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营山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397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2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长期以农业发展为主,商业是农业的辅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材料二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唐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三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1)材料一反映的是何种土地制度?春秋战国时,这一土地制度在所有关系上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
(2)材料二中的唐朝经济形态是什么?它有何特点。
(3)材料三中“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这种新经济指的是什么?

2.单选题(共20题)

2.
下列不属于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是
A.推动资资本义生产组织形式重大变化
B.科学的成果促进生产迅速发展
C.促进中国新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的传播
D.促使交通工具和动力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3.
19世纪60年代初中国人包世臣在他的《齐民四术》中说:“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布的三分之一”当时洋布“大行”并且价廉的根本原因主要是
A.有西方列强军事侵略的武装保护,强行推销
B.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破产,无力抵御西方经济侵略
C.工业革命完成,生产率大大提高,成本降低
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连成一体
4.
美国学者指出,大萧条对此后半个世纪美国的政策生产了重大影响,但是在里根上台后,“人们对大萧条的记忆淡化了”。这一结论主一基于里根政府
A.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干预
B.开创了美国“新经济”时代
C.以新自由主义思想为指导
D.使美国走出了“滞涨”困境
5.
汉唐时期,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然而宋代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种称谓的变化说明
A.土地兼并得到认可B.农民地位不断降低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6.
太原王氏是明清著名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后大兴土木,其王家大院被誉为“中国民间故宫”。这一现象
A.妨碍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C.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7.
汉承秦制,私有土地的买卖并不受法律限制,贫民一旦无法正常经营土地便只能将其出售,地主的势力便越来越大。这一做法
A.加快了土地的流转和兼并
B.为农业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C.推动国有土地制度的瓦解
D.培植了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
8.
“明代‘海禁’政策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抗倭的体现。”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
A.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
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
C.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9.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支持
C.突出了企业家们的作用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10.
《西方文明史》中记载:“1920年代和1930年代的欧洲历史使人们越来越难以像以往那样对进步深信不疑……,这是令人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年代。”但在这一时期的中国,有的人却感到“革命胜利的曙光喷薄欲出”,这是因为
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共的诞生,让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希望
②国民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③提倡国货.趁两大军事集团忙于欧战,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④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下,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④
D.②③④
11.
作为一战期间的一名中国面粉商人,在中国他能感受到的是
①他所经营的面粉业获利较多
②他能接触到品种各异的中国香烟
③商品上到处贴有振兴国货的标语
④受外国资本排挤的压力有所降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这说明阻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本国的封建主义的压迫
B.官僚资本主义的排挤
C.我国经济基础的薄弱
D.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13.
把握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若用下列的词句来概括20世纪40年代后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准确的是
A. “小荷才露尖尖角”
B. “忽如一夜春风来”
C. “脱胎换骨获新生”
D. “荷尽已无擎雨盖”
14.
“陈老爷做丝生意‘发’起来来的时候,老通宝家养蚕也是年年都好,十年间挣得了二十亩的稻田和十多亩的桑地,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房。可是以后,两家都不行了;老通宝现在已经没有自己的田地,反欠出三百多块钱的债,‘陈老爷家’也早已完结。”根据以上内容推断,两家“发起来”的十年可能是
A.1853年—1863年
B.1895年—1905年
C.1912年—1922年
D.1922年—1932年
15.
改革开放对于现代中国的发展,犹如一次“壮丽的日出”。开启这一伟大历史转折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6.
中共中央某文件指出:采取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这份文件最有可能发布于
A.1953年
B.1958年
C.1975年
D.1983年
17.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了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家庭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C.我国土地所有制性质即将改变
D.农民将失去土地承包权
1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新发展。这一创举
①是在贵州、四川开始试验推行
②于1983年初在全国基本实行
③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④推动了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
《钏影楼回忆录》记载:“上海那个地方是开风气之先的,外国的什么新发明、新事物,都是先传到上海。”下列不属于上海社会生活近现代化的史实是
A.1872年创办轮船招商局
B.1906年建成第一个有轨电车系统
C.1924年有公共汽车运行
D.2003年磁悬浮列车专线投入商业运营
20.
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这段材料无法揭示出
A.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B.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C.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D.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
21.
当前建设与谐世界还有很多阻力,人类面临很多共同问题,主要是
①恐怖主义
②环境恶化
③国际性毒品贩卖走私
④艾滋病不断蔓延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选择题(共3题)

22.

这个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以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实现为宗旨.该组织是(  )

23.甲、乙两位同学多次进行百米赛跑,每次甲都比乙提前10m到达终点.假若现让甲远离起跑点10m,乙仍在起跑点起跑,则结果将会是(  )
24.甲、乙两位同学多次进行百米赛跑,每次甲都比乙提前10m到达终点.假若现让甲远离起跑点10m,乙仍在起跑点起跑,则结果将会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