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高一下期中考试Ⅱ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421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9/5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他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下面是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情况表。
 
1870年
1900年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产量(吨)
3 200 0000
29 500 000
投资额(美元)
121 000 000
590 000 000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2)依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回答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生的变化。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单选题(共7题)

2.
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上海新报》创办的目的是。
A.报道国内外大事
B.娱乐大众
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
3.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人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这一现象的出现( )
A.是国家推行重商政策的结果B.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C.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D.促进了农村新生产关系的出现
4.
在《清代中期农业税和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下图)中,我们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农业税相对较稳定
B.工商杂税增长说明商品经济发展
C.工商业占主导地位
D.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5.
国民政府实业部企图以“整理”为名,将申新(纺织公司)“收归国有”,荣宗敬总经理拼死斗争。申新(纺织公司)“收归国有”的实质是(   )
A.转为国营经济B.直接投资,加入官股
C.实行计划经济D.被官僚资本吞并
6.
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说明开平煤矿  (    )
A.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B.发展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C.采用中外合资经营D.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7.
陈旭麓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901年以后的10年间,民族资本的投资范围比以前更加广泛。除棉纺织业和缫丝业外,面粉、肥皂、烟草、电灯、锅炉、铅笔、工矿等行业都陆续成为民族资本投资的对象。在这10年间民族资本投资于轮船公司,资本在5万元以上的就有17家之多。这说明
A. 政府引导民间投资轻工业
B. 轻工业重工业均有所发展
C. 民间投资以交通业为重点
D. 轻重工业比例渐趋于合理
8.
邓小平在1984年讲话中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了,原因之一就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这段话能够用于说明( )
A.“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行B.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效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D.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