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388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5/2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10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及雕塑作品成为19世纪世纪博览会的主要展品,蒸汽机、混凝土、铝制品、橡胶、缝纫机、印刷机、火车等相继成为展会上的新宠。
——摘编自霍勒死·格里利《水晶宫及其经验》
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人们把这一历史进程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这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和美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技术革命性变化从哪个行业先开始?使工业革命进入崭新发展阶段的重大发明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并指出人类由此进入什么时代?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社会关系发生怎样的重大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工业生产结构和生产组织形式各发生怎样的变化?
2.
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由此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间剪纸

材料二1864年有人记载上海港附近松江、太仓手工纺织业的情况说:“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摘自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1872~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表
年代
商办
外国人办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资本所
占比重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资本所
占比重
1872~1894年
53
4687
9.6%
103
28000
57.3%
1895~1913年
463
90801
41%
136
103153
46%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动。根据材料二、三加以说明。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给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2.单选题(共23题)

3.
随着上海开埠,西方机器棉纺织品大量涌入,松江、太湖的布市消减大半。大量洋纱充斥,不少以棉纺织为业的村庄已无纱可纺。上述状况
A.体现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
B.表明洋货已取代了土货
C.反映中国近代企业出现
D.说明中国市场已为洋商垄断
4.
相传炎帝“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里的“耒耜”是指
A.生产工具
B.作战武器
C.生活用具
D.祭坛礼器
5.
据记续载,宋代时,“陈、许、颖、亳等州,止因去秋一次水灾,(农户)遂致骨肉相食,积尸满野”。这说明小农经济
A.具有保守性
B.缺少防灾意识
C.具有脆弱性
D.有自给自足性
6.
(题文)宋词“并(太原)刀如水,吴(苏州)盐胜雪”反映了宋代
A.地域性商帮的崛起
B.太原、苏州成为著名都会
C.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D.手工业水平的高超和专业市镇的兴起
7.
“丝路花雨,铃声悠扬”是后人对古代东西方陆上贸易通道的描述,在该通道上流通的主要商品是
A.玉米
B.丝织品
C.马铃薯
D.烟草
8.
明清之际,在封建经济的内部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但其发展非常缓慢,其原因包括
①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
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深刻存在
③明清曾经长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④西方资本主义大规模入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
1693年,康熙患疟疾,服御医药无效。欧洲传教士献上原产美洲的金鸡纳,康熙服用后疟疾速愈。这反映了
A.传统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
B.闭关锁国下的朝贡贸易繁荣
C.殖民扩张使美洲社会遭到破坏
D.地理大发现后洲际间物种的交流
10.
明朝小说《二刻拍案惊奇》中写到:一个徽商事先将一女子“认做自己女儿,不争财物,反赔嫁妆,只贪个纱帽往来,便心满意足”。这反映了明朝
A.商帮热衷于“认干女儿”
B.商人通过联姻取得与官员联盟
C.小说创作的想象力丰富
D.徽商采用金钱行贿获得乌纱帽
11.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推动作用B.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
C.南方人民开始从事农耕生产D.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
12.
下表是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简表,这反映了
省份
南京
北京
山东
浙江
福建
广西
江西
湖广
山西
河南
陕西
人数
27
17
13
26
11
2
22
12
5
12
2
 
A.北方人更重视科举考试
B.政治中心南移趋势明显
C.经济重心南移影响文化
D.南北人才不平衡性出现
13.
商朝甲骨文中的“田”字被刻作等不同形状,这些田字的形状特征可以用于研究
A. 井田制
B. 分封制
C. 均田制
D. 郡县制
14.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
①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③避免了西方的殖民侵略
④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5.
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商业和金融资本主义的典范”,其强劲的发展是建立在三大支柱之上。一是东印度公司,一是阿姆斯特丹银行,还有一个应是
A. 土
B. 枪炮
C. 鸦片
D. 船队
16.
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在英国诸如茶叶这种原本供贵族消费的奢侈品逐渐平民化、大众化。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尊卑观念逐渐被平等观念所取代B.贵族式的绅士风度盛行
C.极力追捧东方的生活方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往来
17.
从地理大发现到1640年间,至少有180吨黄金和17000吨白银被运往欧洲,而真实的数据可能至少是这一数量的一倍。黄金和白银的流入对欧洲的影响是
A. 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
B. 加剧美洲的贫困落后
C. 使商品价格持续下跌
D. 意大利地位日益凸显
18.
世界贸易的扩大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重要表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端于
A.新航路的开辟B.早期殖民扩张C.垄断组织形成D.跨国公司出现
19.
17、18世纪后,英国迅速崛起。最主要原因是英国
A.资本主义萌芽最早
B.是“地理大发现”的最早发起者
C.政府推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竞争
D.是早期西欧殖民活动的始作俑者
20.
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变革是全方位的巨大变革,其中生产组织形式的飞跃表现在
A.工厂制到垄断组织B.轻纺工业到重化工业
C.蒸汽化到电气化D.商业资产阶级到工业资产阶级
21.
1829年,卡莱尔在《爱丁堡评论》中指出:“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梭 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材料反映出:
A.蒸汽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B.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
C.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D.英国的纺织业走向衰落
22.
下列近代经济现象与原因的逻辑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
原因
A
湖南浏阳本是家家种麻,后来拔麻种茶
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
B
厦门“争附洋人,开设行店,专同外商买卖”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
上海发昌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的创办
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影响
D
洋务派兴办的唐胥铁路建成之初用骡马拖拉车厢
侵略战争对中国经济破坏严重
 
A.A B. B   C. C   D. D
23.
1894年,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批准张弼士创办“张裕酿酒公司”,在直隶等地专利15年,免税3年。当时该企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有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洋务派提出“自强”的口号
C.清政府的政策支持D.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华侵略
24.
下图曲线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中发展,图中B处所占比例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
B.抵制洋货运动的蓬勃发展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5.
1902年美国已有发电厂3621座,总装机容量121.2万千瓦;1907年德国已有三分之一的企业使用电动机。这预示人类进入到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智能时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