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重世纪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区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农民们在向国家缴纳约占其产量的12%的实物税之后,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即备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烃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重新审视政府和经济发展关系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经济发展的启示。
材料一 注重世纪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区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农民们在向国家缴纳约占其产量的12%的实物税之后,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即备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烃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美国自1894年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之后,其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高速的发展。在这样的时期做总统,或许应该是一件爽快轻松的事情。但罗斯福从上任的第二年开始,就实施了一系列政府监管经济的措施。这在一贯倡导自由竞争的美国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而且,政府监管的矛头首先指向的是垄断性的大公司和大财团……从1928年到1932年,也就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的那几年,苏联实施了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从农业国一跃成为工业国,整个国家一派欣欣向荣,苏联五年建设计划的成功,引起了西方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一直认为政府管得越少越好的美国人,也尝试着以新的眼光看待政府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重新审视政府和经济发展关系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经济发展的启示。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五”计划重点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一五”计划是计划经济时期完成情况最好的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的现代工业骨干部门建立起来,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得到初步改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政府选择首批四个经济特区的原因,并说明经济特区设立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浦东开发实践成功的经验。
材料一 “一五”计划重点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一五”计划是计划经济时期完成情况最好的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的现代工业骨干部门建立起来,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得到初步改变。
——摘编自《中国报道:回望“一五”计划(1953—1957)》
材料二 在推动中国市场转髮的诸多“边缘革命”中,经济特区的开辟和发展,在推进中国向世界经济开放的过程中,起到了尤为关键的作用。经济特区被视为学习资本主义以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性的实验室。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政府都因担忧经济特区会被资本主义蚕食而不安。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作为首批经济特区,实际上是个折中做法。拥有相同的地理优势的城市并不止这四个,但它们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过于重要,试验中的任何闪失都有可能会对社会主义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的经济特区得到稳步成长,从中国经济的外围逐渐向核心渗透。——摘编自(英)罗纳德哈里科斯、王宁《变革中国一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
材料三 浦东开发实践的最大长处在于做到了政府意志与市场行为的有机结合。没有国家意志,是不可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的。但是,如果单有市场机制,没有行政调控,同样也不能取得成功。换言之,浦东开发的成功是政府与市场都在各自领域担当各自角色,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的综合比较优势的结果。——摘编自钱春运《论浦东模式》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五”计划对新中国工业发展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政府选择首批四个经济特区的原因,并说明经济特区设立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浦东开发实践成功的经验。
2.单选题- (共24题)
3.
下图是中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之一。这表明中国


A.积极融入到经济全球化浪湖中 |
B.发挥区域经济集闭的核心领导力 |
C.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
D.参与并主导国际经贸规则的制订 |
4.
据统计,1958〜1990年世界区域贸易协定签订的数量有21个,1991〜1997年有68个,1998〜2001年与1991〜1997年基本持平。从2002年开始,每年增加的数董都在10个以上。这一现象说明
A.世界各国间的贫富差距缩小 |
B.经济全球化潮流势不可挡 |
C.世界贸易自由化巳正式实现 |
D.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
5.
英国1945年开始将一系列基础工业和英格兰银行收归国有;法国1945年开始将能源部门、保险公司、金融部门改为国家接管;日本政府设立的国有企业从二战结束时的7个增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114个。材料反映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
A.“新经济”的出现 |
B.混合市场经济的出现 |
C.福利国家的形成 |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6.
据统计,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苏联1928年是45.2%,波兰1949年是65.5%,捷克1948年是75%,而中国1952年只有26.7%.基于此,中共中央决定
A.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
B.建设现代化工业国家 |
C.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D.快速提高农业生产力 |
7.
据薄一波回忆说:“当时(1958年)甘肃的省委书记告诉我,有的干部执行这个口号很积极,看到过路的人走了很远,还强行拉他回来,说天晚了还不吃饭?反正不要钱,非要他吃不行。”这从侧面反映了
A.大改造的推行激进 |
B.农村经济改革成效大 |
C.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D.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
8.
1986年《理论月刊》第10期载文《实行厂长负责制后党委书记工作的三个转变》,在国营企业引起热烈讨论。国营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的直接目的是
A.建立现代企业 |
B.加快中外接轨 |
C.增强企业活力 |
D.实行市场经济 |
9.
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把计划经济看成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把单一的计划调节看成经济运行的唯一机制,而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变化说明
A.经济体制发展方针得到及时纠正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
C.理论突破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
D.计划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完全摒弃 |
10.
有学者说:“以一个强大的经济实体来稳固世界金融市场容易因为此经济实体的起伏与盛衰导致世界金融市场的波动,而造成不稳定件。”与此论述相关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 |
B.欧洲共同体 |
C.世界贸易组织 |
D.关贸总协定 |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银行的最大借款方,世界银行与中国合作的主要目标包括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改善宏现经济管理、减少贫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这表明世界银行
A.成为中国较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
B.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
C.推动世界经济向体系化方向发展 |
D.与中国合作具有广泛性 |
12.
所有欧元硬币的正面都是相同的,标有硬币的面值,称为“共同面”。由硬币背面的图案则是由发行国自行设计的。欧元的这种设计体现了
A.欧盟各闻的民族特色 |
B.欧洲一体化须让渡主权 |
C.欧洲同源异流的特点 |
D.欧盟的合作化程度较低 |
14.
20世纪20年代后期,美国的信贷消费在广告的推动下分疯发展。生产者完全沉浸在盛世的喜悦中,各个工厂的机器转个不停,工业生产急速上涨。由此可知,美国信贷消费
A.刺激了经济虚假繁荣 |
B.提高了社会的实际消费能力 |
C.缩小了贫富差据 |
D.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
16.
研究发现,两汉制造漆器的工种包括素工、木工等九种,监造人员有护工卒史、长、丞等多种。这说明汉代
A.官营手工业技艺高超 |
B.官营手工业分工细密 |
C.官府控制民营手工业 |
D.工商食官制度被打破 |
17.
据统计,151—1751年英国人口从522万人增加到577,1780—1790年增长速度为11%,19世纪20年代增长速度达到16%.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取决于
A.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
B.居住环境的改善 |
C.殖民掠夺劳动力的积累 |
D.工业革命的完成 |
18.
下面为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总值排序变化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1860年 | 1870年 | 1880年 | 1900年 |
1 | 英国 | 英国 | 美国 | 美国 |
2 | 法国 | 美国 | 英国 | 德国 |
3 | 美国 | 法国 | 德国 | 英国 |
4 | 德国 | 德国 | 法国 | 法国 |
A.美国取代德国成为霸主 |
B.世界整体化趋势不断加强 |
C.工业革命中心发生转移 |
D.“日不落”帝国逐渐衰落 |
19.
著名历史肀家唐徳刚说过,中国“战(指鸦片战争)前千年不变,战后十年一变”。其中“战后十年一变”。在经济领域主要体现在
A.商品经济开始出现 |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D.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
20.
南京国民政府一开始就把工业化任务放在发展重工业上,并建立资源委员会。从资源委员会1936年和1937年的实际建设活动来看,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密切相关的钢铁、冶金、燃料、电力、机械、电器、化学等基本工业领域,其活动地区是以江西、湖南、湖北为中心并及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者,这一举措
A.有效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
B.建立了完整的工业化结构 |
C.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经济基础 |
D.延续了晚清的工业化政策 |
21.
1920年,俄国一封农民代表的申诉信中这样写道:“俄国农民的情绪已达到这样的程度,如果在我们县不很快杜绝这类现象,那就必然产生暴动,这将不是富农的暴动,而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任何希望的劳动居民的暴动。”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时
A.农民没有真正获得土地 |
B.固定粮食税增加了百姓负担 |
C.苏俄在内战中遭遇失利 |
D.余粮收集制使农民生活无望 |
22.
“1913”年沙皇俄国的粮食产量为8600万吨,1953年只有7870万吨,比1913年下降8.5%.如果按人口平均计算,1913年人均粮食产量为540公斤,1953年只有433公斤,降了近20%。”材料可用于说明苏联
A.发展成为工业强国 |
B.工业化牺牲了农业 |
C.否定了农业集体化 |
D.经济未能获得发展 |
23.
下面为1986—1987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 1986年 | 1987年 |
国民生产总值 | 4.1% | 2.3% |
工业生产指数 | 4.9% | 3.8% |
农业生产指数 | 5.3% | 0.2% |
A.赫鲁晓夫改革的成效非常有限 |
B.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军事工业 |
C.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未能成功 |
D.戈尔巴乔夫改革突破了旧体制 |
24.
北宋时,在政府许可下,由成都6家富户共同印造的“交子”铁钱在市场流通。后来还发行了会子,会子有三种:通行于东南各路的东南会子通行于两淮的淮交、在湖北通行后扩至京西和广南的直便会子。交子、会子的发行
A.取代了原有货币 |
B.规范了商业行为 |
C.推动了商业发展 |
D.增加了政府收入 |
25.
如图是1825年西属美洲和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人口构成。这种人口分布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美洲开发吸引了移民涌入 |
B.葡西两国最早开辟新航路 |
C.欧洲殖民者的探险与掠夺 |
D.葡西率先开展了黑奴贸易 |
26.
下面是1912~1936年中国煤、铁开采途径的比重变化情况(%)。图中现象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


A.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 |
B.工业近代化的进程加快 |
C.实现了向工业社会转变 |
D.重工业的比重逐渐加大 |
3.多选题- (共5题)
27.
26据统计,1929〜1933年,美国有5000家银行倒闭,至少13万家企业破产,汽车工业下降了95%,商品贸易下降了2/3,失业率达到25%,整个国民羟济出现连续14个季度负增长。这些数据体现出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
A.破坏性大 |
B.涉及范围广 |
C.来势缓慢 |
D.持续时间短 |
28.
2000年1月,克林顿在国情咨文中说新世纪到来之际,美国出现了30多年来最快速的经济增长,失业率为30年来最低水平。贫困率降到20年间的最低点,出现了42年间第一次的连续财政盈余。”克林顿所说的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
B.社会福利开支的削减 |
C.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助力 |
D.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
29.
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曾说我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的表现是
A.进行三大改造 |
B.优先发展重工业 |
C.实行五年计划 |
D.“大跃进”运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4道)
多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