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北大附中成都为明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1376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3

1.综合题(共3题)

1.
民主与法制是是人类不懈的追求。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规定: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处以割耳之刑。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1)材料一是对哪部法律的描述?这部法律在法制史上有何地位?
材料二 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
材料三 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

(2)根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
(3)材料三的漫画中,通往公民大会的“通途”禁止了哪些人的通行?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如何理解“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
材料四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该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4)材料四是对哪部法律的描述?依据材料指出该法律的颁布有何作用?
材料五 查士丁尼认为旧有法典过于庞杂,必须整理完善,才能成为臣民永久恪守的行为规范。在新法典的编纂过程中,他自始至终十分关注,还亲自参加讨论,裁断分歧。后世以他的名字命名这部法典,他当之无愧。
(5)材料五中的“法典”指的是哪一部法典?该法典编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地位和作用?
(6)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上述法典在本质上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2.
重大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它一年召开40次例会,如果需要的话,还召开临时会议……伯里克利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给制,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另外,他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法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反映的是古代历史上的哪次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对雅典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一个自由人(封臣)对另一个自由人(封臣)服从和服役(主要是军役)的义务,以及封君对封臣保护和维持的义务,而维持的主要办法就是封赐给他一块土地。

——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

(2)材料二中情形是在哪场改革后出现的?维系封君与封臣之间关系的纽带是什么?这场改革后西欧乡村出现了何种典型的组织形式?
材料三 大化二年(646年)元旦,发布改新诏书;(1)凡皇室贵族领有的土地(屯仓、田庄)和人民(部民、部曲)一律收归国家,成为“公地公民”。国家给贵族以“食封”和“禄”。

——武安隆:《浅论大化改新》,载《历史教学》,1983年第10期

(3)材料三中所述内容与日本历史上的哪场改革有关?这场改革的领导者是谁?这场改革在经济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日本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改革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拜占庭帝国的商业和手工业相当繁荣,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在这里保存下来,君士坦丁堡有许多雄伟辉煌的建筑,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和艺术的结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拜占庭帝国当时的社会状况。
(2)拜占庭帝国是被谁灭亡的?拜占庭文化有何特点?对世界文化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材料二 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4)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在版图上有何共同点?

2.选择题(共24题)

4.
“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个西方谚语可以转译为成语“入乡随俗”。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该西方谚语的形成说明了
A.罗马帝国为了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B.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
C.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D.罗马文化渗透到他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5.
扑克牌中的红桃K原型就是查理大帝(见如图)。下列关于查理大帝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是法兰克王国国王B.他建立了查理曼帝国
C.教皇为他加冕,称其为“罗马人的皇帝”D.查理大帝将帝国一分为三
6.
下图是法国发行的一枚纪念843年签订《凡尔登条约》的首日封。条约奠定了以下哪几个欧洲国家的雏形
A.英国、德意志、意大利
B.英国、德意志、意大利
C.法兰西、美国、意大利
D.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
7.
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下列关于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佃户既要耕种“份地”也要耕种“直领地”
B.佃户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利益
C.佃户可以主持法庭
D.佃户无故缺席法庭开庭会被罚款
8.
下列关于基督教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①产生于公元1世纪
②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基斯坦地区
③认为耶稣是“救世者”
④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
观察下图,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A.体现君权神授的思想
B.用象形文字书写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状况
10.
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影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
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
B.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
C.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
D.首陀罗经营自家店铺
11.
下列关于希腊城邦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
B.外邦人和奴隶都没有人身自由
C.希腊城邦的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
D.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
12.
①在公元前44年的罗马牧神节上,执政官安东尼两次把王冠戴在凯撒的头上,都遭到了人群的抗议。
②于是凯撒取下王冠,把它存放在朱庇特神庙。
③在那一天,他没有获得皇帝称号。
④事实上自公元前49年起,凯撒已成为罗马最高统治者,共和国名存实亡。
上述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
“神人同形同性”是古希腊哪个方面的特点
A.神话
B.哲
C.雕塑
D.建筑
14.
下列哪幅图片是希腊建筑的典型代表
A.
B.
C.
D.
15.
关于公历的缘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
B.屋大维命人编制了“儒略历”
C.4世纪,罗马皇帝将“儒略历”作为基督教历法
D.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16.
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下列文明成就属于古代埃及的是
A.种姓制度
B.象形文字
C.分封制
D.《汉谟拉比法典》
17.
佛教创立后,最初传播于恒河流域,后传遍南亚大陆,又传往东亚、东南亚。佛教倡导众生平等,行善积德,乐善好施,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上述材料中没有涉及(  )
A.佛教产生的过程B.佛教传播的过程
C.佛教的教义D.佛教的地位
18.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提到古希腊,就会涌起一种家园之感。”这是因为
A.古希腊思想家开创了古典哲学
B.欧洲最早的国家是古希腊
C.欧洲联盟始于古希腊
D.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19.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说:“现在人们对希腊这一黑暗时代(指古代希腊遭受蛮族入侵)的了解要比印度遭受蛮族入侵时期的了解详尽得多,这主要应归功于希腊人自己留下的宝贵遗产。”他在这里说的宝贵遗产主要是指(    )
A.《荷马史诗》B.《十二铜表法》C.《汉谟拉比法典》D.《掷铁饼者》
20.
宋元时期,柑橘、柠檬、菊花等水果和植物从中国传到欧洲。柑橘至今在荷兰和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通过
A.中国商人
B.阿拉伯人
C.欧洲殖民者
D.奥斯曼土耳其人
21.
某同学对欧洲大学的起源非常感兴趣,他整理了如下资料卡片:资料反映了
A.基督教会占有大量土地
B.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
C.教皇权力凌驾于国王之上
D.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
22.
“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这种制度()
A.规定印度人在法律面前都一律平等
B.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C.认为印度人生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D.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们之间可以通婚
23.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埃及奴隶制国家建在尼罗河边
B.埃及人是喝尼罗河的水长大的
C.尼罗河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D.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24.m,n 为两条不同的直线, α,β 为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25.
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
A.城市自治权B.人身自由权
C.特许经营权D.男女平等权
26.
恩格斯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伟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伟大人物”的代表作是
A.《蒙娜丽莎》B.《大卫》C.《神曲》D.《哈姆雷特》
2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论述某历史事件:“(这场运动)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这场运动
A.大力宣传自由平等的思想
B.反对“神权至上”,提倡人文主义
C.主张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宣扬人有生存、自由的权利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9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