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謇(1853~1926年)出身于江苏海门农家,1894年状元及第。甲午战争后,张謇向两江总督张之洞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被委派创办通州实业公司。张謇主张依靠棉纺织业和冶铁业发展国民经济。他兴办纱厂,开办垦牧公司、冶铁厂、纸厂、火柴厂、盐业公司等。他用企业利润兴办公益事业,在江苏南通开办学校,还设立了育婴堂、养老院……甚至还修了马路。由于逐年亏损和负担过重,张謇于一战后破产。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人命运不同的社会原因。
材料一 张謇(1853~1926年)出身于江苏海门农家,1894年状元及第。甲午战争后,张謇向两江总督张之洞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被委派创办通州实业公司。张謇主张依靠棉纺织业和冶铁业发展国民经济。他兴办纱厂,开办垦牧公司、冶铁厂、纸厂、火柴厂、盐业公司等。他用企业利润兴办公益事业,在江苏南通开办学校,还设立了育婴堂、养老院……甚至还修了马路。由于逐年亏损和负担过重,张謇于一战后破产。
——摘编自章开沅《张謇传》
材料二 亨利·福特(1863~1947年)出身于美国密歇根州农民家庭,恰逢美国19世纪末的大发展时期,辞职创办汽车公司,走大众化、重视速度和效率的路线。但此时汽车还只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福特以失败告终。1903年,第二家亨利·福特公司开业,他驾驶的福特汽车能在40秒内跑完1英里,但投资人抛弃了他,并将公司名字改成凯迪拉克。第三家福特公司,以流水线作业大幅降低生产成本,适应了一战后美国平民消费需求,T型车一举成功,亨利·福特由此成为美国企业家的代表,也成为“从贫民到富翁”的美国梦的代表。——根据《亨利·福特自传》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张謇和亨利·福特创办实业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人命运不同的社会原因。
2.单选题- (共31题)
2.
2008年9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据灾损报告,四川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541亿元。灾后重建任务艰巨,除努力自救外,中国如需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
A.![]() |
B.![]() |
C.![]() |
D.![]() |
3.
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打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女子倍受压迫,日夜劳作 |
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为普通少吏,家里竟可以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 |
C.汉代丝织业生产比较发达 |
D.汉代丝织品数量多 |
5.
1973年,中国考古学家在新疆的吐鲁番阿斯塔那遗址中就发现了一件十分珍贵的缂丝腰带。这件有几何纹的缂丝腰带,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件缂丝实物。请你判断这件缂丝腰带出现的朝代最早可能是


A.西汉 |
B.唐朝 |
C.北宋 |
D.明朝 |
7.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创办洋务的重要代表人物,面对“千年未有之强敌,千年未有之变局”他提出了“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主张,这表明李鸿章
A.既主张办洋务,也提倡变革政治制度 |
B.为了和戎,必须变革制度 |
C.主张对外妥协退让,对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办洋务 |
D.在保留封建体制条件下,变更传统的做法,引进外国技术办洋务 |
8.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A.传统服饰仍具有强大生命力 |
B.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
C.社会变革引起服饰变化 |
D.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
9.
中国近代民族企业举步维艰,但是中国民族企业像一颗小树在夹缝中还是逐渐生长。以下两家近代企业的共同点有
①它们都采用机器生产
②都是近代中外合资企业
③都是洋务运动的直接产物
④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荣氏兄弟创办的申新纺织公司
①它们都采用机器生产
②都是近代中外合资企业
③都是洋务运动的直接产物
④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荣氏兄弟创办的申新纺织公司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10.
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
B.日本、西欧、美国三足鼎立 |
C.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 |
D.西欧、日本经济崛起,联合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
11.
下列两幅图表明,20多年以来,深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70年代末的深圳 今天的深圳

70年代末的深圳 今天的深圳
A.城市化进程加快 |
B.对外开放 |
C.英国向世界各地传播其生产方式 |
D.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
12.
下图为《明代地契》,它的出现导致租佃制下的农民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这一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这是明朝生产关系的重要调整 |
B.农民在选择雇主方面有更大自主权 |
C.农民和商品经济发生关系 |
D.雇佣关系取代了租佃关系 |
13.
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
D.不利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
14.
“已丑了,金牛叫;风雨顺,五谷笑;事如意,平安罩;身体棒,福寿到;亲满堂,欢乐绕……”这是2009年春节的祝福短信,其中的“已丑”,“金牛”等源自
A.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
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
C.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 |
D.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
16.
我们一般将材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研究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时,不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A.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墓葬中发现的商代玉蚕 |
B.甲骨文中有“蚕”、“桑”、“丝”等文字 |
C.《诗经·卫风》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
D.刘克祥《简明中国经济史》记载:“商周时期的蚕桑生产和纺织手工业已相当发达” |
17.
曾经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向我们展示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明清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
①政府放弃了歧视商人的政策
②农产品大量涌入市场,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
③商业市镇兴起,城镇经济繁荣
④货币经济占据主导,白银使用广泛
①政府放弃了歧视商人的政策
②农产品大量涌入市场,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
③商业市镇兴起,城镇经济繁荣
④货币经济占据主导,白银使用广泛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18.
1651年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这表明当时英国
A.成为世界工业中心 |
B.禁止海外商品流入 |
C.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
D.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
19.
19世纪的英国工厂规定:“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不能少于十二小时,职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这表明
A.工人权利缺乏保障 |
B.使用童工现象普遍 |
C.工厂制度效率低下 |
D.工人工资明显减少 |
20.
1904年美国共有318个工业托拉斯,拥有全部加工工业资本额的40%,各重要工业部门一般都已被一两个或少数几个大托拉斯所垄断。这表明美国
A.国有经济的壮大 |
B.自由竞争的消失 |
C.垄断组织的发展 |
D.社会生产的衰退 |
23.
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 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
C.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 | D.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
25.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养茶。这反映了中国
A.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
B.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
C.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
D.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
26.
20世纪初,英美等国先后与中国签订《通商航行条约》,规定华商在各处设厂制造须与洋商在通商口岸设厂一样,由海关征收“出厂税”。这一条款的施行
A.使英美控制了中国海关 |
B.有利于中外企业公平竞争 |
C.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
D.增强了民族工业的竞争力 |
27.
“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20世纪50年代中国这首民歌反映的历史现象
A.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面貌 |
B.实现了赶超英美的愿望 |
C.带有急于求成的冒进倾向 |
D.体现对经济规律的尊重 |
29.
下表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粮食产量统计表》。此表反映了中国
时间 | 粮食产量(万吨) |
1978年 | 304.77 |
1980年 | 320.56 |
1984年 | 407.31 |
A.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
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
C.现代农业迅速崛起 |
D.农村经济改革成效明显 |
30.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了,我国进行的新探索是
A.设立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 |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 |
32.
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英国的一艘豪华巨轮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一次重大海难。当海难发生时,船上曾通过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无线电这一成果出现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
C.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间 |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31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