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1500年后,人类社会逐渐形成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世界联系不断加强,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39年1月到1740年6月,北欧瑞典的货船“哥德堡号”开始首次广州之行。

(1)材料一中“哥德堡号”到东方的航路早在15世纪初是哪些航海家开通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在世界方面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有人在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
(3)根据以上材料,综合分析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哪些因素?
材料一 1739年1月到1740年6月,北欧瑞典的货船“哥德堡号”开始首次广州之行。

(1)材料一中“哥德堡号”到东方的航路早在15世纪初是哪些航海家开通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在世界方面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有人在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
——《当代全球化研究》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这一现象所反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特点。(3)根据以上材料,综合分析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哪些因素?
2.单选题- (共19题)
2.
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三角贸易示意图。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该贸易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导致了非洲人口的急剧下降 |
B.加快了美洲各地的开发速度 |
C.引发了全球人口的迁移热潮 |
D.增加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
3.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二是尼德兰革命说,三是“1500说”。越来越多的人支持第三种观点,这一观点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
B.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
C.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D.打破了隔绝的状态,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
5.
蒸汽机发明和使用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所以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是因为
A.它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动力和效率 |
B.它促进了相关行业机器的发明与改进 |
C.它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
D.它推动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
6.
西欧新航路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引发了西欧的“商业革命”,以下描述属于“商业革命”的是
A.人文主义鼓励大胆追逐利益 |
B.西欧金银价格下跌,物价上涨 |
C.美洲烟草、棉花等传入欧洲 |
D.世界各地连成一个统一的市场 |
7.
《全球通史》写到:“德国的工业化……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但是,1871年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以巨人般步伐前进”的表现
A.德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 |
B.德国拥有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
C.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
D.德国成为欧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
8.
工业革命前,美国家庭的经济重担一般由男性承担,女性鲜有在外谋求职业者。工业革命兴起后,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长,1800年就业女性仅占女性总人口的5%,到1850年已增长至10%。这说明工业化
A.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
B.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结构 |
C.引起了大规模人口流动 |
D.改变了女性的婚姻观念 |
9.
下面图表是1750年、1860年和1900年中国、美国、德国的制造业产量分别占世界制造业总产量的份额。(来自(美)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对上述图表解读正确的是


A.政治制度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
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手工业衰退 |
C.欧美国家成为国际分工的最大受益者 |
D.工业革命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巨大 |
10.
19世纪欧洲男子的着装发生了很大变化,宫廷贵族那种装饰过于奢靡繁琐的服装被舍弃,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简便的男装流行起来;出现以大众为销售对象的成衣,时装不再是上流社会的专利。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包括
①资产阶级革命打败了封建贵族
②机器生产降低了服装的生产成本
③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的贫困化
④工业化造成服装的大批量生产
①资产阶级革命打败了封建贵族
②机器生产降低了服装的生产成本
③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的贫困化
④工业化造成服装的大批量生产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1.
16世纪中叶开始,荷兰相继出现一批全国性商业公司,同时也产生了与之相关的交易所和信贷模式。出现这些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海外贸易的催化剂作用 |
B.欧洲区域市场的发展 |
C.争夺世界殖民霸权的需要 |
D.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 |
12.
有学者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即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以19世纪中期的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拖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A.工业时代到来,妇女角色改变 |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
C.手工工场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
13.
下列为1870年和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的变化表。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国家年代 | 英国 | 法国 | 美国 | 德国 | 其它 |
1870年 | 32% | 10% | 23% | 13% | 22% |
1913年 | 14% | 6% | 38% | 16% | 26% |
A.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先后决定工业排名次序 |
B.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时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
C.美国在一战前已经确立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
D.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15.
有学者指出: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资者青睐。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马铃薯原产于美洲
②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
③马铃薯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④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
①马铃薯原产于美洲
②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
③马铃薯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④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6.
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A. 美德工业产值超过英法
B. 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
C. 老牌国家经济陷入停滞
D. 垄断组织推动生产力发展
年份 | 英国 | 美国 | 法国 | 德国 |
1861—1873 | 3.3 | 5.0 | —— | 3.8 |
1874—1890 | 1.7 | 5.2 | 2.1 | 3.5 |
1891—1900 | 1.6 | 3.5 | 2.6 | 4.8 |
A. 美德工业产值超过英法
B. 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
C. 老牌国家经济陷入停滞
D. 垄断组织推动生产力发展
17.
17世纪的世界历史以“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为主要内容,英国在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过程中先后战胜了
A.西班牙、荷兰、葡萄牙 |
B.荷兰、法国、葡萄牙 |
C.西班牙、荷兰、法国 |
D.葡萄牙、法国、西班牙 |
18.
以下是1400—1800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口分布表(单位;自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1400—160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主要源于英国的殖民扩张 |
B.140-1600年拉美人口的锐减主要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 |
C.1600-1800年欧洲人口增长主要是因为奴隶贸易的盛行 |
D.1600-1800年非洲地区人口减少主要源于工业革命开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