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江西白鹭洲中学高一下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382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5/7/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

——《中国古代经济史纲》

材料二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

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述对外贸易的有益之处。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海禁政策的原因及其危害。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

材料三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的?(从政治、经济方面作答)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科技进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

2.单选题(共8题)

3.
“西欧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区别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欧洲用了四个世纪(1500~1900年)建立起在世界范围的统治,而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了。”材料中文明的“扩张性”是指
A.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B.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C.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世界历史
D.欧洲国家最终确立世界霸权
4.
清代《景德镇陶录》载:“坯房发给人工(工钱),其为地下印利、做坯等工,则皆四月内给值,十月杙满(补足),年终再给少许;其为画作上工,则按五月端节、七月半、十月半及年竣分给。”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陶瓷业的分工较细
②陶瓷业存在雇佣关系
③工人领取计件工资
④工钱发放因工种而异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④
5.
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与此认识相关的社会背景是
A.当时国内商品经济繁荣B.农民承担的封建地租沉重
C.政府倡导重农抑商D.国家推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
6.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7.
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
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
C.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D.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8.
1913年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条令:“自今为始,凡隶届本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顶办。”此政策可能引发
A.政府加大投资力度
B.列强对华商品输出量锐减
C.官办企业私营化
D.工厂倒闭国家经济动荡
9.
如图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从事对华贸易的机构——洋行在各通商口岸设立的情况。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
②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③表明中国逐步卷入世界市场
④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
A.①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
10.
科学运用经济数据和计量方法是研究经济史的重要方法。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
类别
1920年
1936年
1920—1936年
平均增长(%)
产值(亿元)
比重(%)
产值(亿元)
比重(%)
官僚资本
1.8
42.2
2.2
12
1.18
民族资本
2.51
57.8
16.32
88
12.41
 
A.近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
B.民族资本发展得益于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C.民族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
D.该时期官僚资本发展速度比民族资本慢

3.选择题(共2题)

11.

你能画图用3种方法表示 {#mathml#}12{#/mathml#} 的意义吗?


12.

你能画图用3种方法表示 {#mathml#}12{#/mathml#} 的意义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