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长安中,(苏缳)累迁扬片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前长史长潜、于辩机皆致之数万,唯缳挺身而出。
——《旧唐书》卷88
材料二:(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
——《唐会要》卷86
材料三: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9
请回答:
(1)概述上述材料中表明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信息。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材料一:(唐朝)长安中,(苏缳)累迁扬片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前长史长潜、于辩机皆致之数万,唯缳挺身而出。
——《旧唐书》卷88
材料二:(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
——《唐会要》卷86
材料三: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9
请回答:
(1)概述上述材料中表明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信息。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2.
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开始形成了一个广阔的的世界市场。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4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概述新航路开辟中主要航路及开创者(8分)
(2)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两例)(4分)
(3)概述两次工业革命产生了的影响?(12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概述新航路开辟中主要航路及开创者(8分)
(2)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两例)(4分)
(3)概述两次工业革命产生了的影响?(12分)
2.单选题- (共14题)
5.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
B.郑国渠 |
C.灵渠 |
D.芍陂 |
8.
清初实行抑商、海禁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快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快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9.
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
B.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
C.创立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 |
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
10.
秦奋在历史学习中发现:欧洲的一些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荷兰有西兰(Zealand),大洋洲有新西兰(NewZealand);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美国有新奥尔良(NewOrleans)。对此现象的由来,正确的解释是
A.两者地理形势相同所致 |
B.两者文化传统相同所致 |
C.两者关系世代友好所致 |
D.欧洲列强殖民活动所致 |
13.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对外扩张的方式发生的变化是
A.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
B.由赤裸裸的掠夺转为控制国际市场价格,进行不平等交换 |
C.由扫除本国资本主义发展障碍转为在全世界确立资本主义统治地位 |
D.由掠夺财富、积累资本转为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
14.
下图为19世纪期间世界部分城市人口(以千为单位)的统计表,它反映出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


A.工业革命引起世界社会前所未有的城市化 |
B.各地城市人口的差距,反映出表中欧美国家已实现了工业化 |
C.世界各地城市化的进程是不均衡的 |
D.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
15.
19世纪末一位英国官员说:“帝国问题就是饭碗问题,你要是不希望发动内战,就应成为帝国主义者。”这句话主要表明 ( )
A.垄断资本加剧了国内矛盾斗争 | B.用发动战争的办法解决殖民地问题 |
C.对内进行社会改革,反对殖民扩张 | D.垄断资本推动了列强加强殖民扩张 |
16.
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先于中国资产阶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早期资本输出 | B.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倾销商品 |
C.外国资本主义压迫和束缚中国资本阶级 | D.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掠夺原料 |
3.选择题- (共6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52年,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对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工作,由于在此之前各大行政区、省、市的院系调整委员会已经相继成立,垂直的行政机构保证了院系调整方案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进行。到1952年底,四分之三的院校完成了调整工作,一套模仿苏联教育思想的新的高等教育体制得以建立。
通过调整,从1952年到1951年,综合性大学从55所减少到14所,工学院由28所增至38所,师范院校由12所增至33所。到1957年,全国高等院校共设置了专业323种,其中工科183种,而文科、政法、财经等专业比重急剧下降,1947年文法商科专业在校大学生占大学生总数的47.6%,到1957年降为9.6%。
除此之外,这次调整还全面改造了高等院校内部结构,高等院校的方针政策、建设计划、规程制度、教学计划、教材编审、生产实习等都由国家统一掌控。
——摘编自《1952:中国大学的死与生》
21.民族精神不是虚幻的、虚无缥缈的。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读它,都能受到它的熏陶。这段材料说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