较为缺乏
D.农业是唯一经济活动
6.
有学者研究表明,汉代曾实行对某些重要行业必须由国家垄断的禁榷制,官府自设工场、作坊的管工制及地方官将本地土特产品无偿向皇室纳贡的土贡制。上述制度推行的实质
A.与当时抑制商业的国策相配合
B.推动了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有利于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D.强化了工商食官的局面
7.
中国封建社会,小农善于经营,可以“累其赢余,益市田数亩”,上升为自耕农或小地主,小地主经营得法,也能上升为大地主。……不善经营,大地主也会下降为小地主,小地主破产为自耕农,乃至佃农,及身无立锥之地。这说明
A.封建经济发展缺乏稳定性
B.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的顽疾
C.封建经济内隐存竞争因素
D.自耕农是封建经济的主体
8.
太初三年,汉武帝出兵远征西域大宛国。为备足兵源,汉武帝下令征调全国“七种人”当兵,即:罪吏、亡命(逃亡者)、赘婿、贾人(有店铺的商人)、有市籍者(原来是商人的人)、父母有市籍者(父母原来是商人的人)、大父母有市籍者(祖父母原来是商人的人)。材料表明汉武帝时期
A.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B.商人在政治上遭受歧视
C.穷兵黩武,歧视少数民族
D.采取措施,维护国家统一
9.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10.
《宣和书谱》中说孙过庭的书法:“得名翰墨,间作草书咄咄逼羲献,尤妙于用笔。”以下书法作品中与此描述风格类似的是
A.
B.
C.
D.
11.
《诗经·氓》描写了一个男子向一个女子买丝,借机搭识。可是两人成家没几年,丈夫却抛弃了她。她愤怒地指责丈夫,又告诫其他女子不要轻信男子。这反映了《诗经》的创作风格是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人文主义
12.
在河北定州汉墓出土过用隶书书写的竹简《论语》,对该竹简制作年代的推论相对合理的是
A.汉代制作,因为竹简出土于汉墓
B.春秋时期制作,因为竹简内容是《论语》
C.肯定不是汉代制作,因为书写材料是竹简
D.肯定不是春秋时期制作,因为字体是隶书
13.
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这一现象表明
A.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
B.明清时期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C.明清官员考核标准以德行为主
D.明清时期的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