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二 《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三 1978年,安徽凤阳农民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全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苏州纺织业出现的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经济现象缓慢发展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结合所学指出该政策产生的积极作用。
材料一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二 《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三 1978年,安徽凤阳农民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全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苏州纺织业出现的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经济现象缓慢发展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结合所学指出该政策产生的积极作用。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以及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各地销售,赚取丰厚利润。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兴起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工业革命由此展开,不仅在空间上逐渐扩散,而且波澜起伏、连续不断。工业革命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
材料三 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跨时空联系日趋频繁和便利。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有何影响?
(2)材料二英国工业革命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是什么?它把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
(3)据材料三,各举一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工具”及“电信工具”方面的成就。
(4)分别简述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主要影响。
材料一 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以及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各地销售,赚取丰厚利润。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兴起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工业革命由此展开,不仅在空间上逐渐扩散,而且波澜起伏、连续不断。工业革命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
材料三 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跨时空联系日趋频繁和便利。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有何影响?
(2)材料二英国工业革命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是什么?它把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
(3)据材料三,各举一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工具”及“电信工具”方面的成就。
(4)分别简述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主要影响。
3.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现代企业,使中国经济从传统向现代化迈进。从时间上说,洋务企业虽比外国在华企业迟,但比私人资本主义现代企业早。……洋务企业揭开了中国采用机器生产的历史。这批企业成功或失败,对早期私人资本家来说是一次示范。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2)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是在图中的哪一阶段?
(3)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阻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现代企业,使中国经济从传统向现代化迈进。从时间上说,洋务企业虽比外国在华企业迟,但比私人资本主义现代企业早。……洋务企业揭开了中国采用机器生产的历史。这批企业成功或失败,对早期私人资本家来说是一次示范。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2)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是在图中的哪一阶段?
(3)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阻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2.单选题- (共18题)
4.
广告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历史:“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
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 |
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 |
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 |
11.
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浑浊不堪,臭气熏天。由此可见
A.工业革命助长了奢侈风气 |
B.城市日益喧嚣拥挤 |
C.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 |
D.水力成为主要能源 |
14.
(题文)技术革新往往会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引起巨大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的重大变化是
A.人们可以坐火车出行 |
B.利用电话互致问候 |
C.手机微信与亲友聊天 |
D.电灯照亮千家万户 |
16.
1948年4月2日《东北日报》报道,国民党统治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大批工厂又纷纷倒闭,仅去年上半年倒闭之工厂商号,即达一千六百余家”。这一时期“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的原因有
①政府征收苛捐杂税
②日本军队的残酷掠夺
③官僚资本垄断经济
④美国对华倾销商品
①政府征收苛捐杂税
②日本军队的残酷掠夺
③官僚资本垄断经济
④美国对华倾销商品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17.
法币100元在1937年可以买两头黄牛,到1947年却只能买到一个煤球,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商品的涌入 |
B.繁重的捐税负担 |
C.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
21.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带有显著的时代特色,下列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D.“抓革命,促生产”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