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412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9/5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O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退却年代”的苏俄(联)在工农业领域是如何“退却”的?罗曼•罗兰所说苏联30年代“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二下面是某中学生设计的历史活动剧《一段穿越时空隧道的对话》:
马克思:小罗,最近很忙吧。天国也有点乱啊。
罗斯福:噢,为啥?
马克思:因为你啊。列宁跑来说,社会主义大有希望啊。亚当•斯密最近都不来串门了。
罗斯福:哈哈。
马克思:看了你的新政,起先我倒真的心动过,后来开始心忧了,甚至还有点心灰起来。
罗斯福:哦?呵呵。虽然有些工人领袖认为看到了美国从“USA”变为“USSA"的希望,虽然有的人叫嚷着要实行法西斯,虽然最高法院的确宣布很多新政法令违宪,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2)材料二中马克思说“心动”的真实含义是什么?马克思说“心灰”的真实含义又是什么?
材料三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
(3)为摆脱“路径障碍”,在实践中,邓小平在经济体制上怎样进行政策调整的?
2.
经济文明历程是高中历史的必修内容,也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课题。某老师在释读经济全球化问题时,指导学生确定了一些具体的研究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研究课题一中国与全球化
材料一在近30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踩着历史的节奏(指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的起步、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形成、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1)结合所学知识,列出中国“每一步都没有落空”的标志性事件。
研究课题二欧盟与美国
材料二在某次20国集团金融峰会前后,法国总统萨科齐曾表示希望与美国“并肩前进”。……欧盟不想再当美国的“小伙伴”,而是要与美国“平起平坐”。这种“咄咄逼人”的攻势。美国媒体曾表示了担忧,担心他带领欧洲挑战美国金融霸权地位。不过金融峰会结束后,美国媒体显然松了口气,称欧洲“有心挑战,无力颠覆”。
——环球日报《美国媒体称欧盟峰会上挑战美国无功而返》
(2)材料二中欧洲“有心挑战,无力颠覆”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研究课题三欧洲债务危机
材料三希腊债务危机刚刚步入尾声,爱尔兰债务问题再度拉响“警报”。彭博社(2010年)11月13日报道,欧盟目前正游说爱尔兰政府接受来自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联合援助……。《中国新闻周刊·欧洲到了抉择时刻》报道:2010年12月7日,欧盟……同意为爱尔兰提供850亿欧元贷款。
材料四《中国财经报》曾报道:“欧债危机令欧元命悬一线”。而何伟文则持相反的观点,他在《欧元不可能崩溃》一文中阐述:“由于欧盟对世界经济和货币体系的极端重要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不得不竭尽全力。加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出手,至少目前为止,仍然基本上可以稳住欧元。……欧元……的最终前景,则是确信无疑的。”
(3)材料三所述欧洲债务问题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些现象?材料四给出了哪些“欧元不可能崩溃”的理由?

2.单选题(共17题)

3.
作于1958年的《采茶舞曲》有这样两句歌词:“多快好省来采茶,好换机器好换钢,好呀么好换钢”。这两句歌词从侧面表明当时
A.茶叶收入成为工业资金的主要来源
B.农业为工业化服务的客观事实
C.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4.
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所成,或纱或布,侵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日复持以易”。该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资本主义生关系萌芽产生B.商品经济渗透到浙江农村
C.大量的棉纺织品投入市场D.一些城市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5.
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
①盐铁官营制度
②早市夜市出现
③商人群体形成
④重农抑商政策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宋朝的黄金时代”这一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的是
A.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出现了地域性的“商帮”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7.
《朱子大全》指出:“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
B. 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
C. 小农经济关乎封建社会的稳定
D. 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
8.
《后汉书·杜诗传》中记载:“(建武)七年,遇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唐李贤注:“冶铁者为排以吹炭,今激水以鼓之也。”由此无法得出的结论是水排
A.发明于东汉时期
B.主要用途是农业灌溉
C.以水力作为其动力
D.主要用途是鼓风冶铁
9.
葡萄牙殖民探险前进的方向是由西向东,殖民活动重点在亚非地区;西班牙则是自东向西,重点在美洲地区。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殖民活动与航海探险密切相关
B.两国在争夺殖民霸权斗争中相互妥协
C.在殖民霸权斗争中葡萄牙占上风
D.葡萄牙的海上霸权受到西班牙的挑战
10.
下图是1770—1821年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示意图,由此可知英国
A.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B.世界霸主地位确立
C.已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D.已完成了工业化
11.
1498年5月20日,一支欧洲船队航行到印度南部大商港卡里库特。下列相关的推断正确的是( )
A.这支船队的船员是第一批到达亚洲的欧洲人
B.该船队是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进行远洋航行的
C.拓展海外殖民地是支撑他们远洋航行的精神支柱
D.他们开辟了从欧洲绕过好望角到达亚洲的新航线
12.
19世纪末,富可敌国的大企业和大财团,在各个行业纷纷出现。人们把他们叫做钢铁大王、石油大王、牛肉大王、电讯大王、铁路大王、金融大王。“大王”最准确的内涵是
A.产品市场广阔
B.产品种类多
C.企业生产效率高
D.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13.
下图是名为“剪刀差”的一幅漫画。作为历史材料,它可以来说明
A.16世纪50年代,早期殖民侵略的方式
B.17世纪50年代,荷兰快速崛起的原因
C.19世纪80年代,英美等国主导的经济秩序
D.20世纪90年代,世贸组织裁决纠纷的程序
14.
“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是
A.传统丝织业的发展B.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民族工业的产生
15.
如果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的发展,洋务运动可以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
A.利用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
B.促使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
C.促使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次高潮
D.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
16.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作为新的先进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
A.从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保护
B.从一开始就排除了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C.为中国民主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
D.为洋务运动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17.
下图是近代中国轻工业生产月平均指数增长图。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晚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措施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1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是
①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③关键是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④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9.
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B.世界贸易组织
C.布雷顿森林体系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