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蚕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汉武帝时,令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一人有市籍,则身及家内皆不得有田,犯令者,没入田货(货指田中所出)。农商之分,实自此始。
材料二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材料三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
材料一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蚕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汉武帝时,令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一人有市籍,则身及家内皆不得有田,犯令者,没入田货(货指田中所出)。农商之分,实自此始。
——据司马迁《史记》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的主要经济政策及其措施。材料二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吴自牧《梦良录》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与唐朝相比,宋朝商业发展呈现出哪些新变化?材料三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代商业呈现的特点。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替英国商业开辟了中国市场。1845年因洋布的输入而使……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渐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yōng,堵塞)滞不能出口。……自从根据1842年的条约而开放中国市场以来,中国出产的丝茶向英国的输出额不断扩大,丝、茶等农副产品经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入西方。
材料二 鸦片战爆发后,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开始艰难地近代化的探索。……
在办洋务的封建官僚们主持下,中国开始有了一批官办的企业。这些企业因为是使用新式机器,雇佣了大量工人,大体上按照西方的机器工厂的组织形式来进行生产,但这些企业中很大部分是军事工业,它们的产品供应给国家和军队,并不作为商品而出售,更不投放到市场上去。这些企业不但为封建官僚所控制,而且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有很大的依赖性。……洋务运动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材料一 鸦片战争替英国商业开辟了中国市场。1845年因洋布的输入而使……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渐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yōng,堵塞)滞不能出口。……自从根据1842年的条约而开放中国市场以来,中国出产的丝茶向英国的输出额不断扩大,丝、茶等农副产品经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入西方。
——摘编自王方中《中国近代经济史稿》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材料二 鸦片战爆发后,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开始艰难地近代化的探索。……
在办洋务的封建官僚们主持下,中国开始有了一批官办的企业。这些企业因为是使用新式机器,雇佣了大量工人,大体上按照西方的机器工厂的组织形式来进行生产,但这些企业中很大部分是军事工业,它们的产品供应给国家和军队,并不作为商品而出售,更不投放到市场上去。这些企业不但为封建官僚所控制,而且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有很大的依赖性。……洋务运动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所学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推动作用。2.单选题- (共16题)
3.
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生产人员较少,效率低下 |
B.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
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
D.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
4.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但是,到明末民窑已达到二三百座,并且“官搭民烧”现象逐步增多,这反映了
A.私营手工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
B.官营手工业已经破产 |
C.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
D.皇室贵族瓷器需求量日益减少 |
6.
《吕氏春秋·上农》载:“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於农。民农非徙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据此可知,古代统治者“重农”意在
A.加强农业管理 |
B.增加财政收入 |
C.保障百姓安居 |
D.稳定社会秩序 |
7.
宋代官田招佃,往往张榜招募流民,采取自愿原则,并订立租佃契约,同时规定如果佃农不愿继续承佃,要求退佃和迁徙,官府不得无理阻拦。据此可知当时
A.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驰 |
B.中央对地方权力失控 |
C.租佃双方毁约现象严重 |
D.土地兼并现象的严重 |
8.
武则天在位期间,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她还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A.体现了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 |
B.武则天时期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
C.唐朝加强对农业的技术指导 |
D.古代农业在唐朝已经基本定型 |
9.
按明代规制,地方四品以上官员禁止经商。然而明代中叶以后,地方臣子们纷纷“下海”。嘉靖时,首辅徐阶就在老家华亭蓄养了许多织妇,做起了纺织生意。这说明,明代中叶以后
A.轻商意识淡化 |
B.经济模式变化 |
C.内阁地位上升 |
D.吏治渐趋腐败 |
10.
意大利的威尼斯商人到东地中海组织货源,但发现已经没有什么香料了,而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却成为东方商品的仓库。葡萄牙在印度购买一公担胡椒不到3杜卡特,在里斯本却以40杜卡特出售,此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A.新航路开开辟后 |
B.第一次工业革命 |
C.第二次工业革命 |
D.一战时期 |
11.
据统计,1400年拉丁美洲的人口大约是3600万,到1600年降到1000万左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
B.奴隶贸易的盛行 |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扩展 |
D.工业革命的开展 |
12.
18世纪80年代初,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只有两家棉纺厂。进入19世纪后发展迅速,1802年有52家,1809年有64家,1830年有99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电力广泛应用 |
B.蒸汽动力推广 |
C.铁路时代到来 |
D.新航路的开辟 |
13.
下表是16至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比例 | 1520 | 1600 | 1670 | 1700 | 1750 | 1801 | 1851 |
城市总人口 | 5.25 | 8.25 | 13.5 | 17.0 | 21.0 | 27.5 | 51.0 |
A.圈地运动的影响 |
B.工业革命的进行 |
C.自由贸易的发展 |
D.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
14.
下表是全球能源结构变化图。造成煤炭与石油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项目 | 1928年 | 1950年 | 1990年 |
煤 | 75% | 50% | 30% |
水力 | 8% | 17% | 14% |
石油、天然气 | 17% | 30% | 50% |
A.“电气时代”电力资源取代了煤炭资源 |
B.内燃机的大规模应用 |
C.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新能源的运用 |
D.蒸汽机得到广泛运用 |
15.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经济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
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 | 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
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 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
16.
下表是某学者统计的1895—1911年间国内开设厂矿企业的情况,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企业形式 | 设厂数 | 资本(万元) | 资本所占比重 |
官办 | 37 | 1007.8 | 9.2% |
官办招商集股 | 6 | 356.4 | 3.2% |
官督商办 | 2 | 73.8 | 0.7% |
官商合办 | 30 | 1139.9 | 10.5% |
商办 | 416 | 8277.7 | 76.4% |
合计 | 491 | 10855.6 | 100% |
A.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 |
C.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产生 |
D.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
17.
下表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促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年份 | 船只 | 吨位 | 其中千吨以上轮船 | |
船只 | 吨位 | |||
1928 | 1352 | 290791 | 117 | 213—182 |
1930 | 2792 | 115147 | 138 | 247969 |
1932 | 3tS6 | 577257 | 178 | 342211 |
1935 | 3895 | 675173 | 208 | 461812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限制 |
B.辛亥革命与社会习俗改革推动 |
C.欧美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
D.国民政府颁布发展经济的措施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