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20世纪50年代是我国社会经济形态的重大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此进行了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荣家,就是在20世纪初崛起于无锡的中国最著名的现代工商业家族……建国前夕,荣氏家族其他成员和上海的其他资本家一样,纷纷离开大陆,而荣毅仁决定留下来。1956年,他经过深思熟虑后,把自己的商业帝国无偿交给***誉为“红色资本家”。
材料二 有可能高速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和技术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而不应当脱离发展的正常比例……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材料三 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各地迅速组织起大炼钢铁的大军,几千万人在钢铁生产战线上奋战。全国城镇到处建起小高炉,炉火日夜不熄。为了炼钢,人们……把家里的锅砸了,把铁锹扭弯,连秤砣也不放过……
——《中国现代史参考资料选辑》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民族工商业代表荣毅仁“把自己的商业帝国无偿交给国家”的背景。他的这一举措对当时中国经济形态的转型起到怎样的作用?
(2)概括材料二中中共八大的主要经济主张。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活动给处于转型时期的经济建设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材料一 荣家,就是在20世纪初崛起于无锡的中国最著名的现代工商业家族……建国前夕,荣氏家族其他成员和上海的其他资本家一样,纷纷离开大陆,而荣毅仁决定留下来。1956年,他经过深思熟虑后,把自己的商业帝国无偿交给***誉为“红色资本家”。
材料二 有可能高速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和技术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而不应当脱离发展的正常比例……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材料三 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各地迅速组织起大炼钢铁的大军,几千万人在钢铁生产战线上奋战。全国城镇到处建起小高炉,炉火日夜不熄。为了炼钢,人们……把家里的锅砸了,把铁锹扭弯,连秤砣也不放过……
——《中国现代史参考资料选辑》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民族工商业代表荣毅仁“把自己的商业帝国无偿交给国家”的背景。他的这一举措对当时中国经济形态的转型起到怎样的作用?
(2)概括材料二中中共八大的主要经济主张。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活动给处于转型时期的经济建设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2.单选题- (共19题)
3.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
4.
《吕氏春秋》说:“冬至后五旬七日昌生。昌者,百草之先生也,于是始耕。”《氾胜之书》说:“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材料反映了古代农业
A.注重农业时令 |
B.尊重自然规律 |
C.重视历法指导 |
D.强调精耕细作 |
5.
宋初在都城东京实行坊市分离、四周设围的坊里制。但随着商品经济及贸易之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坊墙因阻碍商品交换而被拆除,但宋廷要求在三更以前结束买卖。到徽宗时,夜市迅猛发展起来,甚至在繁华商业区政府完全取消了时间限制,出现了“如去闹处,通晓不绝”的现象。这表明
A.封建制度严重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 |
B.统治者定都必须考虑到经济因素 |
C.经济发展影响到国家的经济政策 |
D.都城是统治者坚强的“政治堡垒” |
6.
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
7.
《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一书记载: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无可争辩的运输队,新崛起的荷兰、英国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材料中把西、葡两国喻为“运输队”是因为
A.西、葡两国濒临海洋的地理优势 |
B.财富流入英荷,为英荷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
C.英国、荷兰等国的货物运输依赖西、葡两国 |
D.西、葡两国率先开辟新航路,垄断通往新大陆的航道 |
8.
《贸易打造的世界》一书中说:“17、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材料旨在说明
A.英国始终固守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
B.工业革命瓦解了英国的贸易壁垒 |
C.英国的贸易政策取决于国家利益 |
D.英国与印度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关系 |
9.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恩格斯指出:“资本家本身不得不部分地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大规模的生产机构和交通机构起初由股份公司占有,后来由托拉斯占有,然后又由国家占有。”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 |
B.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出现了巨大飞跃 |
C.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工业生产结构 |
D.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 |
10.
马克思、恩格斯说:“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下列选项对上述这段话理解最合理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扩大了市场的需求 |
B.市场需求扩大刺激了生产力发展 |
C.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 |
D.世界市场促进工场手工业的产生 |
11.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支持
C.突出了企业家们的作用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支持
C.突出了企业家们的作用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12.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
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一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
活动。上述改变( )
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一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
活动。上述改变( )
A.淡化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历史贡献 | B.反映了欧洲文明国际地位的下降 |
C.忽视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 D.充分体现了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 |
13.
(19世纪末)“在南美洲,映入眼帘的,到处都是交通线不合理、不充足的特征。修建它们不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连接生产点和装船港口,在它们之间的广大地区连最差的道路也没有。”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的这段话旨在说明( )
A. 西方工业文明促进了南美洲农业文明快速进步
B. 西方殖民扩张的终极目的是满足自身发展需要
C. 西方的殖民活动改变了南美洲交通落后的面貌
D. 殖民地和宗主国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经济利益
A. 西方工业文明促进了南美洲农业文明快速进步
B. 西方殖民扩张的终极目的是满足自身发展需要
C. 西方的殖民活动改变了南美洲交通落后的面貌
D. 殖民地和宗主国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经济利益
14.
霍布豪斯在《自由主义》一书中说:“19世纪可被称为自由主义时代,但是到了这个世纪的末叶,这项伟大运动却大大地衰落了。”导致自由主义“大大地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由主义导致了无政府思想的泛滥
B.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通过改革加强了统治
C.欧洲封建势力对拿破仑战争的胜利
D.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A.自由主义导致了无政府思想的泛滥
B.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通过改革加强了统治
C.欧洲封建势力对拿破仑战争的胜利
D.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15.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的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南沿岸的部分高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刻大撤退”。这次“大撤退”在当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为西南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
B.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奠定基础 |
C.为迁都重庆奠定基础 |
D.为日后发动内战奠定基础 |
16.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从根本上反映的是
A.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 |
B.晚清官员对创办近代工业的畏难情绪 |
C.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 |
D.人们对近代化的认识不同 |
17.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
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
18.
“开平煤矿是洋务派官员李鸿章于1881年投产的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在此之前通商口岸所需的煤炭几乎全被洋煤所垄断,开平投入市场后,由于质优价低,中外争相使用。”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
B.洋务企业的发展受到西方列强的压制 |
C.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D.一部分产品投入市场并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 |
19.
历史学家哈雷德夫妇说:“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作者在这里主要表述的是
A.社会文明进步应体现社会整体均衡发展 |
B.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壮大但没有政治权利 |
C.工业革命的全部目标在于发展现代经济 |
D.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迅速完成了城市化 |
20.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