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426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6/22

1.单选题(共14题)

1.
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C.实现了自由贸易
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
2.
历史学家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既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
A. 官营手工业
B. 民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
D. 田庄手工业
3.
《论衡》中提到:“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人定胜天”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
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
4.
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
A.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地方官员与商人相勾结欺压百姓
D.大量使用机器使工人失业
5.
表中为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6.
“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社会一再遭受破坏,连它本身也不能正常存在。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土地国有制
B.重农抑商政策
C.土地私有制
D.盐铁专卖政策
7.
《地理大发现探幽》中评价新航路开辟时指出:“它让各地出现了许多前所未知的动植物新品种,改变了大陆的生态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尤其是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其观察视角立足于
A. 人类社会由分散走向整体
B. 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
C. 物质文明改变了政治文明
D. 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
8.
加州大学教授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认为: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即“欧洲奇迹”,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由此可见西欧得以胜出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B.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革命D.中国社会制度落后
9.
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10.
近代中国“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请观察下图,指出“火柴大王”和重庆“大老板”分别代表的经济力量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③①
D. ④②
11.
鸦片战争后“中国与洋人通商……从此反客为主,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毫厘不能主持。”下列对这种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广大农村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B.传统农业手和工业遭到严重破坏
C.外国商品倾销内地拥有免税优势
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2.
1898年9月21日的《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
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13.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是因为
A.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基础
C.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D.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4.
“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B.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C.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选择题(共2题)

15.

公平总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

16.

公平总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