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阶段性考试(8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14309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8/2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比,在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方面,则有比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但是清朝人口猛增,人地矛盾更加突出,经营规模进一步狭窄,牛耕普及程度逊于前代,即使在地力尚算肥沃的江南地区,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倾向,陷于劳动力过量投入,结果略有增长却没有什么发展的“糊口小农”经济。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材料二15世纪末至19世纪,欧洲很多国家都出现了圈地运动,圈地运动在英国最典型。英国资产阶级建立政权后,进一步推进圈地运动。18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增多,农村人口减少,为了增加农产品的供应,在推行诺克福轮栽制的同时,各种以畜力、水力或蒸汽为动力的农业机械陆续出现,在改进农业技术的同时追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趋势在18世纪已经相当明显,这和当时中国小农经济裹足不前的情形是迥然不同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农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明清农业经济发展难以突破“糊口小农”经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世纪英国农业与同时期的中国农业相比有哪些新发展,并分析促进英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2.选择题(共3题)

2.
(题文)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以此推知,“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C.建立工业化的基础
D.平衡发展国民经济
3.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们的精神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推动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这体现了(   )。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②有创意的文化产品必然会有较好的市场

③文化相对独立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④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4.

阅读理解

    China's introduction of the two-child policy has caused worry that the change will further make the shortage of pediatricians (儿科医生) worse.

    The number of pediatricians in China dropped from 105,000 to around 100,000 within five years, according to China's public health statistical (统计的) yearbook in 2015. On average, there are only 43 doctors per 100,000 children.

    Wang Baoxi, a pediatrician with the Shaanxi branch of Chinese Medical Doctor Association, told Xinhua that situation was even worse in smaller cities and counties. In Weinan City, which is about 70 kilometers away from Shaanxi's capital Xi’an, they only had 17 doctors to care for 100,000 children.

    The Lingnan branch of No.3 Hospital Affiliated (附属的) with Sun Yat-sen University posted a notice telling people emergency treatment services in the pediatric department were canceled due to lack of doctors. "Since the department was finished in 2011, we have employed eight doctors. Four left in the following years,” said Shan Yutao, who works in the hospital's medical management office.

    The shortage of pediatricians has made it difficult for parents. Low salary, high pressure and high risk are the main causes behind people's reluctance (不情愿) to become pediatricians.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90 million Chinese women are allowed to have a second child under the two-child policy, which took effect on Jan. 1, 2016.

An Haiyan, an official with the Shaanxi provinci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suggested that more attention be paid to pediatric departments in hospitals, and pediatricians be given subsidy (补贴) for their work.

3.单选题(共20题)

5.
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斯大林模式”下
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生产发展
B.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
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
D.工业化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
6.
“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也不能随便出游。”这表明清政府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7.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这说明
A.抑商政策并不能完全遏制商业发展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
C.汉代政府抑商的法律就是一纸空文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
8.
明初曾规定:玉器为皇室专用,公侯及一品至五品官方可用金银礼器。这些规定在明晚期苏(州)松(江)一带被富贵人家无视,用玉、金银礼器成平常事。这一转变反映了
A.经济结构出现转型趋势
B.尊富尚利意识蔚然成风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社会风尚发生较大转变
9.
《荀子·富国》中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 小农经济
B. 精耕细作
C. 铁犁牛耕
D. 自给自足
10.
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11.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农村经济结构变化
B.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
C.政府确立重商政策
D.手工业演变成主流产业
12.
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13.
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为1:2,19世纪初上升为2:3,造成这一变化最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使农民流入城市
B.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人口布局
C.大量吸收外来移民
D.农村人口大量迁往殖民地
14.
17世纪上半叶是荷兰海上贸易的黄金时代。荷兰人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是
A.商业讹诈
B.组建商业公司
C.炮舰政策
D.以武力为后盾
15.
“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完成这两件创举的航海家是(  )
A.哥伦布和迪亚士B.麦哲伦和迪亚士
C.哥伦布和达·伽马D.达·伽马和麦哲伦
16.
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英国的一艘豪华巨轮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一次重大海难。当海难发生时,船上曾通过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下列说法最确切的的是
A.发生在西欧早期殖民扩张时代
B.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D.它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17.
美国学者彭慕兰认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距离越来越大。造成该时期东西方历史背离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B.西方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D.美洲新大陆的开发
18.
1938至1940年间,上海、汉口、南京三地内迁四川等西南地区的民营工厂数分别是104家、90家、10家,包括了冶金、机械、电气、化学等工业。这些内迁企业
A.改变了工业发展不平衡局面
B.成为持久抗战的重要依靠
C.避免了战争带来的破产命运
D.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
19.
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这种变化是由于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民族工业的繁荣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国共内战的开始
20.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21.
1840年以来,中国棉花、大豆、蚕桑、烟草、花生、蓝靛、桐油等农产品原料的种植面积都逐年增加。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工业的发展
B.西方列强的侵略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小农经济的发展
22.
1992年的邓小平南方谈话,为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的中国人民明确了方向。此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A.进一步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全面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
C.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
D.对国有企业简政放权搞活
23.
(题文)我国某地农村曾流传一首民谣:“社员干活听敲钟,一天干活真稀松。队长哨子吹半天,社员还不到地边。”改变这种状况的措施是
A.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发展乡镇企业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4.
从世界历史发展的研究角度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所产生的重要历史意义是
A.确立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
B.扩大了美国的对外经济扩张
C.较好地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D.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选择题:(3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