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材料一 地主们土地上的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和工业区去,他们所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也需要运进来,因此对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18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促进了乡村银行的发展,地主和农民手中的游资通过银行的渠道集中起来,为蓬勃发展的棉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提供了资本
——王章辉《工业化历程》
材料二 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
材料三 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见下图)。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的相互影响。
(2)概括指出材料三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广东茂名梅篆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来这里坐肆列市。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正德年间《姑苏志》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l5里,西至震泽镇30里,至南浔镇50里。
——摘编自《中国全史》,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材料二:18世纪60年代,曼彻斯特创立了第一家棉纺厂;1776年,开凿曼彻斯特至利物浦港的运河,从而开通了远洋航线。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这是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1802年,曼彻斯特共有棉纺厂52家,1809年增至64家,到1830年达到99家。至此,曼彻斯特棉纺织业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进而改变了曼彻斯特乃至于整个世界的面貌。——摘编自《曼彻斯特科学博物馆说明》
材料三:《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南乡村城镇化的主要原因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江南乡村市镇大量出现对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城市的因素。
(3)材料三反映出中西在19世纪城市化进程中呈现什么差异?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
2.单选题- (共29题)
A.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
B.婚烟自主之风日渐盛行 |
C.国人普遍接受西式婚俗 |
D.传统婚俗退出历史舞台 |
A.市民通俗艺术的兴盛 |
B.商品经济的发展 |
C.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 |
D.市民阶层广告意识的增强 |
A.诚信经营,以义制利 |
B.政府重视商业 |
C.为封建政府服务 |
D.商品经济繁荣 |
A.社会环境的动荡 |
B.社会需求的扩大 |
C.粮食出口量增加 |
D.高产作物的引入 |
A.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 |
B.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 |
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 |
D.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 |
A.政府扶植是明清工商业市镇崛起的重要原因 |
B.市镇经济功能的增强冲击着传统的政治规制 |
C.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着市镇经济的繁荣 |
D.南强北弱的经济格局推动南方市镇迅速崛起 |
A.自然环境+人口=经济发展 |
B.地理位置+人口=经济发展 |
C.商业政策+人口=社会稳定 |
D.社会稳定+人口=经济发展 |
A.该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
B.该政策始终是古代帝王明智选择 |
C.该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必然选择 |
D.该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史的始终 |
A.经济利益的驱动是科技进步的力量源泉 |
B.大力投资重化工业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 |
C.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
D.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
①新航路的开辟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②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④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武力逼迫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及最终形成的主要方式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A.主要靠对外掠夺 |
B.更靠其内在的发展 |
C.与对外掠夺无关 |
D.更靠古罗马的法制 |
A.受英国殖民霸权的挑战 |
B.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竞争失利 |
C.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其造成冲击 |
D.世界贸易中心发生改变 |
A.民主政治对富有阶级的敌视心理 |
B.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 |
C.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激烈斗争 |
D.福利制度在教育领域率先出现 |
A.意在整顿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
B.宣告摒弃自由放任政策 |
C.体现政府对垄断组织的否定 |
D.奠定了福利国家的基础 |
A.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扩大和深入 |
B.拉美沦为西方的廉价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
C.拉美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附庸 |
D.拉美经济转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

A.英国仍然坚持传统的自由贸易政策 |
B.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激烈 |
C.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
D.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 |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 |
C.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
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 |
A.第一阶段是以鸦片战争为开端 |
B.第二阶段到甲午战争为开端 |
C.第三阶段开始于清末新政 |
D.官办企业与民营企业一消一长 |
A.增加财政收入以全力剿共 |
B.应对世界经济危机冲击 |
C.以经济手段应对民族危机 |
D.保护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
A.兴办民用工业 |
B.创办军事工业 |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
D.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
A.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 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C. 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D.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盛行
①“踢的好,砸的对,一村一个革委会”
②“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
③“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
④“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④③ |
C.④①②③ |
D.②①③④ |
A.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
B.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
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 |
A.农村经济活力增强 |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反复 |
C.农机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 |
D.政府加大对工业的投资力度 |
3.选择题- (共3题)
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社会和谐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的音符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创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朋友,你自己去寻出一个本不成问题的问题,“①{#blank#}1{#/blank#}?”其实这个问题是容易解答的。人生的意义全是各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高尚、卑劣,清贵、污浊,有用、无用……全靠自己的作为。生命本身不过是一件生物学的事实,有什么意义可说?一个人与一只猫、一只狗,有什么分别?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②{#blank#}2{#/blank#}。你若情愿把这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昼做梦之上,那就是你这一生的意义;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做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就无穷了。
总之,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③{#blank#}3{#/blank#}。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朋友,你自己去寻出一个本不成问题的问题,“①{#blank#}1{#/blank#}?”其实这个问题是容易解答的。人生的意义全是各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高尚、卑劣,清贵、污浊,有用、无用……全靠自己的作为。生命本身不过是一件生物学的事实,有什么意义可说?一个人与一只猫、一只狗,有什么分别?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②{#blank#}2{#/blank#}。你若情愿把这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昼做梦之上,那就是你这一生的意义;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做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就无穷了。
总之,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③{#blank#}3{#/blank#}。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9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