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8~10世纪)在波斯湾以及纵横中亚的商道上存在规模巨大的交易活动。奢侈品潮水般地从国外涌来,独具特色的白釉唐碗成为当时的绝对潮流。不断增长的需求推动着当地陶瓷业的发展,消费者或许是那些买不起产自中国的上等瓷器的人群。美索不达米亚和波斯湾的陶瓷工匠开始模仿进口的白瓷,用碱、锌甚至石英去仿制透明的、高质量的、看上去很像中国瓷器的器皿。在巴士拉等地,人们还发明出用钴制作“青花瓷”的工艺。
(1)阅读材料,概括唐代瓷器外销对波斯湾地区陶瓷业产生的影响,结合上图和所学知识,分析唐代瓷器能够对当地产生影响的原因。
15-18世纪“全球性交换”大事年表
(2)撰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某同学在阅读上表资料后,拟了一份有关“新航路开辟引发全球性交流”的小论文提纲,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帮他完成下面提纲的空缺部分。
论文提纲如下:
观点: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全球性交流,加强了各文明区域经济文化的联系。

(8~10世纪)在波斯湾以及纵横中亚的商道上存在规模巨大的交易活动。奢侈品潮水般地从国外涌来,独具特色的白釉唐碗成为当时的绝对潮流。不断增长的需求推动着当地陶瓷业的发展,消费者或许是那些买不起产自中国的上等瓷器的人群。美索不达米亚和波斯湾的陶瓷工匠开始模仿进口的白瓷,用碱、锌甚至石英去仿制透明的、高质量的、看上去很像中国瓷器的器皿。在巴士拉等地,人们还发明出用钴制作“青花瓷”的工艺。
(1)阅读材料,概括唐代瓷器外销对波斯湾地区陶瓷业产生的影响,结合上图和所学知识,分析唐代瓷器能够对当地产生影响的原因。
15-18世纪“全球性交换”大事年表
序号 | 年代 | 事件 |
① | 1493年 | 哥伦布把甘蔗带到美洲。甘蔗产量的不断增加给美洲带来新的产业:蔗糖提炼和朗姆酒提取 |
② | 1510年 | 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地首次输入非洲黑人奴隶 |
③ | 1555年 | 中国种植玉米的首次记录 |
④ | 1674年 | 法国人在印度的本地治里建立贸易站 |
⑤ | 17世纪 | 荷兰商人从南非进口小麦,从印度进口玛瑙贝,从巴西进口蔗糖 |
⑥ | 1600—1800年 | 大约100万欧洲移民来到北美 |
⑦ | 18世纪初 | 原产于非洲的咖啡风靡欧洲和中东,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开始生产咖啡 |
⑧ | 1761—1767年 | 英国东印度公司收入从200万镑增长到750万镑 |
⑨ | 1788年 | 英国船队到达悉尼,建立了在澳大利亚的第一批定居点 (注:到19世纪早期,欧洲人和欧裔美洲人成为太平洋各主要群岛的主要人群) |
(2)撰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某同学在阅读上表资料后,拟了一份有关“新航路开辟引发全球性交流”的小论文提纲,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帮他完成下面提纲的空缺部分。
论文提纲如下:
观点: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全球性交流,加强了各文明区域经济文化的联系。
论述角度 | 论据(从表中找出3条,写出序号,不能重复) | 结论 | |
1 | | ④⑤⑧ | |
2 | 物种的交流 | | |
3 | | | 改变了世界人口与人种的分布 |
2.
某班同学以“钟表”作为研究历史的载体,进行了分组探究活动。
探究1:中外古老的机械钟表




(1)阅读材料,比较中国和西欧这两种闻名世界的机械钟有何不同。
探究2:钟表与工业革命

(2)有学者提出:“钟表是工业时代的关键机械”。请结合材料和所学,对此观点进行简要说明。
探究3:钟表与民族工业宝时造钟厂拉开了中国近代民族钟表工业的序幕。同学们将其民国时期的发展历程分阶段制作了如下三张资料卡片:

(3)①依据材料,分别指出这家企业民国时期各阶段的发展概况。
②任选一个阶段,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影响该企业发展的相关因素。
探究1:中外古老的机械钟表




(1)阅读材料,比较中国和西欧这两种闻名世界的机械钟有何不同。
探究2:钟表与工业革命

(2)有学者提出:“钟表是工业时代的关键机械”。请结合材料和所学,对此观点进行简要说明。
探究3:钟表与民族工业宝时造钟厂拉开了中国近代民族钟表工业的序幕。同学们将其民国时期的发展历程分阶段制作了如下三张资料卡片:

(3)①依据材料,分别指出这家企业民国时期各阶段的发展概况。
②任选一个阶段,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影响该企业发展的相关因素。
3.
历史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指出:迄今为止,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3个世界性大国,即17世纪的荷兰、19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的美国。20世纪以来,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影响,推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
17世纪是荷兰的世纪,它成为当时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其贸易范围包括西北欧、亚洲和“新大陆”,因此被称为“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凭借雄厚的资本和以政府为后盾,垄断了东方的香料贸易。商贸的发展带动银行信贷业的发展。1611年,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市场,阿姆斯特丹成为当时的国际金融中心。
(1)材料空白处应填入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荷兰崛起的原因。
从16世纪开始,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取得绝对制海权。到19世纪初,英国的殖民地达到43个,奠定了“日不落”帝国的基础。这些殖民地有的是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有的能确保海外贸易航线的畅通,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辐射到各殖民地的商业贸易圈,“贸易优先于统治”成为“日不落”帝国的统治原则。

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近代英国殖民扩张的特点。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结合所学,指出在此谈话精神影响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17世纪是荷兰的世纪,它成为当时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其贸易范围包括西北欧、亚洲和“新大陆”,因此被称为“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凭借雄厚的资本和以政府为后盾,垄断了东方的香料贸易。商贸的发展带动银行信贷业的发展。1611年,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市场,阿姆斯特丹成为当时的国际金融中心。
(1)材料空白处应填入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荷兰崛起的原因。
从16世纪开始,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取得绝对制海权。到19世纪初,英国的殖民地达到43个,奠定了“日不落”帝国的基础。这些殖民地有的是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有的能确保海外贸易航线的畅通,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辐射到各殖民地的商业贸易圈,“贸易优先于统治”成为“日不落”帝国的统治原则。

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近代英国殖民扩张的特点。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结合所学,指出在此谈话精神影响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4.
史料·史实·史论
材料一 自李顺①作乱,遂罢铸(钱)。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奸弊百出,狱讼滋多。乃诏知益州张咏与转运使黄观同议,于嘉、邛二州铸景德大铁钱……民甚便之。
阅读史料,比较二者对于交子记载的不同之处。
材料一 自李顺①作乱,遂罢铸(钱)。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奸弊百出,狱讼滋多。乃诏知益州张咏与转运使黄观同议,于嘉、邛二州铸景德大铁钱……民甚便之。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真宗时,张咏镇②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③之法……谓之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后富民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转运使薛田、张若谷请置益州交子务,以榷④其出入,私造者禁之。仁宗从其议。——《宋史·食货志》
注:①李顺:北宋农民起义领袖;②镇:驻守;③质剂:买卖的契据;④榷:专营。阅读史料,比较二者对于交子记载的不同之处。
2.单选题- (共46题)
9.
山东邹平农民刘宗水从1963年开始坚持每天写日记,他在1981年10月23日的日记中写道:“到二队分地,过午四时,大片地已分完,只有自留地和饲料地未分……”。材料中的“分地”
A.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
B.确立了市场经济发展目标 |
C.改变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
D.促进了多种所有制的发展 |
11.
国博的展览“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借助文物分八个单元展现了世界历史。下列单元题目中,最适合1500-1800年的是
A.权力与哲学 |
B.仪式与信仰 |
C.相遇与连结 |
D.变革与调整 |
12.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据此可以推论
A.西班牙从此崛起并成为殖民强国 |
B.新航路促进欧美之间的商品流通 |
C.殖民活动冲击了美洲的饮食传统 |
D.胡椒生产是美洲的唯一经济支柱 |
13.
历史现象发生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之中。出现于下图所反映的历史空间中的经济现象是


A.农业生产以集体耕作为主 |
B.劳动工具材质以青铜器为主 |
C.铁犁和牛耕逐步得到推广 |
D.南方经济逐步超过北方 |
17.
《考工记》一书记载了我国先秦时期生产工具、兵器、量器、制革、染色等方面的生产技术,书中不仅有详备的技术规范,还明确表明从事技术劳动的是“百工”(工匠),百工之上有专职官员管理。这表明
①先秦时期“百工”地位高
②《考工记》有官方色彩
③先秦时期我国手工业发达
④民间于工业的曲折发展
①先秦时期“百工”地位高
②《考工记》有官方色彩
③先秦时期我国手工业发达
④民间于工业的曲折发展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22.
两汉时期,中国逐渐建立完善以祭祀农神和籍田为中心的农事祀典制度,形式有封禅、请雨、立春礼、立秋礼、祠社稷等。这反映了
A.当时农业技术的进步 |
B.“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由此确立 |
C.重农抑商政策的确立 |
D.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的基本特征 |
23.
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正式确立,成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强调农事应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①注重农时
②精耕细作
③自给自足
④男耕女织
①注重农时
②精耕细作
③自给自足
④男耕女织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24.
《礼记·典礼》中记载:“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这段记载的是
A.工场手工业的规模 |
B.官营手工业的分工 |
C.私营手工业的繁荣 |
D.家庭手工业的兴起 |
27.
《悲惨世界》是由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于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你不可能看到
A.人们乘坐火车外出旅行 |
B.主人公凭借创办工厂当上市长 |
C.许多新兴工业城市崛起 |
D.有钱人乘坐飞机在巴黎上空俯瞰美景 |
28.
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浑浊不堪,臭气熏天。由此可见
A.工业革命助长了奢侈风气 |
B.城市日益喧嚣拥挤 |
C.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 |
D.水力成为主要能源 |
31.
“1800年,中国的生产能力大约是英国的8倍;而1900年,英国的生产能力约是中国的3倍。”产生这种转变的关键因素是
A.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 |
B.西欧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
C.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
D.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
32.
“1870年以后,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兴起,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也加速了大资本吞噬小资本的进程。”这段表述可直接用来说明
A.工厂制度的产生 |
B.垄断组织的形成 |
C.跨国公司的崛起 |
D.殖民体系的建立 |
38.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 ,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横线上应填写
A.英国 |
B.西班牙 |
C.法国 |
D.荷兰 |
39.
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4倍多,粮食上涨了5倍,英、法、德等国的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2至2.5倍。这一现象导致了
A.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国 |
B.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
C.封建主力量得到加强 |
D.欧洲普遍陷入贫困 |
40.
蒋廷黻认为:“恭亲王奕诉是个有血性的人,且真心为国图谋。他认为中国应该接受西洋文化之军事部分,于是下了很大决心推行他们的新政。”这里的“新政”指的是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清末新政 |
D.预备立宪 |
41.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仅3年,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工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一现象说明,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兴办
A.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
B.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 |
C.激化了中国同外国列强的矛盾 |
D.取代外商企业在中国占统治地位 |
42.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方举赞在上海创办了发昌机器厂。两者都是
A.清政府的官办企业 |
B.近代企业中的典型代表 |
C.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
D.近代民族资木主义企业 |
48.
下列对联中,反映我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社会状况的是
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
B.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
D.打开国门汇纳天下,融入世界复兴中华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4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9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