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高度文明,农耕经济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沂源县也成为民间文学类“牛郎织女传说”申遗成功的两个县份之一。
(1)“牛郎织女传说”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该经济形式有何突出特点?
材料二 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足铁钱,……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年间出现了交子。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材料三 (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治丝。
材料一 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沂源县也成为民间文学类“牛郎织女传说”申遗成功的两个县份之一。
(1)“牛郎织女传说”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该经济形式有何突出特点?
材料二 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足铁钱,……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年间出现了交子。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材料三 (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治丝。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
(3)材料三反映市镇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在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呈现怎样的发展状态?2.单选题- (共22题)
2.
“资本主义的发祥地,已把工人隶属于资本制下的运动扩大到世界规模。……印度、中国和日本,现在都不得不遵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世界史法则而无法摆脱历史的命运。”这段论述反映
A.近代亚洲国家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
B.19世纪40年代欧洲和亚洲的相互促进 |
C.近代欧洲是世界进步的原动力 |
D.印度、中国和日本先后沦为西方的殖民地 |
3.
以上材料说明
时间 | 人物 | 观点或措施 |
1651年 | 克伦威尔 | 颁布保护英国本土航海垄断贸易的《航海条例》 |
1776年 | 亚当斯密 | 主张政府不随便干预经济活动,每个人可以自由进行经济活动 |
1936年 | 凯恩斯 | 强调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
以上材料说明
A.自由放任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
B.国家干预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
C.货币政策促使经济不断发展 |
D.经济发展促使经济理论创新 |
4.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苏州税监向商人和机户加征商税和织机税,导致“吴中之转贩日稀,机户之机张日减”,继而发生了织工暴动,殴杀税务官,捣毁税监署。此次织工暴动反映的时代背景是,当时苏州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
B.自由手工业者日益增多 |
C.地方政府腐败无能 |
D.机户对织工的剥削严重 |
5.
唐代在两京及州县以上地方置“市”,设“市令”、“丞”,到宋代发展为在京城及地方路府州县镇市置“税务”来管理市场。这些变化说明宋代政府
A.不再直接监管市场交易 |
B.扩大税收以解决财政困难 |
C.摒弃传统重农抑商政策 |
D.通过征税来直接监管市场 |
6.
下表为不同史料关于古代“城”的产生的历史记述。据此可知
“城郭沟池以为固。” | 《礼记·礼运》 |
“民保于城,城保于德。” | 《左传·襄公七年》 |
“城为保民为之也。” | 《谷梁传·隐公七年》 |
“城者,所以自守也。” | 《墨子·七患》 |
A.最初的“城”具有军事防御性质 |
B.商业发展是“城”产生的主要原因 |
C.城市承担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职能 |
D.城市规划体现了以人为本设计理念 |
8.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有官营、民营、工场手工业三种基本形态
②官营手工业对商品经济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③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④从唐代起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①有官营、民营、工场手工业三种基本形态
②官营手工业对商品经济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③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④从唐代起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9.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 |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
C.商品经济的发展 |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
10.
《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①频繁更换工种 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 ④是临时工人
①频繁更换工种 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 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11.
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 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 |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 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
12.
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 ( )
年代 | 城镇人口(万人) | 农村人口(万人) |
1620 | 300 | 1700 |
1850 | 720 | 2880 |
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 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 |
C.农业经济日益凋敝 | 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 |
15.
19世纪70年代初,法国平均每家企业雇佣工人还不到3人,110个工人以上的大企业只有100多家,而雇佣一二人的小企业多达数十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0%以上。这种现象
A.推动法国城市化水平提高 |
B.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使用 |
C.说明法国工业革命未完成 |
D.促进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
16.
18世纪后英国议会出台一系列法律,规定产权所有者有出租、抵押、出卖等权利,公用土地的产权可以分给个人,也可转换用途,如住房或厂房,允许建立法定的公共机关,用于建设、运行和维护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些法律规定
A.反映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
B.显示了议会的立法地位 |
C.扫除了工业经济发展的障碍 |
D.促进了立宪政制的完善 |
17.
有学者认为,在英国殖民扩张的过程中,英语也许是过去三百年中最重要的一项出口。但在近代英语中同时也汇集了大量来自加勒比地区、印度以及非洲的词汇。这主要说明
A.英国文化殖民成效显著 |
B.世界文化交流具有互补性 |
C.英国语言具有先天优势 |
D.自由主义推动了社会进步 |
19.
(题文)在16世纪20年代,英国只有约1/4的人口依靠工资生活,到1688年上升到1/3,而到1851年则到达4/5.下列对此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A.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的变化 |
B.工资劳动者数量变化反映了工厂日益普及 |
C.劳资对立的趋势贯穿了工业革命的全过程 |
D.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减弱 |
20.
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然而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上学,学习必要的适应社会发展。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民主治政对富有阶级的敌视心理 |
B.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 |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激烈斗争 |
D.人文主义对个人素质的强烈关注 |
21.
美国学者沃勒斯坦在论述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时认为:“l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殖和扩展。”作者认为当时经济全球化
A.扩大了世界经济发展差距 |
B.以欧洲为中心开始出现 |
C.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 |
D.加速了各国资本的原始积累 |
22.
工业革命不仅为美国崛起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上的支持,还提供了一个国际化的外部环境,这使美国崛起从一开始就具有世界性。这里强调的美国崛起的“国际化的外部环境”是指
A.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开始建立联系 |
B.美国独立后与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 |
C.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和不断发展 |
D.美国全球霸主地位的确立 |
23.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英国,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景象: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则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主要反映了
A.火车成为陆上主要的交通工具 |
B.铁路运输导致了封建制度的废除 |
C.铁路运输消除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
D.工业革命冲击了传统的社会关系 |
3.选择题- (共5题)
27.
下列人物与其历史贡献组合正确的是( )
选项 | 人物 | 历史贡献 |
A | 牛顿 | 开启了“科学革命的开端” |
B | 拿破仑 | 将法国大革命推向顶峰 |
C | 卢梭 | 三权分立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 |
D | 伯利克里 | 推动雅典民主政治达到全盛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