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高德步曾这样评价无锡荣氏家族:“从近代开始,荣家三代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一 1902年起,荣氏家族第一代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从1914年到1922年的这八年成长迅速,其产量占到当时全国面粉产量的29%。

(2)材料二两幅图片反映了当时我国开展的什么运动?该运动结束后我国建立了何种经济体制?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高德步曾这样评价无锡荣氏家族:“从近代开始,荣家三代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一 1902年起,荣氏家族第一代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从1914年到1922年的这八年成长迅速,其产量占到当时全国面粉产量的29%。
——摘编自《荣氏家族百年神话》
材料二 下图是1956年1月20日,拥护公私合营的荣毅仁陪同***、陈毅视察申新第9棉纺厂,该厂合营前是荣毅仁的私营企业。
——摘编自《荣氏家族百年神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荣氏企业在1912年至1922年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有利外部条件。(2)材料二两幅图片反映了当时我国开展的什么运动?该运动结束后我国建立了何种经济体制?
2.单选题- (共19题)
2.
下图为某网站介绍当前欧洲经济形势文章的配图。该文章及配图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最有可能是


A.当前欧洲各国政府面临严重经济困难 |
B.福利国家所造成的社会弊端日益显露 |
C.欧洲国家债务危机需要国际社会化解 |
D.超前消费是解决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 |
3.
据考古发现,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出土的产品上往住刻有督造的机构、各级工官和生产者的名字。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工艺水平很高 |
B.生产规模庞大 |
C.部门分工细致 |
D.注重产品质量 |
4.
宋代负责丝织的绫锦院,在宋太宗端拱元年有织工1034人,宋真宗咸平年间拥有锦绮机400余张。宋徽宗崇宁三年建立了文绣院,招收刺工300人。东京还有与纺织紧密相关的西内、东内染院,其中西内染院有工匠613人。这表明当时
A.民营手工业发展非常迅速 |
B.出现从事纺织业的专业户 |
C.官营手工业规模大分工细 |
D.官营手工业生产效率较高 |
5.
明初,苏州府的吴江县震泽镇有“千百家,到了乾隆年间居民且二千家”,“栋宇鱗次,百货俱集,以贸易为事者,往来无虚日”。由此可见,清初
A.农村集镇发展迅速 |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
C.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
D.农耕文明渐趋衰落 |
7.
阅读下列表格信息,指出影响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
地域年代 | 西汉元始二年 | 晋太康元年 | 唐天宝元年 | 宋元丰三年 |
北方 | 965 | 149 | 493 | 459 |
南方 | 111 | 65 | 257 | 830 |
A.经济格局变化 |
B.朝代时间长短 |
C.王朝力量强弱 |
D.疆域面积大小 |
8.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下列两幅年画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A.种植业与家庭饲养业并重 |
B.农业种植与家庭饲养相结合 |
C.区域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
D.采用“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
10.
王安石在与朋友的书信中说昨日以旱事奏报,言今旱者皆贫民,有司必不得已,不若取诸富民之有良田、得谷多而售数倍之者。贫民被灾,不可不恤也。”这反映出
A.土地因过度开发而贫瘠 |
B.政府不断强化经济干预 |
C.土地兼并严重影响民生 |
D.百姓赋役负担太过沉重 |
11.
在一次西班牙关于哥伦布计划的专门审查委员会上,一位委员问哥伦布:即使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回到出发港,那么有一段航行必然是从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么能爬上来呢?对此问题,口若悬河的哥伦布也只有语塞。这直接反映了
A.地圆学理论尚不完备 |
B.开辟新航路阻力很大 |
C.哥伦布并无实际能力 |
D.西班牙政府封建保守 |
12.
1609年,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邀请,格劳修斯发表了《论海上自由》,主张海洋应该为人类共同所有、自由利用,“每个国家均可自由地(通过海洋)穿行到另外一个国家,并可自由地与之进行贸易活动”。下列对材料的评述正确的是
A.成为英荷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
B.标志着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的形成 |
C.为荷兰海外殖民扩张进行了辩护 |
D.对英国的殖民霸权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
1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由于这种种发展的结果,英国到1800年时生产的煤和铁比世界其余地区合在一起生产的还多。更明确地说,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00年的1200万吨,进而上升到1861年的5700万吨。”材料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对英国的影响 |
B.殖民地对煤的需求急剧增加 |
C.改良蒸汽机的发明与推广 |
D.钢铁工业成为英国支柱产业 |
14.
《全球通史》写道美国的工厂正在制造比美国人民所能利用的更多的东西;美国的土地正在生产比美国人民所能消费的更多的东西。命运已经为我们制订了我们的政策;世界的贸易应该而且必须是属于我们的。”对材料理解最合理的是
A.工业革命使美国挤入发达国家行列 |
B.工业革命使美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
C.工业革命促进了美国生产能力提高 |
D.工业革命促进了美国对海外市场的争夺 |
15.
上海发昌机器厂是中国较早兴办的民族工业之一,发展过程中发生过这样的怪事:机器厂造了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出现这样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对国外先进技术的依赖 |
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
C.抢占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
16.
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
17.
1961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根据陈云的意见,制定了《关于减少城市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量的九条办法》,规定在3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以上,当年内减少1000万人。这说明
A.党中央对“左”倾错误在进行调整 |
B.中央决定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 |
C.中央重新规划了“一五”计划的建设 |
D.农业生产水平跟不上工业化进程 |
18.
1984年6—7月,全国夏粮丰收,农民争先恐后卖粮,因粮库不足,出现卖粮难。这表明我国
A.农民既得利益得不到保证 |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
C.市场经济体制的正式确立 |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
19.
《激荡三十年》中写道在1983年之前,政府明令不允许私人买汽车跑运输,一个今天已经消失的经济犯罪名词——投机倒把’在当时是一个很严重的罪名。”之后,“投机倒把”的罪名被“长途贩运”所替代。出现这种变化得益于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B.中央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地位 |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