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图为直隶承宜布政使司于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颁发给窑商徐友松的执照。

执照中文字内容大意(部分)为:(煤窑密窑主)要接执照規定的开山场煤窑的范国开采,“自备工本,处容开采”,等到煤窑建成,就要接照政府的规定,汇报开采情况,并纳税金。煤窑的窑主应换照以前所商定的协议相互监督。如果有煤窑上的窑夫聚众闹事,要立即汇报到县府,并说明情况;同时,如有窑主“欺压窑夫,短克工价”,允许其他煤窑窑主将情况汇报到县府;如果煤窑窑主之间相互隐不报,一旦被发现,就按知情不报罪,实行加倍的处罚。同时设立底簿,将每日雇募エ人姓氏、年、籍贯,逐日填注,接季度送县府衙,造册过报查考。该执照反映了清朝前期的若干社会现象。
请从材料中提炼一个现象,并结合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现象提炼应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材料:下图为直隶承宜布政使司于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颁发给窑商徐友松的执照。

执照中文字内容大意(部分)为:(煤窑密窑主)要接执照規定的开山场煤窑的范国开采,“自备工本,处容开采”,等到煤窑建成,就要接照政府的规定,汇报开采情况,并纳税金。煤窑的窑主应换照以前所商定的协议相互监督。如果有煤窑上的窑夫聚众闹事,要立即汇报到县府,并说明情况;同时,如有窑主“欺压窑夫,短克工价”,允许其他煤窑窑主将情况汇报到县府;如果煤窑窑主之间相互隐不报,一旦被发现,就按知情不报罪,实行加倍的处罚。同时设立底簿,将每日雇募エ人姓氏、年、籍贯,逐日填注,接季度送县府衙,造册过报查考。该执照反映了清朝前期的若干社会现象。
请从材料中提炼一个现象,并结合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现象提炼应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材料分析题- (共3题)
2.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玄宗即位,停废闲散诸司、监、署十余所。在此基础上,玄宗严格限制官史的铨选,对史部选用的县令亲自加以复试,加强对官史的考核。此外,玄宗起用他才兼备的姚崇、宋環、张九龄等人为相,创定了官史的迁调制度。选取京官中有能之士外调为都督刺史,又选取都督:刺制史中有作为者,将其升为京官。开元年间,玄宗毁摔三辅地区王公权要之家所立水硙,保护水田。又在河东道、关内道、河南道、河西道、河北道等地,大兴屯田。玄宗还采钠张锐建议,实行慕兵制,以取代日渐废弛的府兵制,并于边地带设置十大兵候,以节度使节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玄宗改革的影响。
材料 唐玄宗即位,停废闲散诸司、监、署十余所。在此基础上,玄宗严格限制官史的铨选,对史部选用的县令亲自加以复试,加强对官史的考核。此外,玄宗起用他才兼备的姚崇、宋環、张九龄等人为相,创定了官史的迁调制度。选取京官中有能之士外调为都督刺史,又选取都督:刺制史中有作为者,将其升为京官。开元年间,玄宗毁摔三辅地区王公权要之家所立水硙,保护水田。又在河东道、关内道、河南道、河西道、河北道等地,大兴屯田。玄宗还采钠张锐建议,实行慕兵制,以取代日渐废弛的府兵制,并于边地带设置十大兵候,以节度使节制。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资料汇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改革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玄宗改革的影响。
3.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叶企孙,出生于上海书香门第家庭。清末科举出身的父亲对聪颖过人的叶企孙寄予厚望,养教从严。得益于父亲的开明思想,少年叶企孙在攻读传统经书的同时,也开始接触到西方科学文化及应用。1913年,他报考录取进入清华学堂。1918年毕业后留学美国,后成为哈佛博士。他的第一项研究课题就测出了当世最为精确的普朗克常数h值,被国际物理学界沿用长达16年之久。1925年,怀报国之志学成归来的他到清华执教,着手创建清华物理系。此后,叶企孙先生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在清华开展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教学、科研活动,视学生如儿女,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科学家。著名科学家王淦昌、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朱光亚、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周光召等都是他一手栽培出的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得者中,有半数以上曾是他的学生,因而有人称他为“大师的大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叶企孙成为一代宗师的原因。
材料 叶企孙,出生于上海书香门第家庭。清末科举出身的父亲对聪颖过人的叶企孙寄予厚望,养教从严。得益于父亲的开明思想,少年叶企孙在攻读传统经书的同时,也开始接触到西方科学文化及应用。1913年,他报考录取进入清华学堂。1918年毕业后留学美国,后成为哈佛博士。他的第一项研究课题就测出了当世最为精确的普朗克常数h值,被国际物理学界沿用长达16年之久。1925年,怀报国之志学成归来的他到清华执教,着手创建清华物理系。此后,叶企孙先生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在清华开展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教学、科研活动,视学生如儿女,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科学家。著名科学家王淦昌、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朱光亚、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周光召等都是他一手栽培出的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得者中,有半数以上曾是他的学生,因而有人称他为“大师的大师”。
——摘编自《中国科技的基石——叶企孙和科学大师们》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叶企孙的历史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叶企孙成为一代宗师的原因。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官府藏书是我国古代发育最早的藏书体系,商周的中央及各地诸侯国都有藏典设史。汉代藏书主要分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六大类内容。西汉王朝以国家的力量,在全国访求图书,建立专用的皇家书间,对藏书派学识渊博的学者进行校正整理。这种作法为后来的历代王朝所承教,形成为一种制度。隋唐时期,结東了分裂局面,到县社会经济恢复发展,特别是元代以来,官府藏书更是激增,规模远超前代。乾隆朝编《四库全不报书》、建七间,南北分设,使官府藏书在建筑、组织、管理等方面更加规范和完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私人蔵书与官府藏书的不同之处,并简析中国古代藏书的文化影响。
材料一 官府藏书是我国古代发育最早的藏书体系,商周的中央及各地诸侯国都有藏典设史。汉代藏书主要分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六大类内容。西汉王朝以国家的力量,在全国访求图书,建立专用的皇家书间,对藏书派学识渊博的学者进行校正整理。这种作法为后来的历代王朝所承教,形成为一种制度。隋唐时期,结東了分裂局面,到县社会经济恢复发展,特别是元代以来,官府藏书更是激增,规模远超前代。乾隆朝编《四库全不报书》、建七间,南北分设,使官府藏书在建筑、组织、管理等方面更加规范和完善。
——摘编自《我国古代官府藏书及散侠》等
材料二 中国古代官府藏书与私人藏书概况表类别 | 概况 |
官府藏书 |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检视官府藏书,见“书缺简脱,礼坏乐崩”,遂遂喟然而叹“联甚闲焉”,由此导致了一系列藏书政策的出台西汉大常官苏昌以职务之便,将国家藏书倩给大司马霍山杪写面遭免官,霍山也以谋反之罪被处死。宋代仁宋曾说“设三馆(藏书之地)以育才”,“馆职所以待英俊”。明代的文渊阁也是礼部和翰林院选拔官员的“储才重地”。 |
私人藏书 | 中国古代私人藏书主要以信家经典为主,明代祁承提出的藏书标准是先经后史,然后按子与集的顺序收藏,而对于功名利禄毫无相关的戏曲、小说等却不屑一顾。此外,私人藏书还收藏了相当一部分的宗教书籍,人们可以从中得到心灵的平静与协调,修身养性。古时为了方便读者使用白家的文献,私家收藏文献的内容比官府齐全,一般还开辟专门的处所供人们阅览借抄。 |
——摘编自《试论中四古代藏书价位观对藏书特色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官府藏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代以后官府藏书激增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私人蔵书与官府藏书的不同之处,并简析中国古代藏书的文化影响。
3.单选题- (共13题)
5.
明代松江地区的园林主要是文人雅聚胜会之所。但明末后,许多园林开始大量种植经济作物,甚至与商业功能强大的城隍庙结合。这一转变反映了当时
A.经济结构的变动 |
B.江南市镇经济活跃 |
C.近代化潮流出现 |
D.经世致用思潮兴盛 |
7.
《史记》等记载了夏桀、商纣王在王宮里各挖了一个大酒池,和大臣、后妃不分昼夜地饮酒嬉乐。从商朝墓葬挖掘看,酒器随葬比较普遍。这些从侧面反映出
A.奴隶主奢侈腐朽达到了极致 |
B.商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C.汤武革命实属历史发展必然 |
D.先秦农业经济的发展 |
8.
秦朝《盗律》明确规定;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秦简《法律答问》中亦明确规定:私自移动田界者,要判处刑罚。据此可知,秦朝律令
A.重视维护土地私有 |
B.奉行法家严刑峻法思想 |
C.默许土地私有合法 |
D.全面反映秦朝经济生活 |
9.
张赛通西域后,政府招募了大量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沿线设关卡征税,并设置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防范匈奴的侵扰。这些举措
A.旨在搜取西域经济利益 |
B.反映重农抑商政策的延伸 |
C.有助于丝路的繁荣稳定 |
D.标志西域被纳入郡国体系 |
10.
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
A.农村区域经济发达 |
B.江南开发程度提高 |
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
D.农产品高度商品化 |
11.
《唐令拾遗・田令》记载:“道士给田三十亩,女二十亩,僧尼受具戒准此。”首次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僧尼、道土具体的受田数额。这表明唐代
A.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
B.妇女权益受到一定重视 |
C.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 |
D.宗教信仰自由渐成时尚 |
12.
二地主亦称“田面地主”,是将从地主处租来的土地转租给农民,赚取地租差额,自己不劳动的中间剥削者的俗称。宋代“二地主”大量出现,甚至屡见于政府的相关法令条文中。由此可见,宋代
A.封建政府对农民剥削加重 |
B.封建租佃关系发展 |
C.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加深 |
D.政府保障地主利益 |
14.
花雅之争是清代中叶以来戏曲花部和雅部之间的竞争。以昆曲为代表的雅乐正声曾风靡南北二百余年,后逐渐被多为野调俗曲的花部所取代,其主要原因是
A.市民阶层队伍的壮大 |
B.戏曲艺术水平的提高 |
C.思想活跃局面的推动 |
D.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 |
15.
三国时,吴国攻打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硝石,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蜀军大败。据此推知
A.火药已应用于军事 |
B.武器决定战争的胜负 |
C.战争推动火药发明 |
D.火药发明有实践基础 |
16.
隋朝极盛时期全国户口近900万,而到唐初,“户不满三百万”。贞观三年,唐太宗颁布的《赐孝义高年粟帛诏》就规定“妇人正月以来生男者粟一石”。这一政策旨在
A.强化重农抑商 |
B.确保劳役征派 |
C.宣扬重男轻女 |
D.保障农业劳力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