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四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高中联合调研评估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374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王崇古在河东业盐,张四维的父亲是长芦大盐商,累资数十百万,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处盐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而传统的城镇,商业机能则日渐浮现……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我国的手工业高度发达,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简要介绍明代手工业发展的成就。
(3)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
(4)明清时期,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中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种变异具体指哪一现象?这一现象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向?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各国为了防止30年代那样的大危机重演,美国为了加强军备,西欧各国和日本为了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经济并使经济现代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起来。特别是在50年代以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生产高度社会化同私人垄断占有形式这一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更加广泛和持续地发展起来。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经济处于颓势,英镑不断贬值,政局不稳。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就任首相。她一改以往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控制通货膨胀,重振英国经济。她的经济政策,被人们称为“撒切尔主义”。通过改革,英国通货膨胀率1988年降至4%。1987年度起,英国的财政由赤字转为盈余。

——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材料三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调整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初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撒切尔主义”产生的背景,归纳撒切尔夫人在经济领域调整的措施,并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实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

2.单选题(共9题)

3.
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
出土省份
出土地点
陕西
米脂、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
滕州、邹城
山西
平陆枣园
内蒙古
和林格尔
江苏
泗洪重岗、睢宁双沟镇
 
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A.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B.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
C.汉朝时牛耕的使用范围较广
D.汉朝时牛耕的使用范围已经遍及全国
4.
19世纪末,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材料说明
A.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开始于19世纪末
B.当时社会时尚有崇洋媚外的倾向
C.西方生活方式已在中国占主导地位
D.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5.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立即以“新政”救治经济危机,并呼吁美国人民支持他的“大胆实验”。下列不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的是
A.恢复银行信用,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B.恢复工业,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C.调整农业,增加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D.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扩大消费需求
6.
下表为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1928~1937年)经济发展情况表(各项指标排名情况),对表格内容分析正确的是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值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2
1
2
1
电力
10
7
4
3
2

6
4
3
4
3

5
5
4
3
2
 
A.苏联依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完成了全面工业化
B.苏联经济指标排名的提升缘于西方发生经济危机
C.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力促进了苏联现代化发展
D.重工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暴露了经济结构的失衡
7.
有学者说:“毫无疑问,商人在树立英国国旗,而不是仅仅跟随国旗走,他们在已知世界的大部分地方前进,定居或建立殖民地。”该学者强调
A.商业力量在对外扩张中的作用
B.政府行为主导了海外殖民活动
C.英国海外殖民扩张的合法性
D.商业活动推动新航路的开辟
8.
下表是1850~1870年主要欧美国家及世界贸易额变化表(单位:亿马克)。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
世界贸易总额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50年
145
33.8
15
21
12.8
1870年
374
91.8
45
42
34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B.美德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迅速
C.英国率先开展并完成了工业革命
D.法国由于政局的长期动荡发展缓慢
9.
《闽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年)》载:“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这种现象说明
A.马铃薯在清朝末年传入福州地区
B.福州的农业生产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C.福州成为中国农业的最发达地区
D.清政府支持福州地区的农业产品出口
10.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C.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11.
1984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主要是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加强计划管理
D.发展乡镇企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