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370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

1.简答题(共2题)

1.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
从19世纪40-70年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2.单选题(共15题)

3.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其共同点在于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
D.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4.
在18世纪初的英国,人们只能依靠肌肉、风力和水力为他们的工作提供动力;早期的磨坊用水力,而夏季的干旱或冬季的严寒就会威胁到这一动力源。上述问题在英国得到根本解决主要得益于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推广
C.火车的发明
D.工厂制的确立
5.
揭开英国工业革命序幕的发明是
A.蒸汽机
B.骡机
C.水力织布机
D.“珍妮机”
6.
“钢铁工业的发展导致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这个时代史称‘钢铁时代’。”与“钢铁时代”同时产生的新兴工业部门还有
A.煤炭开采
B.电讯事业
C.火车制造
D.水力纺织
7.
“交通运输业愈发达,商品流通愈迅速、愈频繁,单个的、地方的和‘民族的’市场结合的进程就愈快,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经济的生产机体的发展也就愈迅速。”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突出成就表现在
A.火车的研制成功
B.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C.蒸汽机的不断改良
D.发电机的创制成功
8.
史学家在查阅19世纪中期的一些文献,发现蒸汽、臭气、烟气、毒气等字眼都是描写城市环境最为常见的词汇。该城市最有可能是
A.北京
B.东京
C.莫斯科
D.伦敦
9.
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来自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工业革命后新兴的产业有
A.造船业
B.采煤业
C.机器制造业
D.纺织业
10.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11.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高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高潮”都得益于
A.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
B.列强逐步放松对中国侵略
C.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D.近代中国政治体制的变动
12.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导致开始解体的最直接因素是
A.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B.洋务运动的兴起
C.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
13.
19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官僚资本主义形成D.洋务企业宣告破产
14.
李鸿章曾指出“练兵、制器、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洋务运动
A. 富国强兵,谋求发展
B. 同心协力,精益求精
C. 重用人才,创办企业
D. 改革政治,融入世界
15.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有人说它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是指
A.近代军事工业和近代民用工业
B.重工业和轻工业
C.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
D.国家富强和新的经济因素及阶级力量
16.
“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作为口述史料,上述歌谣可直接用于说明
A.人民公社化运动B.“大跃进”
C.“文化大革命”D.“包产到户”
17.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带有显著的时代特色,下列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A.“抓革命,促生产”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