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西省安福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422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人口的流动始终没有停止过,有时还出现大规模的移民浪潮。这在中国如此,在外国也如此。移民导致的历史变化引起了历史学家的浓厚兴趣。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家研究发现,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族居住的分界线与400毫米等降水线重合,这也是我国古长城沿线。当气候出现显著变化时,就会影响到长城南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状态。中国历史上几次农牧民族军事对峙,比如北方十六国与南方东晋政权的对峙,北朝与南朝的对峙,辽、西夏和金与两宋的对峙等,都是伴随着寒冷期的到来而形成的。每当寒冷期到来,就会造成北方游牧民族生存困难,从而进攻中原,继而导致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在人力作为生产力主体的古代,人口的迁移客观上加速了迁入地生产的发展。因此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就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恰好与三个寒冷期的时间段基本吻合。
(1)将材料中揭示的因果关系在下列表框中表示出来。(3分)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农村人口涌向通商口岸等近代城市地区,成为我国人口迁移的新特点。电视剧《霍元甲》就表现了祖籍天津静海的武术家霍元甲(1861-1910)在上海租界开设武馆、打擂比武的生活经历。
(2)根据所学知识,将霍元甲定居在上海租界时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下列情形列举出来(每项空白处至少填两项,否则不给分。)(2分)
项目
在上海租界时
服装类型
 
交通工具
电车、火车、马车
住宅风格
 
通讯方式
电话、邮传、电报
 
材料三 ……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
材料四  1750年英国人口有1050万,1850年为2750万,1851年,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乡村人口。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3)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与哪件事情有关?(1分)这一历史现象对世界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
(4)据材料四指出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并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5分)

2.单选题(共10题)

2.
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上海新报》创办的目的是。
A.报道国内外大事
B.娱乐大众
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
3.
我们一般将材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研究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时,不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A.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墓葬中发现的商代玉蚕
B.甲骨文中有“蚕”、“桑”、“丝”等文字
C.《诗经·卫风》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D.刘克祥《简明中国经济史》记载:“商周时期的蚕桑生产和纺织手工业已相当发达”
4.
(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出现
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5.
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B.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
C.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提供了便利
D.开始打破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
6.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在这种新组织的推动下,17世纪上半叶发展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的是()
A.西班牙B.荷兰C.法国D.英国
7.
恩格斯说:“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这段话表明恩格斯认为19世纪晚期出现的垄断组织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的本质正在转变
B.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全面实施计划经济
C.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适应生产力发展
D.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发生变化
8.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篡要·卷七》)材料中“可谓中国不缺耶”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特产丰饶,人民生活富足
B.所谓夷货,中国均可生产
C.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D.夷货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9.
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降缫丝厂,采用蒸气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
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C.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10.
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时期
乡民迁出总人数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
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
0
0
1850—1879
72
15
49
8
1880—1911
156
0
118
38
1912—1939
473
0
77
396
 
①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由农村到城镇、国外。
②导致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是中国被打开国门,自然经济解体
③导致乡民职业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近代经济的兴起。
④第四个时期出国谋生的人数激增,主要原因是国内社会长期动乱,晚清政府压制工商业的发展,日本帝国主义入侵。
以上分析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1.
下列四幅折线图中,最能显示十年“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趋势的是
A.
B.
C.
D.

3.选择题(共6题)

12.

下列关系式中,y是x反比例函数的是(  )

13.如图所示,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与射线OM交于点A,再以A为圆心,AO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B,画射线OB,则cos∠AOB的值等于{#blank#}1{#/blank#}.

14.

根据要求完成句子

15.

根据要求完成句子

16.

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进行科学探究时用天平称量固体氢氧化钠,要把它放到玻璃器皿中,因为它具有很强的{#blank#}1{#/blank#} 性.

(2)测定称酸溶液的酸碱度的操作方法是什么?{#blank#}2{#/blank#} 

(3)如图甲、乙能表示熟石灰和一定量的盐酸混合,溶液的pH和加入熟石灰质量关系可以用图{#blank#}3{#/blank#} 表示;当加入熟石灰ng时,请写出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blank#}4{#/blank#} .

17.

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进行科学探究时用天平称量固体氢氧化钠,要把它放到玻璃器皿中,因为它具有很强的{#blank#}1{#/blank#} 性.

(2)测定称酸溶液的酸碱度的操作方法是什么?{#blank#}2{#/blank#} 

(3)如图甲、乙能表示熟石灰和一定量的盐酸混合,溶液的pH和加入熟石灰质量关系可以用图{#blank#}3{#/blank#} 表示;当加入熟石灰ng时,请写出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blank#}4{#/blank#}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