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建水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368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6/19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二 《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三  1978年,安徽凤阳农民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全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苏州纺织业出现的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经济现象缓慢发展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结合所学指出该政策产生的积极作用。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以及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各地销售,赚取丰厚利润。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兴起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工业革命由此展开,不仅在空间上逐渐扩散,而且波澜起伏、连续不断。工业革命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
材料三 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跨时空联系日趋频繁和便利。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有何影响?
(2)材料二英国工业革命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是什么?它把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
(3)据材料三,各举一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工具”及“电信工具”方面的成就。
(4)分别简述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主要影响。
3.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现代企业,使中国经济从传统向现代化迈进。从时间上说,洋务企业虽比外国在华企业迟,但比私人资本主义现代企业早。……洋务企业揭开了中国采用机器生产的历史。这批企业成功或失败,对早期私人资本家来说是一次示范。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2)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是在图中的哪一阶段?
(3)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阻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2.单选题(共18题)

4.
广告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历史:“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
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
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
5.
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调整农业经济
B.恢复银行信用
C.举办公共工程
D.规范企业行为
6.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古代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白渠
D.井渠
7.
唐代诗人陆龟蒙曾写下“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句,此诗句赞美的陶瓷品种是
A.唐三彩
B.青瓷
C.粉彩瓷
D.白瓷
8.
陆游《杂赋》诗写到:“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说明宋代
A.开始出现草市
B.夜市比较繁荣
C.草市已具备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D.草市交易只在早上进行
9.
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经济结构中,“织”指的是
A. 农业
B. 官营手工业
C. 民族工业
D. 家庭手工业
10.
《中国经济史》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A.西周
B.春秋战国
C.唐朝
D.宋朝
11.
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浑浊不堪,臭气熏天。由此可见
A.工业革命助长了奢侈风气
B.城市日益喧嚣拥挤
C.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
D.水力成为主要能源
12.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下列不属于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的是
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B.圈地运动的进行
C.手工工场的发展
D.大功率发电机的发明
13.
17世纪初,拥有众多商船,有“海上马车夫”称号的国家是
A.荷兰
B.西班牙
C.法国
D.葡萄牙
14.
(题文)技术革新往往会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引起巨大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的重大变化是
A.人们可以坐火车出行
B.利用电话互致问候
C.手机微信与亲友聊天
D.电灯照亮千家万户
15.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这里“新的活动场所”主要是指
A.资本B.劳动力C.资源D.世界市场
16.
1948年4月2日《东北日报》报道,国民党统治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大批工厂又纷纷倒闭,仅去年上半年倒闭之工厂商号,即达一千六百余家”。这一时期“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的原因有
①政府征收苛捐杂税
②日本军队的残酷掠夺
③官僚资本垄断经济
④美国对华倾销商品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
法币100元在1937年可以买两头黄牛,到1947年却只能买到一个煤球,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商品的涌入
B.繁重的捐税负担
C.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8.
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时的主要企业是
A.化学工业
B.手工业
C.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
D.重工业
19.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B.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C.西方侵略者控制中国海关
D.农产品的商品化
20.
1958至1960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3倍,而农业下降22.7%。造成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的主要原因是
A.大跃进运动
B.三大改造
C.自然灾害严重
D.国际环境恶劣
21.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带有显著的时代特色,下列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抓革命,促生产”

3.选择题(共1题)

22.

“雷锋传人”郭明义连续16年捐出每月工资的一半参加希望工程,累计为身边工友、特困学生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多元,资助了180多名特困儿童。郭明义的行动(   )
①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②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别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③是“爱国守法、敬业奉献”公民基本道德的体现④是不计较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的体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