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北师大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卷: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与掠夺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13882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7/5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17世纪后期世界局部地区经济状况简表。
葡萄牙
1669-1683年,葡萄牙港口都渐渐地趋于衰落,船只载货不足,运费降到了无利可赚的程度。
西班牙
更多的商品源源不断地从中国运到阿卡普尔科,致使欧洲货物的价格暴跌。在1682年、1684年、1686年和1690年,由于贸易不足,没有设立墨西哥船队。
英、荷
政府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设置壁垒抵制外国的殖民地产品;船只装载葡萄牙港口的蔗糖和烟草,运往国外市场上出售。
巴西
1666年,天花流行病几乎扫荡了整个巴西,由此导致一场生产危机。巴西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遇到了外国的竞争,价格出现了惊人的暴跌。越来越多的甘蔗种植园主被较高的工业利润率所吸引,转向生产酒类,向碾磨厂和牧场增加投资。
 
从表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班牙人在墨西哥及秘鲁开办银矿,征发印第安人入矿劳动。银矿中繁重的劳动使印第安人成批的死去。但是银矿主却靠此发了大财,西班牙政府也得到了额外的财政收入,矿主向国王政府纳税的税率为产量的五分之一。1500—1650年间从美洲流到西班牙的白银达16000吨。白银首先流进西班牙,再从西班牙流向热那亚,然后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向东流动。在一个世纪之内,西班牙的物价上升四倍以上。欧洲其他国家虽然没有达到这样程度,但是这却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中国并不是银矿资源丰富的国家,明朝初年,政府推行纸币,禁止百姓白银交易。从1592年到17世纪初,在中国用黄金兑换白银的比价是1∶5.5到1∶7,而西班牙的兑换比价是1∶12.5到1∶14。由于对外贸易出超,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白银货币地位逐渐确立起来,国内因财政货币化推进而造成的“银荒”日趋缓解。万历年间,明政府实行“一条鞭法”,把徭役、土贡等赋役都归并在田赋里,“计亩征银”。白银的流通在我国经过几百年缓慢曲折地发展,最终排挤了纸币,取代铜钱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摘编自宋杰《中国货币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流入欧洲对打乱传统经济关系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的背景及影响。

3.单选题(共11题)

3.
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时间
1684年
1689年
1701年
售价(荷兰盾/磅)
80
7.75
2.32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价格革命”来势汹汹
C.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D.商业革命不断发展
4.
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三角贸易示意图。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该贸易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导致了非洲人口的急剧下降
B.加快了美洲各地的开发速度
C.引发了全球人口的迁移热潮
D.增加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5.
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
A.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B.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
C.拿破仑帝国的兴盛
D.英国殖民地版图广阔
6.
《欧洲经济史》中写道:就在定居新领土的人口来说,在地理大发现之后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就是从非洲向美洲运送黑奴。自中世纪以来,这种奴隶制就从未完全消失。自17世纪末以来,很多国家还为此颁发特许权。这说明
A.自由贸易遭到了逆转
B.殖民扩张引发了劳动力问题
C.非洲经济出现了转型
D.奴隶制迎合了社会发展趋势
7.
17世纪,荷兰、英格兰、威尔士人口继续增长,意大利和法国人口处于停滞状态,西班牙属尼德兰、西班牙、葡萄牙、德国的人口下降。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荷兰、英格兰等国人口继续增长是因为奴隶贸易
B.意大利、法国人口停滞是因为丧失海上贸易航线
C.西班牙、葡萄牙等国人口下降是因为黑死病肆虐
D.地理位置、殖民方式等影响国家人口增长的形势
8.
从1500年到1600年近一个世纪内,西欧黄金增加了117%,白银增加了206%。这带来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A.欧洲各国的物价飙涨
B.加速了西欧社会转型
C.有利于原始资本积累
D.引发了“价格革命”
9.
从1585年到1604年,英国每年至少有一百到两百艘国家授权的武装商船出海,他们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西班牙运输船队。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工业革命需要寻求大量原料
B.英国已夺得世界的殖民霸权
C.新航路开辟后多国殖民竞争
D.新航路转移促进了贸易的繁荣
10.
下图是1500年(明孝宗弘治十三年)世界各地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比示意图,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新航路开辟后亚洲经济受冲击较小
B.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C.中国在当时世界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D.欧洲殖民者的势力已渗入亚洲地区
11.
1493年,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下,从北极到南极划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线西属于西班牙人的势力范围;线东则属于葡萄牙人的势力范围。这一史实主要可用来论证新航路开辟促成了
A. 全球性国际秩序建立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 世界性国际分工出现
D. 国际政治力量中心转移
12.
哥伦布的发现成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这样说的理由是地理大发现
A.加快了工业文明的传播
B.拓展了欧洲的世界市场
C.开启了人类全球化进程
D.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13.
西班牙国王曾答应哥伦布享有新大陆1/10的收入,后又允许麦哲伦船队拥有其所发现的岛屿和大陆的全部收入的1/20。这说明西班牙
A.充当了新航路探索的先锋
B.物质激励使探险卓有成效
C.通过航海积累了大量资本
D.封建君主热衷于海外扩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